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JD17)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慧群更多>>
相关机构:怀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侗族
  • 3篇民族
  • 3篇教育
  • 2篇侗族大歌
  • 2篇文化生态
  • 2篇化生
  • 2篇大歌
  • 1篇大学教育
  • 1篇兴办
  • 1篇学校教育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差异
  • 1篇职业教育
  • 1篇社会支持
  • 1篇生态行为
  • 1篇生态性建构
  • 1篇生态学视野
  • 1篇生态意识
  • 1篇贫困

机构

  • 4篇怀化学院

作者

  • 4篇刘慧群

传媒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价值工程
  • 1篇求索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民族论坛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浅析侗族传统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的当代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侗族传统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作为侗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实用性和稳定性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本文以侗族传统林业的生态行为为个例,分析了它在参与侗族地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适和整合中曾发挥过巨大的功能,即对约束人们的掠夺性行为、保护生态环境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我们应充分吸收和借鉴民族传统生态智慧,这对当代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对人们冷静地保持一种人文和生态的前瞻性思考和关怀,走适应生态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慧群
关键词:侗族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事业必须必需得到社会支持才能顺利开展。在我国由于民族众多,每个民族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国家统一的教育体制中下,各民族对教育的社会支持力也各有差异。尤其在自然环境差异和民族语言差异方面,其教育经费的扩大化,制约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力,严重地影响着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这就需要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我国的民族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刘慧群
关键词:民族教育自然环境语言差异
和谐:侗族大歌整合下的文化模式被引量:3
2010年
侗族大歌所展现出侗族文化的"和谐",乃是侗族文化遗产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认识侗族文化,就需要解读侗族大歌,要理解侗族大歌就需要了解侗族文化。
刘慧群
关键词:和谐文化侗族大歌文化整合
论民族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互不相同,相应文化规约下的经济生活也各不相同。因而,在进行经济开发时,必须因地制宜,才能收到实效。本文拟就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以分析。
刘慧群
关键词:民族文化差异经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被引量:12
2010年
全球化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却千差万别。不少人误以为它是一股席卷全球,摧毁传统,全人类趋同的大潮流。其实,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准有机体。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各民族都能够与之适应,各民族的优秀传统将一直稳态延续下去,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永葆其青春。因而,全球化只是局部地改变各民族传统的外部环境,而不是各民族传统的克星。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各民族的传统照样并行存在,各自分别作稳态延续。
刘慧群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
互动与制衡:大学对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生态性建构
2011年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吸纳和创新价值,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平衡和特色发展;通过建构人文-文化、学科-学术、静态-活态、生态-人文等和谐共生的平衡生态,实现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刘慧群
关键词:文化生态
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与发展——以侗族大歌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在侗族大歌的大学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刘慧群
关键词:大学教育侗族大歌
欠发达地区兴办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来自贵州的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10年
阻碍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有:大部分民族地区仍处于产食经济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不明显;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某些环节的失控,以及工、农、商、林、牧业之间"剪刀差"政策的实质性存在,使得民族地区已有的一些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萎缩,使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以各种方式促进其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实际,使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才能实现职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贫困的消除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刘慧群罗康隆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消除贫困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非物质文化的自适应与发展被引量:12
2010年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生存和延续的实质是在文化的流动中与其生境进行自适应和发展的过程,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需要撕裂"原生态文化"的框套,把文化遗产放入流动的民族生境中进行适应,也就要保护其生存环境,即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建立非物质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构建社区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体系及构建大学教育的非物质文化生态发展体系是值得关注的生态策略。
刘慧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