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0249)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陈静韩苏宁邹秀兰邹玉平陈俊勇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75600部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上皮
  • 3篇皮下
  • 3篇雾状混浊
  • 3篇混浊
  • 3篇角膜
  • 3篇角膜上皮
  • 3篇角膜上皮下雾...
  • 3篇EPI-LA...
  • 2篇上皮瓣
  • 2篇术后
  • 2篇皮瓣
  • 2篇泪液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情况
  • 1篇术后恢复
  • 1篇去留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机构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韩苏宁
  • 3篇陈静
  • 2篇邹玉平
  • 2篇邹秀兰
  • 1篇朱海萍
  • 1篇程黎阳
  • 1篇陈艺
  • 1篇邓红燕
  • 1篇杨传红
  • 1篇毕媛
  • 1篇谢正勇
  • 1篇陈俊勇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开腹术与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对其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复发转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临床比较开腹术与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复发转移率。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200例。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1年的复发与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01),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P<0.001),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01),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均<0.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01)。两组脱落肿瘤细胞阳性率、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术治疗结直肠癌较传统开腹术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与开统开腹术治疗效果相当,不会增加远期转移复发率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谢正勇李泽航程黎阳程黎阳
关键词:结直肠癌开腹术腹腔镜
上皮瓣弃留对兔Epi-LASIK术后haze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在兔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 lis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去瓣Epi-LASIK术后的表达差异,并探讨上皮瓣弃留对Epi-LASIK术后haze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去瓣Epi-LASIK模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角膜haze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角膜组织TGF-β2的表达。结果 Epi-LASIK组和去瓣Epi-LASIK组haze分级情况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58、0.25,均为P>0.05)。Epi-LASIK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TGF-β2的表达分别为8546.42±2013.25、7831.62±1560.27、6253.21±1962.35,去瓣Epi-LASIK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TGF-β2的表达分别为8037.21±1634.29、6994.56±2013.58、6042.58±1862.24,2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组织TGF-β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6、1.31、0.38,均为P>0.05);组内比较,随时间延长,TGF-β2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上皮瓣弃留对Epi-LASIK术后各时间点角膜组织TGF-β2的表达及haze发生程度均无明显影响。
陈静韩苏宁毕媛杨传红朱海萍邓红燕
关键词:EPI-LASIK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转化生长因子Β2
Epi-LASIK术中上皮瓣去留对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及泪液中TGF-β_1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中上皮瓣去留对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泪液中haze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将30例(60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分为两组-右眼(30眼)术中保留上皮瓣为留瓣组,左眼(30眼)术中弃上皮瓣为去瓣组,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术后1、3、7 d泪液中TGF-β_1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1、3、6个月haze的情况。结果术前等效球镜留瓣组(-4.98±2.28 D)与去瓣组(-5.20±4.02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0)。两组术后1、3、6个月haze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0.52,0.72)。两组术前及术后1、3、7天泪液中TGF-β_1的水平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1,055,0.45,0.19)。观察期间两组术后泪液中TGF-β_1水平不断下降-但始终高于术前水平。结论上皮瓣去留对epi-LASIK术后haze及泪液中TGF-β_1水平无明显影响,术后泪液中TGF-β_1可能在角膜伤口愈合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陈静陈艺韩苏宁邹玉平邹秀兰
关键词:EPI-LASIK上皮瓣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后早期泪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兔眼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早期泪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雾状混浊)的关系。方法 24只(48眼)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切削深度100μm Epi-LASIK和切削深度150μm Epi-LASIK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术前、术后3、7、14、30 d泪液中HGF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雾状混浊的情况。结果不同切削深度两组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均于3~5 d愈合。两组均于术后3 d开始形成雾状混浊,伴随泪液中HGF含量的升高。150μm切削深度组术后3、7、14、30 d雾状混浊程度较100μm组明显(P<0.05),且泪液中HGF的水平明显高于100μm组(P<0.05)。结论两组Epi-LASIK术后早期泪液中HGF与雾状混浊的程度表现为正相关,且与切削深度相关。
陈静韩苏宁邹秀兰邹玉平
关键词:EPI-LASIK泪液肝细胞生长因子雾状混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