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016)

作品数:11 被引量:215H指数:6
相关作者:梁存柱王炜王立新刘钟龄银晓瑞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草原
  • 2篇典型草原
  • 2篇演替
  • 2篇演替阶段
  • 2篇土壤
  • 2篇恢复演替
  • 2篇浑善达克
  • 2篇浑善达克沙地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顶级
  • 1篇多样性
  • 1篇盐分
  • 1篇羊草
  • 1篇羊草种群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动态
  • 1篇药用
  • 1篇药用种子植物

机构

  • 11篇内蒙古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10篇梁存柱
  • 7篇王立新
  • 7篇王炜
  • 2篇马保连
  • 2篇刘钟龄
  • 2篇银晓瑞
  • 2篇燕红
  • 1篇朱宗元
  • 1篇王永利
  • 1篇杨桂霞
  • 1篇贾成朕
  • 1篇王鑫厅
  • 1篇朱振华
  • 1篇李素英
  • 1篇彭江涛
  • 1篇李丹
  • 1篇闫建成
  • 1篇孙卫国
  • 1篇张雅琼
  • 1篇李政海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内蒙古环境保...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高原皇甫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对鄂尔多斯高原皇甫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土壤中Zn的含量普遍较低,远小于缺Zn临界值;Fe的含量在多数土壤中亦较低,小于缺Fe临界值;而Cu和Mn的含量却较高,大于临界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系集中分布的10~20cm土壤层中的元素含量除Mn以外,其他三个元素基本上以恢复样地最高,这说明恢复效果比较明显,土壤的养分状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各类土壤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比较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样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只有Fe元素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孙卫国梁存柱李政海苗百岭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量元素
草原生态系统健康与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近年来生态学领域的新热点。本文从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出发,简要阐述了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应以生态系统服务为指导思想,根据区域分异的因地制宜原则,采用VOR健康指数,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为:健康、警戒、不健康和崩溃4个时期;或很健康、健康、较健康、一般病态和疾病5级。以便将草原生态系统对号入座了解其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治理。
燕红马保连梁存柱王立新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
浑善达克沙地重度沙化区与干旱梯度空间相关性初探被引量:4
2008年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及其毗邻地区16个气象台站自1965以来的气象数据,结合地面考察与实地测定,对浑善达克沙地的重度沙化区与干旱梯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分区-2中出现了东部的重度受损区域主要是由于这一区域的降水量与草甸草原区的降水持平,但热量条件更为优越,适合农垦,所以成为农牧交错带。但沙地基质的流动性决定了在这一区域进行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性,大面积沙地被开垦为农田后又被弃耕,出现大面积的次生裸沙地。气候分区-4中出现了浑善达克沙地中面积最大的重度受损区,这一区域气候特点属于典型草原到荒漠草原的过渡类型,沙地的原生植被以多年生草本和旱生灌木为主。由于强度放牧以及相对匮乏的降雨造就了本区内的大面积沙化。
王永利云文丽王炜梁存柱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物养分化学计量学被引量:117
2010年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全氮(STN)/土壤全磷(STP)恢复群落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SOC)/STN恢复群落低于严重退化群落;大多数植物叶片C含量在恢复群落最高,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恢复演替时间呈正相关,而植物的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则是严重退化群落最高,恢复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正相关,且TP含量的变幅明显高于TN含量;植物叶的N:P和C:N表现为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负相关;严重退化群落植物相对于P而言,总体上表现为缺N;而恢复群落相对于N而言,更为缺P,或同时缺N和P;群落优势种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群落演替方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银晓瑞梁存柱王立新王炜刘钟龄刘小平
关键词:养分动态恢复演替典型草原
中国东北地区潜在自然植被模型模拟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以我国东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自然植被分布特点,利用多元分析和GIS技术,建立了基于8个环境变量(气候、地形和土壤)的东北地区区域“植被-环境”模型,对当前环境条件下,东北地区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经检验,“植被-环境”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总体精度为66.91%,Kappa统计量值为0.61.在此基础上,获得我国东北地区“潜在自然植被图”.该模型可进一步用于全球变化条件下,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及其变化的预测.
