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84031)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胡义扬冯琴孟胜喜彭景华刘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学研究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肪
  • 2篇信号
  • 2篇脂肪肝
  • 2篇通路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1篇信号传导
  • 1篇信号传导通路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医药研究
  • 1篇脂肪沉积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实验性脂肪肝
  • 1篇中药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药
  • 1篇中医药研究

机构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教育部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孟胜喜
  • 3篇冯琴
  • 3篇胡义扬
  • 2篇彭景华
  • 1篇赵瑜
  • 1篇陈亮
  • 1篇徐琳
  • 1篇梁春耕
  • 1篇刘林

传媒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第二十三次全...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GLP-1受体相关信号通路的ZL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应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组分复方ZL方(栀子苷+绿原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围绕肝脏GLP-1受体相关信号通路及肝脂肪代谢关键环节,探讨该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应机制。方法:1.ZL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效学...
孟胜喜冯琴彭景华赵瑜胡义扬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文献传递
系统生物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研究的新途径被引量:2
2013年
系统生物学是系统论与生物学的结合。它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利用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研究生命现象,从多学科、多视角认识中医证候和中医药疗效机制,为中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基础和技术条件;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系统观和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将系统生物学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现代中医药研究平台和支点,必将加速中医药防治NAFLD的现代化研究,也为中医药研究NAFLD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彭景华
关键词:系统生物学中医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药组分复方“BZL”的筛选及其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方法,从"祛湿化瘀方"中的5个中药组分或成分中筛选出中药组分复方"BZL",并验证其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疗效。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将"祛湿化瘀方"中5种有效组分或单体(绿原酸、栀子苷、姜黄素、虎杖苷、白术多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分组设计,并且灌胃给药4周,筛选指标为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通过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而筛选出中药组分复方"BZL"方。再以同样的脂肪肝动物模型,用母方"祛湿化瘀方"和罗格列酮作为对照,测定实验大鼠的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变化,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并进行Ridit分析,以此来验证其作用疗效。结果:经过筛选,从而得到回归方程:Y=15.083X1+5.321X2-5.186X3-16.157X4+9.35X5+17.667X3X4-8.422X1X2-6.617X3X5+16.571(X1绿原酸、X2虎杖苷、X3白术多糖、X4栀子苷、X5姜黄素),根据此方程,当绿原酸、白术多糖、栀子苷取最大剂量时出现降TG最佳效应,表明对肝组织TG含量抑制作用最佳组分组合为白术多糖(X3)、栀子苷(X4)、绿原酸(X1)组合(即"BZL方");在相同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模型中,筛选出的中药组分BZL均能可显著降低其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P<0.01),明显改善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结论: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筛选出来的中药组分复方"BZL"方有显著防治高脂肪饮食诱导大鼠肝脂肪沉积和损伤的作用。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彭景华赵瑜陈亮徐琳刘林海亚美梁春耕
关键词:脂肪肝均匀设计
BZL方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沉积和LKB1-AMPK-ACC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中3种已被认知的、能被分离提取的有效组分(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组成的BZL复方对体外肝脂毒性模型脂肪沉积和IKB1-AMPK-ACC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BZL方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
孟胜喜冯琴彭景华赵瑜陈亮徐琳刘林梁春耕海亚美胡义扬
关键词:HEPG2细胞脂肪沉积
文献传递
对中药量效关系的认识和思考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阐述了中药剂量与量效关系存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中药量效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应该以临床疗效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从而有可能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量效关系的实质和内涵。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
关键词:中药量效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