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90272)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2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竟竟郭志富史本林陈文峰宋博更多>>
-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河南省地域空间组织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河南省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区位,不仅要注重自身发展,还应积极争取与邻近省份市县地域的有效对接,合力并举助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采用分形理论以及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的地域结构特征,发现城市分布格局以郑州市为中心进行自组织演化,市县分布多沿交通干线,"轴带+圈层"的复合型地域结构显现;然后采用统计分类、城市规模分级方法,分析了河南省的经济、城镇以及交通发展现状,发现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城镇规模序列结构不完善,陆路综合交通网络发达;最后基于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改善河南地域结构的结点优化、轴带组织和面域扩展相结合的系统化空间组织路径。
- 郭志富张竟竟
- 关键词:经济带
-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中原经济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综合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5—2013年,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在提升,2008年耦合度达到0.5以上。从空间分异来看,中原经济区协调性整个呈现西北高、东南相对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部分城市因为某个子系统水平较低而制约了整体协调性的提升。分析表明中原经济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摒弃那种资源掠夺式的发展方式,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发展复合型生态城市。
- 蔡文春张竟竟
-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耦合度资源环境
- 山地丘陵与平原地区城乡聚落空间分布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以河南省区域系统的不同地域单元为例,运用城镇体系研究的空间关联维数模型对山地丘陵区及平原地区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聚落具有与城市聚落相同的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山地丘陵城市的城乡聚落空间可达性不及平原城市;城乡聚落空间分布的乌鸦维数集中在1左右,差别不大,表明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所具有的城乡聚落空间布局的总体均衡性。基于此提出了中部农区城乡聚落空间优化、撤乡并镇、新农村社区建设应结合地域城乡聚落分布特点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等有益的建议。
- 张竟竟
- 关键词:空间结构分形
- 县域聚落体系与交通网络分形特征——以灵宝市和柘城县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综合运用回旋半径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别对河南省豫西山地灵宝市和豫东平原柘城县进行聚落与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柘城县交通网络的长度维数(DL)为1.1659,灵宝市为1.0983,均小于2,两地均表现出交通网络密度从测算中心向周围地域逐渐递减的规律性;柘城县交通网络分枝维数(Db)为1.324,灵宝市为0.9818,柘城县较灵宝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高;柘城县聚落体系分布半径维数(D)为1.5044,灵宝市为1.0571,柘城县较灵宝市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均匀。平原县市和山地丘陵县市的交通网络与城乡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
- 张竟竟
- 关键词:交通网络丘陵
-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刚性”与“弹性”被引量:5
- 2014年
-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既需要"刚性"来保证规划工作的规范运行,又要以"弹性"确保规划实际操作中的灵活变通,只有合理把握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刚性"与"弹性",将规划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才能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规划实施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刚性"与"弹性"的一些认知与分析,探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行的优化措施,以期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借鉴。
- 张平张竟竟
-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
- 中原经济区主体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区域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区际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增强,区域发展特性高度相关。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中原经济区主体区—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河南省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空间集聚趋势不断增强,地区间的关联性加大;河南省中西部、西北部经济发展水平高,而东部较低,但整体上的经济差异在缩小;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关联性和差异性,形成了以中原城市群和沿三门峡、焦作、安阳发展轴为主体的高水平关联发展区,以及以京广线以东为主体区域的低水平关联发展区。
- 郭志富张竟竟
-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空间自相关
- 城乡区域系统相互作用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从区域系统视角构建城乡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并以河南省为实证对象,进行城乡相互作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城乡相互作用量与城市市区和县域经济实力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较之以人口规模表征城乡系统质量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城乡联系的实际水平;距离衰减规律在县域层面仍具有一定作用,但在市域层面不明显;城乡相互作用量分析模型在理论和方法上是对城乡相互作用量化研究的有益尝试,实践上可为各地加强城乡联系指明方向。
- 张竟竟
- 关键词:乡村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规划研究
- 2013年
-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重点、热点问题,农村社区建设更是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新农村试点的调查,分析总结河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类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城市规划专业角度分析了规划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建设思路.
- 史本林张竟竟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规划
- 河南省农民纯收入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六十年(1949-2009)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及区域差异格局形成的成因。结果表明:1978—2009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都在逐年增加,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1993年以来,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但区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随着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河南省中部农民收入得到很大的提升,而远离郑州市的河南省东部和东南部形成了"Y"字形的农民低收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上呈现出从郑州市向外依次递减的态势。城市化水平和农户平均每人生活消费年总支出对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和各地市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都有显著的影响。
- 李治国朱玲玲杨贵玲
- 关键词:农民纯收入
-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河南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被引量:25
- 2012年
- 在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河南省2001—2010年各地市单元为数据样本,引入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将多维评价指标投影为一维投影数据,采用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尽管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有所减缓,但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显著,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区,豫西北部地市高于豫东南部地市,加快推进豫东、豫东南部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的关键。
- 陈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