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214603)

作品数:75 被引量:1,343H指数:22
相关作者:樊爱萍杨仁超柳益群罗静兰韩作振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军事

主题

  • 42篇盆地
  • 34篇鄂尔多斯盆地
  • 18篇砂岩
  • 17篇储层
  • 15篇铀矿
  • 12篇砂岩型
  • 12篇砂岩型铀矿
  • 11篇成岩作用
  • 9篇延长组
  • 8篇同位素
  • 7篇油层
  • 7篇油田
  • 7篇气田
  • 7篇流体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岩相
  • 6篇铀矿床
  • 6篇矿床
  • 6篇成矿

机构

  • 35篇西北大学
  • 2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山东科技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油
  • 4篇核工业北京地...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核工业208...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基地...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4篇杨仁超
  • 14篇樊爱萍
  • 13篇柳益群
  • 9篇罗静兰
  • 8篇韩作振
  • 6篇吴立群
  • 6篇焦养泉
  • 5篇刘小洪
  • 5篇熊永强
  • 5篇王飞宇
  • 5篇朱玉双
  • 4篇杨斌虎
  • 4篇耿安松
  • 4篇苗爱生
  • 4篇荣辉
  • 3篇张敏
  • 3篇曾花森
  • 3篇刘全有
  • 3篇戴亚权
  • 3篇李剑

