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1N0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154H指数:7
相关作者:倪莉张雯黄志清刘志彬饶平凡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黄酒
  • 7篇红曲
  • 5篇红曲黄酒
  • 2篇生化特性
  • 2篇菌株
  • 2篇感官
  • 2篇感官评定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 1篇色谱
  • 1篇生理功效
  • 1篇生理活性物质
  • 1篇水体系
  • 1篇特性分析
  • 1篇体积
  • 1篇体积变化
  • 1篇甜型
  • 1篇酿造
  • 1篇酿造过程
  • 1篇培养基优化

机构

  • 10篇福州大学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0篇倪莉
  • 7篇张雯
  • 5篇刘志彬
  • 5篇黄志清
  • 4篇郑翠银
  • 4篇吕旭聪
  • 4篇饶平凡
  • 2篇龚丽婷
  • 2篇许明明
  • 2篇梁爽
  • 2篇翁星
  • 1篇蔡琪琪
  • 1篇靳爽
  • 1篇黄若兰
  • 1篇陈玉香
  • 1篇韩妙坤
  • 1篇黄山
  • 1篇陈其正

传媒

  • 9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酿酒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甜型红曲黄酒中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以典型甜型红曲黄酒沉缸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其挥发性香气物质,然后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法(GC-O)中的时间-强度法(GC-OSME法)和香气活力值法(OAV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确定其关键挥发性香气物质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甜型红曲黄酒中的关键挥发性香气物质为异丁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2-壬酮、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糠醛、苯甲醛和β-苯乙醇。进一步研究发现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糠醛和苯甲醛的含量随陈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异丁醇、异戊醇、乙酸异戊酯、β-苯乙醇和4-乙基愈创木酚的含量随陈酿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郑翠银龚丽婷黄志清刘志彬张雯倪莉
关键词:挥发性香气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
黄酒的生理功效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49
2012年
中国黄酒是传统的保健养生佳品。本文综述了黄酒的传统生理功效和现代研究进展,剖析了目前黄酒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并指出生理活性物质的溯源是实现黄酒生产的优化控制和功能性黄酒开发的基础,而生理活性物质的挖掘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是黄酒生理功效研究的关键。
倪莉吕旭聪黄志清蔡琪琪梁爽饶平凡
关键词:黄酒生理功效活性组分
多菌混合发酵制备清爽型干红曲黄酒的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为探索纯种多菌混合发酵技术制备清爽型干红曲黄酒的可行性,以高产糖化酶的丝状真菌和酿酒酵母为主,其他菌株为辅的组合方法,对2株红曲霉(A5、B6)、2株米根霉(M1、M2)和1株酿酒酵母(NY02)进行组合混菌发酵,测定各组合混菌发酵酒样的主要理化成分,运用感官加权评分法评定酒样的感官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固定丝状真菌,考察不同的酿酒酵母Y2、Y5和NY02的发酵或组合发酵对酒样的主要理化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优混菌组合为"A5+B6+M2+NY02"与"A5+B6+M2+Y2"。这两个组合分别使用的酿酒酵母Y2和酿酒酵母NY02的发酵特性相近。对于组合"A5+B6+M2+NY02",红曲霉B6为酒样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主要贡献菌株,可显著提高酒样的整体风味;米根霉M2有助于红曲霉B6产生色素;红曲霉A5的添加也有助于提高酒样的整体风味。组合"A5+B6+M2+NY02"与"A5+B6+M2+Y2",二者发酵所得酒样均清亮透明,呈红琥珀色,具有红曲黄酒特征风味及较爽适的口感,满足清爽型干红曲黄酒的各项指标。纯种多菌混合发酵技术制备清爽型干红曲黄酒具有可行性,可实现红曲黄酒质量的可控性。
许明明张雯刘志彬方溢彬陈其正倪莉饶平凡
关键词:红曲黄酒感官评定
红曲黄酒酿造用曲及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的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红曲黄酒酿造用曲中酵母菌多样性以及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结构变化,为我国传统红曲黄酒中酵母菌资源的利用和对传统酿酒的有效控制及现代化酿酒新工艺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福建各地区的红曲黄酒酿造用曲20份,从中分离纯化出300株酵母菌,通过ITS1-5.8S-ITS2的PCR-RFLP指纹图谱对酵母菌进行分型,从各个分型类群中随机选取代表菌株,利用26S rDNA基因D1/D2区域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PCR-RFLP快速分型鉴定技术分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从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总共分离鉴定出12种类型酵母菌,其中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弗比恩毕赤酵母(Pichia fabianii)是酒曲中3种主要的酵母菌类型。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酵母菌群的跟踪分析共鉴定出4种酵母菌,即酿酒酵母、扣囊复膜孢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在酿造前期扣囊复膜孢酵母是优势酵母菌,而在酿造的后期,酿酒酵母完全取代之成为优势菌。结论: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的酵母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酵母菌菌群结构处于动态变化,最终酿酒酵母成为酿造体系的优势酵母菌。
