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45)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传森党瑞山温昱张喜刘艳春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泰山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祖细胞
  • 5篇静脉
  • 5篇静脉瓣
  • 4篇细胞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祖细胞
  • 4篇骨髓
  • 4篇瓣膜
  • 3篇脱细胞
  • 3篇静脉瓣膜
  • 3篇分化
  • 2篇诱导分化
  • 2篇深静脉
  • 2篇平滑肌
  • 2篇组织工程化
  • 2篇组织学
  • 2篇脱细胞支架
  • 2篇细胞分化
  • 2篇细胞支架
  • 2篇瓣膜功能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泰山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泰安市妇幼保...

作者

  • 11篇张传森
  • 9篇党瑞山
  • 8篇温昱
  • 3篇刘艳春
  • 3篇聂兵
  • 3篇张永珍
  • 3篇张喜
  • 2篇王栋
  • 2篇张志英
  • 1篇景在平
  • 1篇沈曼茹
  • 1篇李瑞
  • 1篇熊绍虎
  • 1篇樊新生
  • 1篇袁建明
  • 1篇马小华
  • 1篇吴绪敏
  • 1篇刘兴
  • 1篇李彬
  • 1篇李文芳

传媒

  • 7篇解剖学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静脉瓣膜的临床应用解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为原发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治和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膜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26例(52侧)成人尸体的股静脉标本等分为远侧、中间、近侧1/3段,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和测量相关数据,并对股静脉瓣膜进行Masson三色改良染色和H-E染色。结果:股静脉瓣膜数为(3.81±1.44)个,瓣膜以半月形双叶瓣为主,瓣膜方位除近段以前后位为主外,其余两段无显著性差异。瓣膜腔面和窦面均覆着一层内皮细胞,在两层内皮细胞之间为大量的胶原纤维,腔面内皮下覆着一弹力纤维带。结论:在临床行静脉瓣膜成形术时,应保证瓣叶的形态规则和闭合严密,以维持其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在构建组织工程瓣膜时,半月形双叶瓣或三叶瓣为最佳形态。
聂兵温昱党瑞山黄会龙王栋张志英张传森
关键词:股静脉静脉瓣组织学
低渗冻融联合生物酶法制备组织工程化静脉瓣脱细胞支架
2014年
目的:采用低渗冻融联合生物酶法制备组织工程化静脉瓣脱细胞支架,并与先前方法制备的静脉瓣脱细胞支架比较,以期获得一种性能较好的带瓣静脉脱细胞支架材料.方法:手术获得Beagle犬带瓣静脉分为4组,对照组、脱氧胆酸钠组、Triton组和冻融+生物酶组.处理后对各组标本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DAPI荧光染色,细胞相容性测试等观察.结果:3种脱细胞方法均能彻底去除细胞,DAPI荧光检测显示各组支架材料均无DNA成分残留;H-E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冻融+生物酶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未见明显的胶原纤维结构改变,其他2组可见胶原纤维断裂及结构紊乱现象;与其他2组脱细胞支架材料相比,冻融+生物酶组的组织细胞相容性好,可见内皮祖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结合渗透压改变的反复冻融加生物酶法,既可以较彻底除去带瓣膜静脉细胞成分,又保留了较完整的细胞外基质结构,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细胞相容性,是较理想的带瓣膜静脉脱细胞支架制备方法.
张永珍刘兴张传森
关键词:脱细胞
脱细胞绵羊带瓣静脉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评价
2011年
目的:制备脱细胞绵羊带瓣静脉支架材料,通过探讨其对BALB/c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以此评价该脱细胞基质的免疫原性,进而为脱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正常成年绵羊带瓣股静脉2cm长的片段,联合使用弱碱、非离子去垢剂及核酶进行脱细胞处理.H-E染色观察细胞组分残留及细胞外基质完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HLA-1的表达.将脱细胞基质植入BALB/c小鼠背部皮下,ELISA法检测植入前、植入后24h内、1周、3周、9周小鼠血清IgG.此外,采用刀豆素A诱导的脾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脱细胞支架材料浸提液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弱碱、非离子去垢剂及核酶处理后的绵羊带瓣静脉,未见细胞组织,纤维未见断裂;HLA-1未见阳性表达.植入脱细胞基质后,小鼠体内IgG水平与植入前相比,各时相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施加脱细胞基质浸提液后,BALB/c小鼠淋巴细胞还原率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施加刀豆素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弱碱、非离子去垢剂及核酶处理可制备良好的脱细胞绵羊带瓣静脉支架材料;该支架对BALB/c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无明显影响.
沈曼茹熊绍虎袁建明张永珍党瑞山张传森景在平
关键词:脱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犬骨髓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诱导分化(英文)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犬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随培养时间延长其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向内皮细胞(ECs)分化能力。方法:免疫微珠分选方法纯化犬骨髓CD14+细胞,EGM-MV2条件培养基培养,于不同时间检测EPCs的生物学特性;将存活至8周的EPCs以分化培养基(M199+20%胎牛血清+VEGF)诱导培养,检测ECs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早期EPCs为分选后8代之前的EPC,体积略小,类圆形,60%融合时呈串珠样排列,表达CD133、CD14;晚期EPCs由表达VE-cadherin、KDR、CD14的早期EPCs分化而来,形态为多边形,分泌活动明显加强,表达CD133、VE-cadherin、CD14和KDR;诱导分化细胞呈鹅卵石样外观,表达Ⅷ因子、CD31。结论:犬骨髓EPCs随培养时间呈现不同生物学特性,早期EPCs不稳定,晚期EPCs显示出更稳定的生物学特性,能够分化为ECs,是血管组织工程学研究良好的种子细胞。
