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56)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莉吴江金涛张海宁王明宇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经时变化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层、海马神经元不同时间点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1月、2月、3月、4月)电镜观察额叶皮层、海马区结构改变。结果额叶皮层:1月时见额叶皮层大量脂褐素,2月有所下降,后与假手术对照组相仿,暗神经元则在2月时最多,后下降;海马区神经元胞质溶酶体逐渐增多,术后3月时暗神经元大量增多,并且出现大量脂褐素,术后4月神经元出现固缩。结论电镜下脂褐素和暗神经元的改变提示慢性脑缺血初期脑损伤是可逆的,电镜下1个月或更早可能是可逆损伤的转折点。
- 张海宁吴江孙莉王明宇汤跃宇
- 关键词:脑缺血慢性超微结构
- 慢性前脑缺血致痴呆大鼠IL-1β、IL-6及TNF-α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研究IL-1β、IL-6及TNF-α在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痴呆鼠脑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的经时变化。结果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24h颞叶皮质及海马区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即出现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短期内呈现表达高峰,之后有所下降,至术后4个月时表达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持续性高表达。结论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可能在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 金涛吴江邹昕颖张海宁孙莉
- 关键词:慢性缺血血管性痴呆
- 慢性前脑缺血致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行为学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脑血流量在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4h、1w、0.5、1、2、3、4个月)额叶、顶叶、海马及皮质下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利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记忆功能。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额叶、顶叶、海马及皮质下区的rCBF明显下降,以术后24小时最明显,至4个月时仍明显低于正常,呈慢性持续性下降的趋势;各实验组大鼠从术后1个月开始即出现明显的记忆功能障碍,至4个月时记忆功能障碍持续存在。结论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可导致大鼠出现慢性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慢性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可导致大鼠出现持续性认知功能障碍。
- 孙莉金涛丁艳华王茜
- 关键词:慢性缺血MORRIS水迷宫脑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