吕旭聪翁星黄若兰张雯饶平凡倪莉
关键词:红曲黄酒传统酿造
响应面法优化红曲霉菌株L发酵培养基被引量:4
2014年
为将1株高粱红曲霉菌株L应用于红曲黄酒的酿造体系,对其进行液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确定纯种液态发酵曲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以产糖化酶、红曲色素以及桔霉素能力为优化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PBD)设计,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中心组合设计(CCD)结合满意度函数法(FD)进行多重响应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米粉3%,葡萄糖12.5 g/L,味精22.3 g/L,硫酸铵9.7 g/L,磷酸二氢钾3.0 g/L,七水合硫酸镁0.7 g/L,一水合硫酸锰0.07 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下,发酵液糖化酶活力为453.57 U/mL,色价116.42 U/mL,桔霉素含量16.42μg/mL,相比于优化前,糖化酶活力提高了88.6%,色价基本维持在原水平,同时桔霉素含量降低了82%。
梁爽刘志彬张雯倪莉
关键词:红曲霉培养基优化响应曲面法
1种快速测定黄酒中非糖固形物的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从黄酒乙醇水体系和固形物体系的物化性质出发,创建了1种非糖固形物的快速测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4种黄酒非糖固形物的测定中。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测得黄酒中的非糖固形物含量,完全无需特殊设备,可以达到国家标准中的精确度。
黄志清靳爽黄山郑翠银倪莉
关键词:黄酒酒精度
定量描述分析法感官评定红曲黄酒被引量:33
2015年
运用定量描述分析法对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4类共12种市售福建红曲黄酒进行感官鉴定,得到描述红曲黄酒香气和滋味的香气轮和滋味轮,并确定了由20个主要感官指标及其定义、参照物、参照标度组成的红曲黄酒感官特征语言库。在此基础上通过QDA定量分析红曲黄酒的共同感官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红曲黄酒的感官特征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红曲黄酒具有馥郁的醇香和酯香,明显的酱香,适当的药香、米香、曲香和焦香,总体香气协调且留香明显,余香悠长,几乎没有异香。在口味方面,具有一定辣麻感,较明显的酸涩味,酒体丰满协调,绵延度好,余味悠长;不同类型的红曲黄酒具有各自的风味特性。
郑翠银黄志清刘志彬张雯倪莉
关键词:红曲黄酒感官评定主成分分析
福建红曲中红曲菌的分离鉴定及菌株特性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福建各地区红曲样品中的红曲菌,得到17株红曲菌纯菌株。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17株红曲菌被鉴定为变红红曲菌(M.serorubescens Sato)、橙色红曲菌(M.aurantiacus)、新月红曲菌(M.lunisporas)、血红色红曲菌(M.sanguineus)和高粱红曲菌(M.kao-liang)五大类。通过液态发酵法研究红曲菌产糖化酶,产色素以及产生理活性物质莫纳可林(Monacolin K)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红曲菌菌株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被鉴定为高粱红曲菌的B6菌株具有最高的产色素能力和产莫那可林K(Monacolin K)能力,其醇溶性总色价为3373.12U/g,酸式和内酯式莫那可林K产量分别为25.928mg/L和12.114mg/L,产淀粉酶酶活力为543.21U/g。B6菌株是可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优良红曲菌菌株。
吕旭聪翁星韩妙坤张雯饶平凡倪莉
关键词:红曲菌生化特性
福建红曲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被引量:6
2013年
福建红曲黄酒是中国三大典型黄酒之一,以色红、味醇、香浓而著称。然而目前由于其生产工艺和设备较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品牌形象缺乏、营销滞后、企业缺乏群体优势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其发展受限。在调研福建红曲黄酒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其发展潜力,提出建议:通过企业的研发和营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以及高校的科技创新等措施,加快福建红曲黄酒的发展步伐。
黄志清郑翠银龚丽婷陈玉香倪莉
关键词:发展潜力
福建药白曲中根霉的分离鉴定及菌株特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福建各地区药白曲中的根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株根霉纯菌株。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确定这6株根霉均为米根霉属Rhizopus oryzae strain CBS 112.07。通过糯米基质固态发酵法跟踪测定米根霉产液化酶、糖化酶以及产还原糖和总酸能力,结果显示:6株米根霉的液化力在前5 d呈递增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1,M2,M3产液化酶活力最高,并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糖化力则在前5 d内呈现快速上升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2,M3,M6产糖化酶活力最高,其糖化力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三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还原糖产量变化趋势与糖化力相似,其中以M2、M3产还原糖量最高,并与其他菌株之间呈显著差异性;此外,M4产总酸能力最高,可达到1.17%(以乳酸计),其产还原糖量和糖化酶活力最低。M1,M2和M3是可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优良米根霉菌株。
许明明吕旭聪刘志彬张雯倪莉
关键词:根霉生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