传媒

  • 11篇西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沉积学报
  • 4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Scienc...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特种油气藏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铀矿地质
  • 2篇世界核地质科...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19篇2007
  • 1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车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以及成因类型剖析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对库车坳陷114个天然气样品统计与分析,该坳陷天然气主要以烷烃气为主,干燥系数表现为中间高两端低和北部高南部低;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整体偏重,烷烃气δ13C1,δ13C2和δ13C3主频率分别为-32‰~-36‰,-22‰~-24‰和-20‰~-22‰,烷烃气碳同位素随着碳数增大呈逐渐变重趋势;δ13CCO2值普遍轻于-10‰;3He/4He比值为n×10-8,由北向南呈升高趋势.根据以上天然气地球化学指标综合判识,可以确定库车坳陷天然气为典型煤成气.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局部倒转与同型不同源不同期气混合、高温高压条件下烃类气体多期成藏或供给与扩散等因素有关.
刘全有秦胜飞李剑刘文汇张殿伟周庆华胡安平
关键词: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及西峰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沉积物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49
2007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长8沉积期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其次为东南方向.长6沉积期除来自和长8相同方向的物源外,还受到盆地东北与东部方向物源的影响,悦乐-玄马-固城-合水-宁县一带为混合物源区.长8和长6地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均显示出轻、重稀土分馏中等到强、弱~中等铕负异常的右倾模式,表明源区主要与分异较好的陆壳物质有关.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母岩性质及其构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长8沉积母岩主要来自盆地西南缘过渡型大陆和基底隆起陆块以及少量混合再旋回造山带源区的变质岩与沉积岩以及少量火成岩.长6段除来自盆地西南缘过渡型大陆和基底隆起陆块源区外,盆地东北缘基底隆起陆块的结晶基底及沉积盖层也有贡献.长6母岩区以含较多长英质岩性为特征.
罗静兰史成恩李博李忠兴李健韩永林赵惊蛰杜金良戴亚权杨斌虎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铀矿关系被引量:13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砂岩型铀矿在空间上密切共存,为探讨煤与铀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调研和系统的室内分析。在煤岩特征、煤的成岩演化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从泥炭至褐煤的煤化过程中,铀的含量不断增加;铀含量与煤岩显微组分中的镜质组含量成正比;砂岩成岩矿物与煤化作用有关;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与含矿砂岩具一致性。研究认为,在同生成岩阶段和早成岩阶段,煤对铀的作用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络合作用及还原作用;表生成岩阶段,煤对铀的再分配和“保矿”起到积极作用。
杨仁超韩作振柳益群樊爱萍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系铀成矿
榆林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充注期次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榆林气田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包裹体测试结果,结合埋藏史综合分析认为,榆林气田烃类充注主要有4个时期,分别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晚期、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晚期和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
张文忠
关键词:成岩作用均一温度上古生界激光拉曼榆林气田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烃源岩产状、热演化历史与烃的初次运移过程被引量:14
2007年
芦草沟组油页岩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表广泛出露.对该油页岩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显微结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主要包括薄片岩石学、U-V荧光岩石学、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沥青反射率、流体包裹体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认为岩石基质中的有机质呈分散状态,而岩石纹层界面(后来演化为缝合线)和微裂隙中的有机质呈现定向性的流动状态.结合对有机质成熟度的追踪研究发现,测得的镜质体反射率(Ro)在分散的干酪根中最低(0.64%),而在缝合线中较高,其中定向排列的镜质体为0.72%,运移沥青为2.38%;拉曼光谱分析证实,含烃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由岩石纹层界面的178.5℃增长到垂直微裂隙中的222℃.这些现象综合反映了从源岩热成熟的晚期到初次运移早期伴随着流体散失的热演化过程.显然,烃源岩中有机质产状是烃类初次运移的痕迹,岩石纹层界面和微裂隙是含烃流体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从早期的烃汇聚到缝合线的阶段,到沿纹层界面水平运移阶段,再到后期的沿微裂隙垂向运移阶段,有机质的成熟度逐渐提高.
焦养泉吴立群何谋春R.Mason王敏芳徐志诚
关键词:烃源岩初次运移输导通道准噶尔盆地
地层温度的降低对苏里格气田地层压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苏里格气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呈现出典型的"低孔、低渗透、低压、低丰度、低产和难动用"的特征,地层压力以低压和异常低压为主,压力系数大部分小于0.90。地层温度降低是天然气藏异常低压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但对其影响程度的定量计算一直没有很好的方法,运用高斯-赛德尔迭代原理,在考虑气体压缩因子的情况下研究了地层温度降低对天然气藏地层压力的影响,克服了前人按照理想状态气体进行研究的弊端,并以苏里格气田为例进行了计算说明,计算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末以来,地层温度下降造成苏里格气田地层压力下降约23.08%,是苏里格气田异常低压形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张文忠郭彦如张君峰汤达祯李明许浩林文姬
关键词:地层温度地层压力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为了解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砂岩的成岩演化与成矿响应,进而探讨该矿床的成因,采用了薄片鉴定、电镜扫描、电子探针、能谱分析、阴极发光、同位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东胜地区直罗组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成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直罗组含矿砂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岩矿物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硅质矿物和铁质矿物;砂岩的物性明显受到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性良好的砂岩有利于成矿流体在其中运移、存储并最终成矿.直罗组砂岩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B期和表生成岩阶段;成岩环境演化可分为酸性氧化-碱性还原-酸性-氧化还原、酸碱过渡阶段;铀分别以预富集的铀酰离子、活化的铀酰离子、分散吸附状铀和铀矿物沉淀的形式存在.研究指出,在表生成岩阶段,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不仅与氧化-还原过渡环境有关,而且与酸性-碱性过渡成岩环境密切相关;氧化-还原、酸性-碱性过渡带有利于铀在砂岩中富集成矿.
樊爱萍柳益群杨仁超冯乔张复新韩作振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店头地区直罗组砂岩成岩演化与铀成矿被引量:35
2008年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店头地区含矿砂岩的普通薄片观察、薄片染色、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全岩及粘土矿物X衍射、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对研究区直罗组含矿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探讨了成岩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认为,直罗组砂岩成岩环境经历了由酸性到碱性再到酸性、由同生期氧化→浅埋期弱还原→短暂抬升期弱氧化→深埋期还原增强→大幅度抬升期氧化还原过渡的演化过程,该过程控制着铀离子的迁移、聚集以及最终的定位。该砂岩型铀矿形成于盆地埋藏成岩作用晚期(相当于表生作用阶段)相对埋藏较浅的氧化—还原过渡带。
邢秀娟柳益群李卫宏龚斌利
关键词:成岩演化砂岩型铀矿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砂岩型铀矿床古层间氧化带中铀石的产状和形成被引量:34
2009年
鄂尔多斯盆地的东胜铀矿床是一个重要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业已查明铀石是该铀矿床的主要含铀矿物,铀石的颗粒十分细小。大量的显微镜薄片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铀石通常以不规则的集合体产出于蚀变黑云母裂隙和黄铁矿边缘。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铀石中w(UO2)变化较大,在50%-70%间。与铀石相关的黑云母已经强烈蚀变,转变为水黑云母、水白云母和绿泥石。黑云母在蚀变过程中K^+逐渐流失,直到基本流失殆尽,与原始黑云母相比,水黑云母w(K2O)总体减少了6.54%[占原始蚀变黑云母中w(K2O)的74%],同时w(FeO)减少了7.40%[占原始蚀变黑云母中w(FeO)的29%];水白云母与原始黑云母相比,矿物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w(K2O)总体减少了7.87%[占原始蚀变黑云母中w(K2O)的89%],同时w(FeO)减少了19.22%[占原始蚀变黑云母中w(FeO)的76%],w(Al2O3)由16.64%增加至32.72%,增加了16.08%。根据铀石产出的特征和蚀变水黑云母和蚀变水白云母成分特征,探讨了铀酰离子(UO2^2+)被还原成U^4+和形成铀石[U(SiO4)1-x(OH)4x]的机理,指出古层间氧化带中铀石的形成与黑云母的蚀变以及黄铁矿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苗爱生陆琦刘惠芳肖平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床铀石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油田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研究姬塬油田延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方法采用了染色、铸体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结果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胶结物有硅质、碳酸盐和黏土矿物,成岩阶段已达中成岩A期;成岩作用对本区砂岩储层孔隙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早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长石的溶蚀对储层物性起重要的改善作用,以铁方解石为主的胶结物又使砂岩孔隙再度降低。结论原生孔隙的大量丧失和胶结物中次生孔隙的不发育是造成砂岩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
杨仁超樊爱萍韩作振柳益群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成岩作用上三叠统延长组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