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21041)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6
相关作者:谢映平牛宇薛皎亮原贵生赵悠悠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油松
  • 6篇油松毛虫
  • 6篇松毛虫
  • 6篇白僵菌
  • 1篇毒素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叶蜂
  • 1篇越冬
  • 1篇真菌
  • 1篇致病力
  • 1篇森林可持续发...
  • 1篇生物防治
  • 1篇松叶蜂
  • 1篇同工酶
  • 1篇歧化酶
  • 1篇球孢白僵菌
  • 1篇哌啶

机构

  • 5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5篇谢映平
  • 4篇牛宇
  • 4篇薛皎亮
  • 2篇原贵生
  • 1篇王国昌
  • 1篇李保珍
  • 1篇范丽华
  • 1篇赵悠悠
  • 1篇樊金华

传媒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山西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株寄生油松毛虫的白僵菌毒素化学成分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从一株寄生于油松毛虫(Dent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越冬幼虫上的高毒力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对油松毛虫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的毒素物质。【方法】对这株白僵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然后对粗提物进行了硅胶色谱分离,利用GC/MS对第6组物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油松毛虫具有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42.52%)对粗提物进行了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6组物质,其中第6组物质对油松毛虫的校正致死率达80.26%。利用GC/MS对第6组物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其包括17个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0%的有:2-哌啶酮占14.02%,2-香豆满酮占47.10%,六氢化-吡咯环[1,2-a]吡嗪?1,4-二酮占21.05%。用其中的2-哌啶酮和2-香豆满酮分别作杀虫试验,油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32%和91.61%。【结论】2-哌啶酮和2-香豆满酮是该白僵菌菌株的代谢毒素物质。
樊金华谢映平薛皎亮李保珍
关键词:油松毛虫卵孢白僵菌毒素
油松毛虫感染白僵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被引量:18
2005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5龄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被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感染后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3~5龄油松毛虫被白僵菌感染后1~8 d,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同期未感染的幼虫,并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同期未感染的幼虫变化不大;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感染后1~8 d幼虫体内SOD同工酶与CAT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SOD同工酶带宽与酶带亮暗变化显著;CAT同工酶酶谱有所差异,酶带数由感染初期的一条变为后期的两条带,而且带宽值与酶带亮暗变化显著.
牛宇薛皎亮谢映平赵悠悠
关键词:油松毛虫白僵菌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昆虫病原真菌
油松毛虫感染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酯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变化被引量:7
2006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3—5龄幼虫被病原物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感染后,其体内蛋白质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被白僵菌感染后1—8d。虫体内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而未感染的则变化不大;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染菌后1—7d幼虫体内酯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染菌后的3、4龄幼虫体内酯酶同工酶酶谱与对照相比,酶带数量变化较大,未染菌的为3条酶带,感染病菌后变为1条和2条.与其相比,5龄幼虫染菌后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量没有变化,只是酯酶的活性及含量比对照有明显减弱趋势.
薛皎亮牛宇谢映平
关键词:油松毛虫白僵菌多酚氧化酶酯酶同工酶
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北方越冬油松毛虫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李永福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油松毛虫生物防治感染率
白僵菌对山西林区油松毛虫的致病效果被引量:15
2006年
从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的病死僵虫分离、筛选得到适应北方生态环境的致病菌株;通过人工培养得到纯化的白僵菌菌株.测定了该菌株在不同温、湿度下的萌发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产孢率.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25℃,RH80%±5%时其萌发率为91.6%;RH95%时可达98.7%;RH35%时仍有10.7%的萌发率.在25±1℃、RH75%±5%条件下用1.0×10^6、5.0×10^6、1.0×10^7、5.0×10^7、1.0×10^8个/md的孢子悬液感染3~4龄油松毛幼虫,10d的死亡率达67.49%~95.13%.在温湿度相对较低的林间自然条件下,对油松毛虫幼虫侵染23d的校正死亡率可达50.0%~78.4%.在冬季11月份和春季3月份通过撒施白僵菌湿粉剂(4.5×10^9个/g)防治树根下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死亡率可达50%~78%.
原贵生谢映平牛宇薛皎亮王国昌
关键词:油松毛虫白僵菌致病力林区
应用白僵菌防治靖远松叶蜂的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利用病原菌防治害虫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2003年4月从山西省灵丘县下关林区油松林内采集的越冬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幼虫的僵虫尸,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得到的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株,用2×108孢子/mL、2×107孢子/mL和2×106孢子/mL3种浓度的孢子液对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XiaoetZhang幼虫分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感染4龄幼虫校正致死率分别为83.37%、78.82%、62.05%,LT50分别为5.794d、6.237d、7.603d;感染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23%、59.1%、45.79%,LT50分别为7.244d、8.414d、12.274d;林间感染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26%、54.21%、38.23%,LT50分别为16.788d、19.187d、30.2d。结果表明靖远松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与白僵菌孢子液浓度呈正相关,与LT50呈负相关,与龄期呈负相关。
范丽华谢映平原贵生牛宇
关键词:靖远松叶蜂白僵菌校正死亡率森林可持续发展LT50油松毛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