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61)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宝荣严雅萍金范莹田均彭丹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南大学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亨廷顿病
  • 1篇蛋白
  • 1篇多聚
  • 1篇多聚谷氨酰胺
  • 1篇致病蛋白
  • 1篇舞蹈病
  • 1篇线粒体
  • 1篇疗法
  • 1篇聚集体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疗法
  • 1篇基因治疗
  • 1篇谷氨酰胺
  • 1篇亨廷顿蛋白
  • 1篇亨廷顿舞蹈病
  • 1篇发病
  • 1篇发病机制
  • 1篇RNA干扰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张宝荣
  • 2篇严雅萍
  • 1篇迟静薇
  • 1篇殷鑫浈
  • 1篇浦佳丽
  • 1篇谭洁琼
  • 1篇夏昆
  • 1篇彭丹涛
  • 1篇金范莹
  • 1篇田均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亨廷顿病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亨廷顿病是一种以运动、认知和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致病基因IT15突变可引起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导致所编码的亨廷顿蛋白构象变化并产生神经毒性作用。亨廷顿病的基因治疗目前尚处于临床前阶段,主要包括基因沉默、诱导突变亨廷顿蛋白清除、导入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以及纠正突变型亨廷顿蛋白的毒性作用所致的基因转录、信号转导和线粒体代谢紊乱等。本文尝试对亨廷顿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简要叙述。
金范莹张宝荣
关键词:基因疗法RNA干扰
亨廷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亨廷顿病(HD)为遗传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以异常的自主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为临床特征,中老年发病,发病后10~15年死亡。已知致病基因为IT15基因,其1号外显子含有一段多态性三核苷酸[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当CAG重复拷贝数大于36次即引起发病。
严雅萍张宝荣
亨廷顿舞蹈病致病蛋白氨基端出核序列的研究及其对聚集体的影响
2011年
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变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为IT15,其编码的蛋白为亨廷顿蛋白.IT15基因1号外显子含有多态性三核苷酸(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当CAG重复拷贝数大于37时引起发病.亨廷顿蛋白羧基端存在一个明确的、经典的出核信号,而新近的报道指出该蛋白的氨基端也存在一个胞浆定位相关功能域.通过对亨廷顿蛋白氨基端的部分氨基酸缺失和点突变等方式来研究该功能域,继而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等技术观察该蛋白表达、聚集物形成和细胞内定位.结果发现,4~17个氨基酸是亨廷顿蛋白胞浆定位所必需的.L4R和L7R(由疏水氨基酸变为亲水氨基酸)的突变方式会导致1~17个氨基酸胞浆定位功能的缺失,而L4M和M8L(均为疏水氨基酸)的突变方式并未影响1~17个氨基酸的胞浆定位功能,说明其胞浆定位功能的维系依赖于该段序列的空间结构.前3个氨基酸的缺失并未影响前17个氨基酸与线粒体的共定位.同时观察到,该胞浆定位序列的功能缺失将导致异常增多的CAG重复所致的聚集物总量减少、定位于核内的比例增高,表明亨廷顿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聚集物的形成过程.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聚集物的分子机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严雅萍彭丹涛田均迟静薇谭洁琼殷鑫浈浦佳丽夏昆张宝荣
关键词:亨廷顿蛋白线粒体多聚谷氨酰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