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Z209)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焕杰李信余志坚李玉光邢建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单胞菌
  • 4篇脱硫
  • 4篇假单胞菌
  • 3篇生物脱硫
  • 2篇吸附剂
  • 2篇吸附脱硫
  • 2篇柴油
  • 1篇对硝基苯
  • 1篇性能分析
  • 1篇血红蛋白基因
  • 1篇原位
  • 1篇乳液法
  • 1篇酸性
  • 1篇透明颤菌
  • 1篇透明颤菌血红...
  • 1篇透明颤菌血红...
  • 1篇启动子
  • 1篇噻吩
  • 1篇脱硫菌
  • 1篇脱硫研究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过...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篇李玉光
  • 4篇余志坚
  • 4篇李信
  • 4篇李焕杰
  • 3篇刘会洲
  • 3篇王海胜
  • 3篇熊小超
  • 3篇邢建民
  • 2篇刘庆芬
  • 2篇李望良
  • 1篇宋家庆
  • 1篇唐煌
  • 1篇闫艳春
  • 1篇张怀英
  • 1篇关莉莉
  • 1篇王巧巧
  • 1篇郎宇琪
  • 1篇张菊花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B...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脱硫工程菌的构建及其脱硫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以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 R-8为出发菌株,利用pPR9TT穿梭质粒构建脱硫操纵子表达载体,转化原始菌培养得到1株多拷贝脱硫基因的脱硫工程菌R-8-1,并对其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生物催化脱硫反应条件下,工程菌的脱硫活性达到6.25μmol DBT/g dry cell/h,是原始菌的2倍;柴油的脱硫试验表明,在12h内工程菌静息细胞能将柴油硫含量从310.8mg/L降至100.1mg/L,脱硫率达到68%,而原始菌为53%。进一步比较了重组质粒pPR-dsz在工程菌株中传代的稳定性,试验表明pPR-dsz在工程菌株R-8-1中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此研究为生物脱硫提供了1株优良的工程菌株,并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李焕杰余志坚熊小超李玉光李信
关键词:生物脱硫工程菌二苯并噻吩
磁性氧化铝负载Pd催化剂对硝基苯加氢催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微乳法室温下合成了γ-Al2O3/SiO2/Fe3O4磁性复合颗粒为载体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评价了催化剂对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在平均粒径为200nm左右的磁性载体上负载10nm左右均匀分散的Pd纳米颗粒,整个催化剂呈现超顺磁性;在催化剂磁含量为8%、Pd负载量1%、反应时间40min、反应温度50℃,反应压力0.5MPa条件下,硝基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100%,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时仍可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并可在外磁场作用下快速分离与回收。
郎宇琪邢建民张菊花王巧巧刘会洲
关键词:负载型催化剂微乳液法硝基苯加氢
德氏假单胞R-8菌脱硫的“硫饥饿”诱导机理被引量:3
2009年
以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为出发菌株,构建了含有重组质粒pRT-D的重组菌株R-8-D.在不同硫酸盐浓度条件下,研究了R-8和R-8-D脱硫的"硫饥饿"诱导机理,结果表明,在充足的Na2SO4(>0.023mmolL-1)条件下,R-8菌首先利用硫酸盐生长,脱硫酶的合成受阻遏,DBT不被利用,而R-8菌处于"硫饥饿"状态(Na2SO4浓度≤0.023mmolL-1)时,诱导了脱硫酶的合成,能利用DBT生长;Na2SO4在临界浓度以上时,R-8-D菌阻遏了脱硫基因的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低于临界浓度时不抑制lacZ表达.本实验结果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证实了R-8菌脱硫属"硫饥饿"诱导类型,并首次确定了脱硫微生物"硫饥饿"诱导的硫酸盐临界浓度为0.023mmolL-1,为构建高活性的、不受硫酸盐抑制的脱硫工程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余志坚李焕杰王海胜李玉光闫艳春李信
关键词:硫酸盐DBT
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脱硫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PCR方法,从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中克隆了脱硫基因启动子系列缩短的片段,连接至启动子探测型表达载体pPR9TT,电转原始菌R-8,并测定重组菌R-8-P中的报告基因LacZ表达量。结果表明脱硫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缩短至300 bp,并对启动子序列进行了预测。
余志坚李焕杰王海胜李信
关键词:启动子
血红蛋白基因在脱硫菌R-8中的表达及其在柴油脱硫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旨在构建一株优良的工程菌株,对血红蛋白基因在柴油的生物脱硫领域的应用做初步的探索。【方法】以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构建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表达质粒并电击导入原始菌株,得到重组菌P.delafieldiiR-8-2。【结果】R-8-2菌株的CO差光谱在419nm处有特征峰出现,表明血红蛋白在脱硫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R-8-2菌株和R-8菌株相比,生长得到改善,相同培养条件下菌体密度比R-8提高了20%,最大脱硫活性能够达到R-8的2.4倍。在实际柴油脱硫实验中,R-8-2菌株能将柴油的硫含量降至96.6mg/L,脱硫率达到69.9%,而R-8仅为57.2%。【结论】R-8-2是在较低溶氧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菌体密度和脱硫活性的基因工程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为血红蛋白基因在生物脱硫工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李焕杰余志坚熊小超李玉光王海胜李信
关键词:生物脱硫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吸附-微生物脱硫原位耦合工艺的吸附剂选择被引量:1
2007年
吸附-生物原位耦合脱硫工艺是耦合了吸附脱硫的速率快和生物脱硫的选择性高的优点的新型油品脱硫工艺.该耦合工艺通过在脱硫微生物表面组装脱硫吸附剂来实现.比较了常用脱硫吸附剂γ-Al2O3、Na-Y分子筛和活性炭在与德氏假单胞杆菌R-8进行吸附-微生物催化原位耦合脱硫工艺中的应用效果.其中,Na-Y分子筛抑制细胞的脱硫活性,活性炭吸附了底物二苯并噻吩(DBT)之后难以解吸,因此,二者均不适用于耦合脱硫工艺.γ-Al2O3由于能够快速地从油相中吸附DBT,然后将DBT解吸下来传递给R-8细菌进行生物降解,加快了DBT的传质速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脱硫速率.研究还发现纳米结构的γ-Al2O3与R-8耦合脱硫的效果优于普通尺寸的γ-Al2O3,所以认为纳米γ-Al2O3是原位耦合脱硫较好的吸附剂选择.
张怀英刘庆芬李玉光李望良熊小超邢建民刘会洲
关键词:吸附脱硫生物脱硫吸附剂
介孔硅铝酸盐吸附剂的柴油吸附脱硫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制备了一种微孔和介孔复合的硅铝酸盐吸附剂(MAS),研究了其柴油吸附脱硫性能.利用Y型分子筛的前驱体合成了MAS,考察了合成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晶化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参数对吸附剂脱硫效果的影响.利用过渡金属离子对吸附剂进行了改性,并在固定床中进行了柴油吸附脱硫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吸附剂对柴油的脱硫效果是MAS>MCM-41>NaY,金属离子Cu+、Ag+改性都能提高吸附剂的脱硫性能,Cu+的效果更好.
唐煌李望良刘庆芬关莉莉宋家庆邢建民刘会洲
关键词:柴油吸附脱硫酸性孔道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