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A107)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唐欣昀陈晓琳倪敬田甘露曹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纳豆
  • 3篇纳豆激酶
  • 3篇发酵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酵母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红茶
  • 2篇红茶菌
  • 1篇豆芽
  • 1篇液体发酵
  • 1篇粟酒裂殖酵母
  • 1篇梭菌
  • 1篇啤酒
  • 1篇啤酒酵母
  • 1篇葡聚糖酶
  • 1篇细菌纤维

机构

  • 9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厦门惠尔康食...

作者

  • 9篇唐欣昀
  • 3篇陈晓琳
  • 2篇甘露
  • 2篇倪敬田
  • 2篇曹媛媛
  • 1篇常艳
  • 1篇甘旭华
  • 1篇李小丽
  • 1篇王道胜
  • 1篇路龙女
  • 1篇彭惠惠
  • 1篇林清华
  • 1篇王伟
  • 1篇周艳
  • 1篇崔松松
  • 1篇查婧
  • 1篇龚文秀
  • 1篇李清
  • 1篇宁玉洁
  • 1篇谭丽丽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和高效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克隆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基因,实现纳豆激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研究,首先以从枯草芽孢杆菌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包括信号肽、前导肽、成熟肽序列的前纳豆激酶原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K,成功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然后优化影响该基因表达的温度、时间和IPTG添加量等因素。结果表明,重组菌株BL21(DE3)-NK在20℃下培养、IPTG添加量为0.4 mmol·L-1、培养20 h时表达产物的纤溶活性最大,可达到81.73 U·mL-1,SDS-PAGE检测观察到1条38 kDa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相符。
王伟甘露甘旭华陈晓琳倪敬田唐欣昀
关键词:纳豆激酶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克隆
纤维素降解菌中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
2015年
为探明约氏梭菌(Clostridium josui)中纤维小体内某个酶的功能性,从该菌属CJ-1菌株中克隆出基因片段Cel9C,大小为1943 bp,编码647个氨基酸,将该基因构建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8a(+)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Cel9C,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 H为p H6.0;对大麦-β-葡聚糖(Barley-β-glucan)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比活值分别达到114和57 U·mg-1;几乎不能以木聚糖(Brichwood xylan)和半乳甘露寡糖(Galacto mannan)为底物。说明该酶对葡聚糖类物质时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应为葡聚糖酶。
宁玉洁闯绍闯陈晓琳粟冠和郎王道胜常艳唐欣昀
关键词:葡聚糖酶克隆酶活
纳豆固态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为提高纳豆中纳豆激酶含量,本文对纳豆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纳豆激酶活性为指标,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酶活;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影响纳豆发酵的几个因素(大豆破碎度、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等)进行研究并筛选具有显著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最陡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大豆破碎度、接种量和发酵温度是影响纳豆激酶酶活的主要因素;优化后最佳发酵条件为:大豆破碎度4、接种量7.9%、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纳豆激酶酶活为(2140.5±83.2)U/g。
甘露崔松松倪敬田曹媛媛唐欣昀
关键词:纳豆纳豆激酶固态发酵响应面法
福建红曲醋中产酸菌株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4
2015年
添加含有高浓度乙醇的红曲酒至福建传统红曲醋醋母中富集产酸菌株,采用高浓度乙醇平板,依据溶解圈指标从福建传统红曲醋液体循环工艺样品中分离出7株产酸菌株。综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 DNA序列测定等信息,确定这7株菌株分类地位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醋酸菌科(Acetobacteraceae)葡糖酸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其中菌株Y5052、Y5054、Y5072、Y5092鉴定为斯氏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wingsii);菌株Y5032、Y5033、Y5071鉴定为欧洲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europaeus)。测定这些菌株的产酸能力,菌株Y5052产酸量最低,7 d达15 g/L;菌株Y5054产酸能力最强,7 d产酸量达57.0 g/L。
查婧蔡福带林小秋闯绍闯陈晓琳唐欣昀
关键词:红曲醋
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确定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纳豆芽孢杆菌BN-4菌株为试材,研究纳豆固体发酵中大豆破碎程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等因素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和酶活的影响,探讨液体发酵中细胞浓度、蛋白质浓度和酶活变化,确定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纳豆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大豆破碎2瓣、接种量8%、发酵时间24 h,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976IU/g。在纳豆激酶液体发酵中,发酵最佳时间48 h时,纳豆激酶的蛋白浓度为178 mg/L,纳豆激酶酶活力为174 IU/g;纳豆杆菌活菌浓度、蛋白质浓度和纳豆激酶酶活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测定活细胞浓度来监控发酵进程。[结论]为纳豆的生产和纳豆激酶的纯化提供参考。
路龙女唐欣昀
关键词:纳豆激酶液体发酵固体发酵
纳豆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纳豆芽孢杆菌耐热耐盐的特征分离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由纳豆粉中分离纯化出1株纳豆菌株,由家庭自制纳豆中分离纯化出5株纳豆菌株,并对这6株纳豆芽孢杆菌的细胞、菌落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6株纳豆菌均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李小丽彭惠惠唐欣昀
关键词:纳豆芽孢杆菌分离纯化
固定化醋酸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醋酸杆菌,利用固定化醋酸杆菌进行醋酸发酵,寻求其最优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接种量、起始乙醇体积分数和发酵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产酸量与影响因子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到固定化醋酸杆菌进行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7.88g/100mL,起始乙醇体积分数4.63%,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产酸量的理论值为3.56g/100mL。对最佳发酵条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产酸量为3.51g/100mL,与模型预测基本相符。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的固定化醋酸杆菌发酵条件参数可靠,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林清华唐欣昀
关键词:固定化醋酸杆菌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
酵母工程菌S.pombe yAS56的构建及魔芋红茶菌发酵工艺的研究
2015年
为研究利用魔芋精粉制备魔芋红茶菌的可行性,从约氏梭菌(Clostridium josui)中克隆β-葡聚糖酶基因cel9C,构建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重组表达质粒p ESP-2-2-cel9C,转化构建酵母工程菌,利用工程菌进行魔芋红茶菌发酵。采用析因实验设计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法,以总酸为响应值,优化发酵条件,从7个因素中筛选出2个显著因素:装液量和时间。最佳条件为:绿茶0.4%、蔗糖7.5%、魔芋精粉0.25%、接种量10%、酿酒酵母/酵母工程菌接种细胞浓度比=0.5、装液量98.7 m L、时间124 h。在此条件下红茶菌总酸为(27.88±0.26)g/kg,与预测值相近,较优化前提高41.45%,表明利用魔芋精粉和酵母工程菌制备魔芋红茶菌具有可行性。
闯绍闯龚文秀李清曹媛媛唐欣昀
关键词:粟酒裂殖酵母魔芋红茶菌
纯菌种培养红茶菌中细菌纤维素的合成被引量:6
2012年
实验采用纯菌种培养红茶菌研究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合成量及产率,所用的菌株为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 CGMCC1671)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1670),所用培养基为糖茶水培养基。研究了碳源、茶叶种类、茶叶用量、种龄、温度和装液量等6个因素对红茶菌合成BC的影响。静止培养22d后测BC的产量和产率。结果表明红茶菌合成BC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茶叶种类为绿茶,最佳茶叶用量为4g/L,最佳种龄为60h,最佳温度为30℃,最佳装液量为250mL的三角瓶中装75mL的培养液。这些最佳参数和红茶菌的培养相一致。纯菌种培养红茶菌技术可以应用于生产高品质及高产量的BC和高品质的红茶菌饮料。
周艳谭丽丽唐欣昀
关键词:啤酒酵母红茶菌B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