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4SA0036)

作品数:21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林祥友代宏霞陈超何帅邓传红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期货
  • 13篇股指
  • 13篇股指期货
  • 9篇交易
  • 6篇双重差分
  • 6篇双重差分模型
  • 5篇证券
  • 5篇证券市场
  • 5篇主力
  • 5篇主力合约
  • 5篇合约
  • 5篇非参数
  • 5篇非参数检验
  • 4篇融券
  • 4篇融资
  • 4篇融资融券
  • 3篇融券交易
  • 3篇融资融券交易
  • 3篇LOTKA-...
  • 3篇持仓

机构

  • 21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

  • 21篇林祥友
  • 7篇代宏霞
  • 5篇陈超
  • 2篇邓传红
  • 2篇何帅
  • 1篇唐玲娜
  • 1篇张虹
  • 1篇甘雨婕
  • 1篇胡双

传媒

  • 3篇投资研究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经济与管理评...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2篇兰州财经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软科学
  • 1篇金融与经济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西部论坛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证券市场星期五和股指期货到期日的日历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我国资本市场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和顺利运行的背景下,从证券市场的成交量、收益率、流动性和波动性等变量的差异显著性方面,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方法、带虚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以及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证券市场的星期五效应、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以及由证券市场星期五效应和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叠加而成的双重日历效应。得到的结论是:从纯粹的星期五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收益率效应;从纯粹的到期日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流动性效应;从双重日历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性效应。
林祥友代宏霞甘雨婕
关键词:到期日效应非参数检验双重差分模型
基于多种群Lotka-Volterra模型的沪深港股市动态竞争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以我国证券市场沪港通实施前、沪港通实施后深港通实施前、深港通实施后等互联互通机制实施的三个阶段为考察期间,以沪深港证券市场AH双重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成交额构建四个种群,采用多种群Lotka-Volterra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对沪深港股市动态竞争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对沪深港股市竞争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沪港通提高了沪市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的相对竞争优势,深港通提高了深市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的相对竞争优势,沪港通和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缓解了A股市场和H股市场之间的竞争剧烈程度.
代宏霞林祥友
我国证券市场双重日历效应的非参数检验被引量:4
2015年
在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和顺利运行的背景下,构造沪深300股指的非星期五数据、星期五但非到期日数据、到期日数据,从证券市场的成交量、收益率、流动性和波动性等角度,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研究我国证券市场星期五效应、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以及二者叠加而成的双重日历效应。得到的结论是:从星期五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收益率效应;从到期日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流动性效应;从双重日历效应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性效应。
林祥友
关键词:证券市场股指期货非参数检验
基于不同频率数据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的差异性和有效性研究
2015年
分别以日低频数据、5分钟高频数据和1分钟高频数据作为数据基础,以持仓量最大作为主力合约转换时点的判定标准,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基于不同频率数据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时点的差异性和有效性。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连续10次主力合约转换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以不同频率数据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时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1分钟高频数据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的有效性最强,日低频数据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的有效性最弱。
林祥友唐玲娜
关键词:股指期货持仓量高频数据
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日效应的实证研究
2017年
任何一种股指期货合约存续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非主力合约转变为主力合约,再从主力合约转变为非主力合约的过程。以持仓量最大作为主力合约转换的判别标准,以股指期货合约的两类主力合约转换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从成交量、持仓量、收益率、流动性、波动性等指标考察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主力合约转换日效应。股指期货从非主力合约转换为主力合约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成交量放大、成交量放大加速、持仓量放大、持仓量放大加速、流动性增强的市场效应,而收益率降低和波动性减弱的市场效应并不显著;股指期货从主力合约转换为非主力合约的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成交量缩小、成交量缩小加速、持仓量缩小、持仓量缩小加速、流动性减弱的市场效应,而收益率降低和波动性减弱的市场效应并不显著。
林祥友陈超易凡琦
关键词:股指期货主力合约非参数检验
互联互通机制对证券市场竞争关系的影响——来自中国AH双重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已经实施沪港通但尚未实施深港通的研究背景,以10家沪市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为处理组样本,10家深市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为对照组样本,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沪港通实施前后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成交额数据的平稳性,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实证考察沪港通实施前后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在沪深港市场的动态竞争关系及其变化,分析沪港通的实施对沪深港股市竞争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实施对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在沪深港股市的竞争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缓解了内地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之间的竞争剧烈程度。
代宏霞林祥友
关键词:互联互通LOTKA-VOLTERRA模型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期日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沪深300股指各4年的日交易数据,从沪深300股指市场的成交量、收益率、流动性和波动性等指标角度,使用Wilcoxon—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沪深300股指市场的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得到的结论是: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到期日,沪深300股指市场不存在显著的成交量效应和收益率效应,却存在显著的流动性效应和波动性效应。
林祥友陈超易凡琦
关键词: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非参数检验双重差分模型
股指期货分解交易量对定价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1分钟高频数据,按照一定的分解规则将交易量分解为开仓交易量、平仓交易量和换手交易量。采用一定的方法测度股指期货的定价效率,研究股指期货不同类型分解交易量对股指期货定价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得出结论:分解交易量比未分解交易量包含更多解释定价效率的增量信息,各类分解交易量对定价效率均存在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平仓交易量、换手交易量、开仓交易量。
张虹林祥友
关键词:交易量
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的判别法则选择研究
2017年
该文分别以日低频数据和1分钟高频数据作为数据基础,以持仓量最大标准和成交量最大标准作为主力合约转换的判别标准,构建主力合约转换的4类判别法则,研究不同判别法则确定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时点的差异性和有效性。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10次主力合约转换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以不同判别法则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时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持仓量最大标准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时点比以成交量最大标准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时点更早,以高频数据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时点比以低频数据确定的主力合约转换时点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其中,基于低频数据的持仓量最大标准和基于高频数据的成交量最大标准的判别法则是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的最优选择。
林祥友邓传红何帅
关键词: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成交量持仓量高频数据
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周内效应模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纵向比较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4年的沪深300证券市场周内效应模式的差异性,横向比较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沪深300证券市场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周内效应模式的相似性,据以考察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周内效应模式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沪深300证券市场的周内效应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而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沪深300证券市场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周内效应则明显趋同,首次捕捉到了股指期货影响证券市场周内效应模式的经验证据,并分析了股指期货影响证券市场周内效应模式的作用机理。
林祥友代宏霞
关键词:股指期货证券市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