刘华民王立新王炜梁存柱
关键词:顶级全球变化
浑善达克沙地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2007年
应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浑善达克沙地药用种子植物的科、属、种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共有药用种子植物504种,隶属于270属78科。浑善达克沙地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利用价值高,区系类群的多样性较高。而且本区系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地理成分主要以温带性成分为主,有一定古老性成分且脆弱性明显。
银晓瑞朱振华李丹王立新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内蒙古辉腾锡勒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被引量:10
2006年
辉腾锡勒地处大青山东段,面积约167.5平方公里,气候寒冷,景观独特。虽然面积不大,但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调查发现区内有维管植物413种,隶属63科229属。其中蕨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403种。有自治区级保护植物6种,其他类型保护植物4种。并有丰富的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
马保连燕红朱宗元王立新梁存柱
关键词:植物资源多样性
典型草原退化群落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羊草种群空间格局的比较被引量:27
2009年
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典型草原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在群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用摄影定位法测定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羊草种群空间格局,通过点格局、种群空斑、种群领地及种群领地密度等方法分析发现,羊草种群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经历了种群增长和种群衰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羊草种群数量出现最高点,此点之前,种群拓殖大于自疏,种群整体增长;此点之后,种间竞争及种内竞争致使种群衰退,而种间竞争占主导地位,种内竞争相对较弱。羊草种群的增衰导致种群空斑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种群格局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为在恢复21a的群落中,羊草种群在10m×10m的取样范围内表现出两种格局分布类型:在0~4.85m之间呈现聚集分布,当尺度大于4.85m时,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在恢复8a的群落中,羊草种群在10m×10m的取样范围内出现3种格局分布类型:在0~3.01m之间呈聚集分布,在3.01~3.37m之间为随机分布,当尺度大于3.37m时则表现为均匀分布;在严重退化群落中,羊草种群在整个10m×10m测定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由此可见,羊草种群格局在恢复演替过程中是变化的,这种变化主要由群落剩余资源驱动下的种群拓殖及种内种间竞争所致。
王鑫厅王炜梁存柱
关键词:羊草恢复演替点格局分析
芨芨草群落土壤盐分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对内蒙古及青海9个样点芨芨草群落及其相邻地带性群落土壤电导率的研究,从区域大尺度及生境小尺度揭示了土壤盐分对芨芨草群落分布的影响,并基于土壤的盐分特征分析了芨芨草群落的植被属性。结果表明:在区域大尺度,芨芨草群落的分布与土壤盐分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芨芨草既可以在低盐环境下形成群落,也可在盐分较高的环境下形成群落,是一个生态幅较宽的耐盐物种;而在相同地点的小尺度上,芨芨草群落的土壤含盐量总是比相邻地带性针茅群落的土壤含盐量高,地带性针茅群落的耐盐性不及芨芨草群落;青海地区大面积的芨芨草草原发育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壤环境,远高于相邻地带性针茅群落。土壤盐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芨芨草群落表现出明显的非地带性植被特征,其分布与区域降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张雅琼梁存柱王炜王立新彭江涛闫建成贾成朕
关键词:土壤电导率土壤盐分
放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与种群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在内蒙古草原区中部的克氏针茅草原,连续4年(2006-2009年)进行了夏秋季划区轮牧实验;利用摄影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和种群格局的生态作用效应。摄影图像和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实验小区形成了大小不一、结构不同的群落斑块,并显示出不同放牧强度与放牧周期的植物群落及种群斑块结构的生态梯度格局。在不放牧的围封对照小区内(G5)保持原有的克氏针茅群落斑块和羊草群落斑块,二者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之比、斑块的植物组成与生物量都比较稳定;在不同放牧强度的实验小区(G1、G2、G3),群落斑块的数量、面积、种群结构、植物多度、株丛冠幅、生物量等都形成了相对应的梯度差异。不同放牧强度导致克氏针茅群落与种群斑块的不同破碎化程度和植物个体(株丛)小型化。适度放牧使得斑块结构与生物量表现出中度干扰下植物补偿性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植物群落斑块结构与种群格局的变化是草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拓殖与衰退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态演替的机制。
赵登亮刘钟龄杨桂霞辛小平梁存柱王炜王立新
关键词:放牧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