温昱李彬党瑞山张传森张喜刘艳春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细胞分化内皮细胞
EPCs在心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温昱张传森
关键词:血管组织工程EPCS分化潜能内皮祖细胞种子细胞
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向平滑肌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的体外培养条件、生物学特性及其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检测其表面标志,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APC的生长周期及特异表面标志表达率;并以分化培养基诱导培养,采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OCT-4及分化细胞SM-MHC (smooth muscle cells-myosin heavy chain)表达;检测分化细胞有无平滑肌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体积偏大,长多角型,数个细长伪足,细胞核大,胞质丰富,细胞增殖能力旺盛;表达表面标志CD13和SSEA-1.不表达CD44、CD45、CD133和MHCⅡ;RT-PCR结果显示表达OCT-4。诱导分化后,分化细胞表达平滑肌细胞表面标志——α^- SMA、calponin、SM-MHC;RT-PCR结果显示表达SM-MHC。结论:体外成功培养犬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具有与文献报道类似的生物学特征;MAPC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温昱李彬党瑞山张传森张喜刘艳春李瑞
关键词: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细胞分化平滑肌样细胞
组织工程化静脉瓣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2007年
原发性瓣膜功能不全、血栓形成完全再通后的瓣膜破坏以及先天性瓣膜缺乏等形成的深静脉功能不全,静脉瓣移植常常是最后的选择。但是,自体静脉瓣移植除来源有限、损伤较大外,尚有瓣膜强度不足和带瓣静脉的管径难以符合要求等问题。
温昱张传森党瑞山
关键词:静脉瓣组织工程化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血栓形成先天性
同步诱导培养兔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和平滑肌祖细胞
2014年
目的采用兔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同步诱导分化为兔内皮祖细胞(EPCs)和平滑肌祖细胞(SP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化静脉瓣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兔骨髓血单个核细胞沉淀,分别用含5%胎牛血清(FBS)的EGM-2完全培养液向EPCs方向诱导培养;用含20ng/m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5%FBS,不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EBM-2培养液向SPCs方向诱导培养。鉴定两种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诱导的EPCs培养至10d左右,细胞单层融合呈"铺路石"状;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D133,不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透射电镜可见细胞质内特征性Weibel-Palade小体;细胞生物学功能检测可见EPCs在基质胶上呈现血管状生长。诱导的SPCs培养至14d左右呈现血管平滑肌细胞"峰-谷"样生长特性;表达CD34、α-SMA,不表达vWF和VEGFR-2;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内含有与细胞纵轴平行排列的肌丝;在基质胶上不规则生长。结论兔骨髓血梯度密度离心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可同步诱导分化为EPCs和SPCs,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静脉瓣提供了经济且可简便获取的种子细胞。
张永珍李文芳樊新生马小华吴绪敏张传森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平滑肌祖细胞
成人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2011年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成年男性骨髓,体外全骨髓培养,传代后采用免疫微珠分选方法收集CD1+33细胞,EGM-MV2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EPCs,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选细胞纯度,免疫荧光法检测EPCs特殊分子标志物CD34、CD133和VE-cadherin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选细胞超微结构,UEA-1和Dil-ac-LDL双染色法检测分选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分选后细胞培养第3天出现集落样生长,集落边缘细胞形态伸展呈梭形或多边形,传代后呈现串珠样排列;培养至5~6 d,细胞连接成大片条索状结构;CD 3+4、CD 1+3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4.13%、93.29%,其表面特异性表达CD133、CD34、VE-cadherin,具有EPCs形态特征,能吞噬Dil-ac-LDL并结合UEA-1。结论成人骨髓来源的EPCs经体外培养后形态、增殖率、生存能力、表面标志表达、功能等均较为稳定,可作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或用于干细胞治疗。
温昱李彬党瑞山张传森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细胞培养细胞鉴定
腘静脉瓣膜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膜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将26例52侧成人腘静脉标本等分为远侧、中间、近侧1/3段,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和观察,用数控游标卡尺(精度0.01mm)测量瓣膜相关数据,并对瓣膜进行Masson三色改良染色和H-E染色,以观察腘静脉瓣的组织构造。结果:腘静脉瓣膜数为(2.04±1.31)个,瓣膜游离缘主要为半月形(97.2%)。瓣膜以双叶瓣为主(97.2%),其近侧1/3段和中1/3段以前后侧瓣为主(P<0.05)。瓣膜的腔面和窦面均覆着一层内皮细胞,其管腔面内皮细胞下存在数层弹力纤维,瓣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结论:本文提供的腘静脉瓣的形态特征和数据将有助于临床腘静脉瓣膜相关疾病的诊治和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
聂兵党瑞山温昱黄会龙王栋张志英张传森
关键词:静脉瓣组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