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06ZX02)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肖娜周石黄力平向珩张建琦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体育学院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健肢或患肢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效果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肢治疗组、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每组再按实验观察时间随机分为7、14和21d三个时间点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造模成功24h后对治疗组给予浅麻醉行穴位电针治疗,每组各时间点结束24h内分离脑缺血皮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IGF-1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①脑缺血后,对照组大鼠脑缺血皮质IGF-1蛋白表达在缺血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治疗组蛋白表达趋势与对照组相同,且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的IGF-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第21天时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但仍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②健肢治疗组脑缺血皮质IGF-1mRNA表达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健肢治疗组第7天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6.8倍和3.0倍;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3.3倍和5.7倍;健肢治疗组和患肢治疗组的第21天脑缺血皮质的IGF-1mRNA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针治疗能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皮质IGF-1mRNA表达及
- 肖娜向珩黄力平周石张健琦徐纳新
- 关键词:电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早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双侧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双侧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 RNA)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电针治疗偏瘫的交叉迁移效果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建模成功的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肢治疗组(UALTG)、患肢治疗组(ALTG)、对照组(CG),各组再随机分为1周、2周、3周组,造模成功24h后对治疗组浅麻醉行电针穴位治疗,每组各时间段结束24h内分离缺血皮质及对侧同部位皮质,采用RT-PCR法测定BDNF-m RNA表达量。结果:1对缺血皮质BDNF-m RNA表达的影响:ALTG组BDNF-m RNA在第7天、第14天、第21天时表达量均有增加,与CG组相比有显著性增高(P<0.01),而UALTG组在第7天和第21天时表达量均有增加,与CG组相比有显著性增高(P<0.01);在第7天和第21天时UALTG组较ALTG组表达量更高(P<0.01)。2对缺血对侧皮质BDNF-m RNA表达的影响:ALTG组在第7天和第21天时BDNF-m RNA表达量高于CG组(P<0.01);UALTG组在第14天时表达量高于CG组(P<0.01),且ALTG组表达量同时也高于UALTG组(P<0.01);而UALTG组和ALTG组在第21天时的表达量均下降,低于CG组(P<0.01)。结论:早期电针治疗MCAO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健侧肢体和患侧肢体都能有效促使双侧皮质BDNF-m RNA的表达上调,具有明显的交叉迁移效果,且健侧较患侧更大幅度提高缺血皮质BDNF-m RNA的表达,这种变化可能是大鼠功能恢复较好和病死率较低的分子机制之一。
- 于俊海肖娜向珩黄力平周石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早期康复
- 早期电针刺激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健侧肢体的康复效果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在SD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早期,应用穴位电针刺激健侧肢体,评价健侧肢体的康复效果,探讨其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模,将3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健肢治疗组(HT)、患肢治疗组(DT)、模型非治疗组(MC),并另设假手术对照组(OC),每组10只,共40只。术后24h开始电针刺激穴位曲池、内关、足三里、下巨虚,采用"巨刺法",左右交叉行刺。治疗电流强度3mA,疏密波10Hz,50Hz/5s,10s。15min/次,1次/d,7d/周。分别在治疗第3d、7d、14d和21d进行神经行为学的评价。治疗21d后,冰生理盐水灌注取脑、切片、TTC染色,IPP分析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①神经行为学(mNSS)评价:电针刺激治疗3d时,HT组mNSS评分低于MC组(P<0.05);治疗7d和14d时,HT、DT组更显著低于MC组(P<0.01),HT组显著低于DT组(P<0.01);21d治疗后,HT组和DT组评分均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显著低于MC组(P<0.01),HT组与DT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②脑梗死体积:HT和DT组脑梗死体积均低于MC组(P<0.05),而且HT组与DT组比较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卒中后超早期健肢电针治疗较患肢治疗能够更早地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患侧脑梗死体积,是一种有效的早期康复介入方式。
- 黄力平向珩肖娜周石曹龙军王文龙张建琦田强
- 关键词:电针单侧肢体巨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