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007)
- 作品数:3 被引量:64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扬侯亚梅焦敬娟王姣娥黄慰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1号地点的年代——光释光测年结果
- 1前言2010年发现并已开始发掘的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景观河北岸,遗址点位于一个已被第四纪堆积物充填的小峡谷或古冲沟中,峡谷与近东西向的乌兰木伦河道垂直。初步试掘获得了大量可以和欧洲...
- 张家富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2010年1期试掘及其意义被引量:19
- 2012年
- 乌兰木伦遗址于2010年发现并进行了首期试掘,在7个文化层位中获得石制品1500余件、动物化石千余件以及人类用火遗迹。初步观察和研究表明,该遗址以石片石器为特点的石制品类型十分丰富,工具组合具有明显的旧石器中期的特点,且与欧洲的莫斯特文化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以披毛犀为代表的哺乳动物化石属于华北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沉积相和哺乳动物、软体动物化石的性质表明当时人类生活于较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化石总体比较破碎,一些碎骨化石上可见明显的石器切割痕迹,同时发现有大量骨片,带剥片痕的骨核化石和若干骨器标本以及烧骨,反映出当时人类的肉食、熟食习惯等利用动物骨骼的生活行为方式。经^(14)C与光释光结合测定乌兰木伦遗址年代为距今70~30ka,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乌兰木伦遗址的发现、试掘与初步研究,为我国北方旧石器中期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为现代人起源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 侯亚梅王志浩杨泽蒙甄自明张家富董为袁宝印李保生黄慰文刘扬白林云包蕾李双杨俊刚张立民张智杰
- 关键词:晚更新世旧石器时代中期
-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过程、格局及空间效应评价被引量:42
- 2014年
-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产生时空收敛效果,并进一步对生产要素流动、城市空间扩张、区域空间结构重构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分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及与区域人口和经济的耦合关系;同时,借助ArcGIS方法从空间服务水平、时空收敛效应和中心城市交通圈等角度,探讨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高速铁路的空间扩展过程表现出独特的"核心―核心"至"核心―网络"模式,与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耦合性;高速铁路的空间格局与中国城市人口、工业分布表现基本一致,站点1 h范围内可覆盖全国50.07%的城镇人口、73.47%的GDP和98.17%的第二产业产值;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导致的时空收敛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廊道效应,中心城市枢纽地位得以强化,服务范围的拓展和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为城市群的空间扩张和重构提供了条件。
- 王姣娥焦敬娟
- 关键词:高速铁路可达性
-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及其对遗址成因的指示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乌兰木伦遗址是继上世纪20年代发现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以来,在鄂尔多斯高原时隔近90年新发现的重要旧石器遗址。自2010年发现以来,该遗址已进行了5个年度的连续性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用火遗迹等。光释光和碳14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为距今5~6.5万年。本文对乌兰木伦遗址1号地点2010-2012年发掘出土的11934件石制品进行拼合研究,辨别出28个拼合组,含64件石制品,拼合率约为0.53%;其拼合形式可分为拼对(conjoin)和拼接(join)两种类型。石制品拼合组空间分布等相关信息显示,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为原地埋藏。
- 刘扬侯亚梅杨泽蒙
-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中期
- 乌兰木伦遗址第10地点砾石层的成因与区域地貌演化问题
- 1.引言乌兰木伦旧石器遗址第10地点地处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下文简称阿镇)掌岗图村界内,位于阿镇北西310。方向,与镇中心的直线距离约为8.5 km(图1a)。第10地点旧石器遗址保护区范围包括西乌兰木伦河右岸,小柳...
- 邱维理曾庆张家富姚薇薇芮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