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064)
- 作品数:17 被引量:72H指数:7
- 相关作者:刘爱英邹晓李忠金道超梁宗琦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蝉拟青霉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将蝉拟青霉3 L菌株置于分别添加9种碳源9、种氮源和10种不同碳氮比的基本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出适宜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对蝉拟青霉菌丝生长及生长势观察结果表明,在所试9种碳源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日均生长4.62 mm,菌丝表现为洁白、较浓密。在所试9种氮源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日均生长5.15 mm,菌丝浓密、健壮。在所试10种不同碳氮比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日均生长5.52 mm。
- 李忠金道超邹晓刘爱英
- 关键词:碳源氮源碳氮比
- 虫生真菌的毒力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在虫生真菌生防制剂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突破虫生真菌田间毒力不稳定的技术瓶颈是其制剂产业化的前提。本文对虫生真菌毒力不稳定的表现,导致的原因和克服对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
- 赵杰宏刘爱英梁宗琦
- 关键词:生物防治虫生真菌毒力稳定性
- 蝉拟青霉不同来源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蚜虫的致病性被引量:12
- 2007年
- 为了筛选到生防效果好的高效蝉拟青霉菌株,对其12个不同来源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耐热性以及对蚜虫的致病力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L和3L菌株菌落生长最快,SL5和FY菌株产孢量最高,FY和3L菌株孢子萌发率最高,FY和FJS菌株抗紫外线能力最强,3L和3716菌株耐热性最强,LB、3L菌株和3716菌株对蚜虫的致病性高,孢子和代谢物对蚜虫的致死率都在80.00%以上。经综合比较,LB菌株在致病力、产孢量、抗紫外线、抗热性等方面表现优良。
- 李忠金道超邹晓刘爱英
- 关键词:蝉拟青霉蚜虫
- 蝉花及其分离真菌的形态多样性(摘要)
- <正>蝉花是蝉在土中的若虫被麦角菌科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的分生孢子阶段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寄生致死的带菌尸体,在其头部长菌丝形成的子座,形似花蕾故名蝉花。蝉花在我国自古就有...
- 刘爱英胡海燕罗力邹晓
- 文献传递
- 蝉拟青霉LB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研究碳源、氮源、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等对蝉拟青霉LB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该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C^27°C,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5°C;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范围是RH 90%~100%,当RH低于90%时很难萌发;在pH值4~10的范围内该菌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产生分生孢子和孢子萌发最适pH范围为6~7;光照处理对该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55°C 10 min。生物学特性显示,蝉拟青霉LB菌株是一株对营养要求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昆虫病原真菌。
- 李忠曾桂萍邹晓刘爱英金道超
- 关键词:蝉拟青霉生物学特性产孢量孢子萌发
- 蝉拟青霉生物多样性 Ⅰ.蝉花和蝉拟青霉的形态多样性被引量:13
- 2007年
- 采集蝉花标本50余例,研究观察了蝉拟青霉的多个分离体。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的蝉拟青霉形成了形态特征和产孢结构的多样性。研究其存在和变化规律有助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助充实真菌学内容和丰富其基础理论。
- 刘爱英邹晓赵杰宏梁宗琦谭艾娟郑庆友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 蝉拟青霉深层发酵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为了筛选到蝉拟青霉优良的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通过对碳、氮源筛选的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在此基础上以筛选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K2HPO4,MgSO4.7 H2O为考察因素,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生物量较高的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按质量分数为葡萄糖3%,蛋白胨1.5%,K2HPO40.1%,MgSO4.7 H2O0.05%.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7℃,培养基起始pH6~7,接种量6%,摇床转速为150 r/min,500 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100 mL,发酵周期为7 d.
- 李忠刘爱英金道超
- 关键词:蝉拟青霉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
- 紫外线诱变蝉拟青霉对白粉虱致病性的影响(Ⅰ)被引量:18
- 2004年
- 对蝉拟青霉进行UV诱变处理,比较诱变前菌株3L和诱变后M1、M2、M3及M4各个菌株对白粉虱的致病性和菌生理特性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孢子萌发率及生长势与致病性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产孢量、蛋白质酶活性则与致病性的关系不大。
- 邹晓刘爱英梁宗琦
- 关键词:蝉拟青霉诱变
- 蝉拟青霉胞内几丁质酶、蛋白酶、溶菌酶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通过对8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胞内几丁质酶、蛋白酶、溶菌酶的活力测定,从中筛选出酶活力高的菌株为GZDXIFR3716,并对3种酶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ZDXIFR3716产3种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1、酵母膏5g.L-1、K2HPO41g.L-1;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溶菌酶含量最高的发酵时间分别为48h、60h和84h;而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40℃和40℃;3种酶的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6.0、7.0和5.0。
- 欧翔谭艾娟刘爱英
- 关键词:几丁质酶蛋白酶溶菌酶酶活力蝉拟青霉
- 我国棒束孢一新记录种—炭角棒束孢Isaria xylariiformis被引量:5
- 2010年
- 棒束孢Isaria是Clements & Shear于1931年以粉质棒束孢Isaria farinosa(Holmsk.)Fr作为模式种建立的。Brown & Smith(1957),将原分类于棒束孢中的虫生种移入了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中。
- 刘爱英胡海燕梁宗琦邹晓
- 关键词:棒束新记录种BROWN拟青霉属模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