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Z235)

作品数:30 被引量:188H指数:11
相关作者:姜岷陈可泉韦萍郑璞孙志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化学工程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7篇丁二酸
  • 11篇厌氧
  • 11篇发酵
  • 10篇厌氧发酵
  • 7篇琥珀
  • 7篇琥珀酸
  • 5篇发酵生产
  • 5篇ACTINO...
  • 4篇重组大肠杆菌
  • 3篇氧化还原电位
  • 3篇有机酸
  • 3篇杆菌
  • 3篇ACTINO...
  • 3篇大肠杆菌
  • 2篇代谢工程
  • 2篇选育
  • 2篇玉米皮
  • 2篇育种
  • 2篇水解
  • 2篇碳源

机构

  • 23篇南京工业大学
  • 9篇江南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2篇姜岷
  • 17篇陈可泉
  • 14篇韦萍
  • 9篇孙志浩
  • 9篇郑璞
  • 8篇吴昊
  • 8篇倪晔
  • 5篇姚嘉旻
  • 5篇董晋军
  • 5篇王益娜
  • 5篇李建
  • 5篇马江锋
  • 4篇刘宇鹏
  • 4篇苏溧
  • 3篇左鹏
  • 2篇刘辉
  • 2篇姚忠
  • 2篇周威
  • 2篇蔡婷
  • 2篇刘璇

传媒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科技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塑料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兵工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0
  • 10篇2009
  • 14篇2008
  • 5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还原电位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为提高琥珀酸放线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 159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水平,研究了以葡萄糖为C源,发酵液中不同氧化还原电位(VORP)对A.succinogenesCGMCC 1593生长和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和丁二酸积累的较佳VORP分别为-220 mV和-270 mV;利用代谢流分析法,比较VORP在-220 mV和-270 mV时发酵对数生长期(8 h)和稳定期(20 h)的代谢通量分布,以及发酵过程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酮酸(Pyr)节点,NADH通量分配的变化,由此得出在VORP为-270 mV时,NADH总通量和丁二酸方向代谢通量增幅明显。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降低VORP至-270 mV,使丁二酸的产率从70%提高到85%。
周威郑璞倪晔姜岷韦萍孙志浩
关键词:厌氧发酵代谢流分析氧化还原电位丁二酸
改进DNS法测定玉米皮水解液中总糖含量被引量:10
2007年
DNS比色法测定单一戊糖或己糖含量较为精确,但测定戊糖与己糖的混合糖含量存在较大误差,故采用分别测定己糖和戊糖含量的方法对DNS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采用改进DNS法测定玉米皮水解液中总糖含量的回收率在98.8%~100.77%之间,RSD=0.71%,明显提高了DNS法测定混合糖含量的精确度。此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玉米皮水解液总糖含量的定量测定。
姚嘉旻姜岷陈可泉申宁苏溧孙娜亚
关键词:玉米皮总糖
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耐酸性琥珀酸放线杆菌被引量:9
2009年
以琥珀酸产生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为出发菌,分别经过紫外线一甲基磺酸乙酯(UV—EMS)和紫外线一硫酸二乙酯(UV—DES)诱变处理,得到7株耐酸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以此作为候选菌库,经3轮原生质体递进融合,筛选获得4株可以在pH5.6下生长的改组菌株。其中改组菌株F3.21在pH5.6的完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OD值是原始菌的7倍,在pH5.2条件下仍能生长;其摇瓶发酵48h琥珀酸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48%。在5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当控制pH在较低值(5.6~6.0)时,F3—21厌氧发酵48h积累琥珀酸38.1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5%:当控制pH在6.5~7.0时,F3—21厌氧发酵32h积累琥珀酸40.7g/L。F3—21在5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厌氧发酵72h,产琥珀酸达67.4g/L。结果说明基因组改组技术能够改进琥珀酸放线菌的耐酸性能及其琥珀酸的产量。
刘璇郑璞倪晔董晋军孙志浩
关键词:基因组改组耐酸性琥珀酸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对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分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血清瓶发酵培养过程中,筛选出对发酵过程无抑制作用的氧化剂铁氰化钾和还原剂二硫苏糖醇作为发酵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剂。在3L发酵罐上利用铁氰化钾和二硫苏糖醇调节发酵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值在-100~-450mV,结果表明-350mV为菌体生长和产丁二酸的最佳电位,丁二酸生产速率由0.75g/(L·h)提高到1.18g/(L·h),产物丁二酸与副产物乙酸的质量浓度比由2.5提高到3.9。
姜岷李建陈可泉王益娜马江锋韦萍
关键词:氧化还原电位丁二酸厌氧发酵
丁二酸发酵液的膜分离过程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微滤、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了分离纯化,考察了温度、压力差、pH值、循环流速等因素及操作方式对丁二酸分离的影响。丁二酸发酵液经稀释后可直接进行微滤操作,微滤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5.0,40℃,△P=0.03MPa,循环流速0.71m/s,采用间歇反冲可降低膜污染程度,维持较高通量;微滤除菌率达99.6%,蛋白质去除率87%,脱色率92%。将得到的微滤液在20℃,pH5.0,△P=0.05MPa,0.83 m/s循环流速下进行超滤,滤液透光率≥60%,蛋白质质量浓度仅5mg/L。经2步膜分离,蛋白质去除率达99.45%,丁二酸收率达93%。
吴昊姚忠姜岷刘辉陈可泉韦萍
关键词:丁二酸发酵膜分离超滤
PBS和PBST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5
2008年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GPC检测显示聚合物分子量为8×104,通过1HNMR图谱分析了聚合物的序列分布,发现PBT比例(XPBT)为33mol%时聚合物嵌段性最强。DSC/TG曲线上可以观察到随着XPBT增加玻璃化温度(Tg)升高、熔点(Tm)先降低后上升,热分解温度由367.74℃上升到372.95℃。力学性能检测显示硬段的加入改善了PBS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
王军刘素侠姜岷韦萍
关键词:熔融缩聚力学性能
微生物发酵琥珀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C_4平台化合物,生物基琥珀酸可作为合成大宗化学品的起始原料,在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动植物生长刺激物剂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可再生原料出发,发酵过程固定CO_2,使得微生物发酵生产琥珀酸具有良好的环境优势,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围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琥珀酸生产菌的选育、其代谢机理与产酸条件、发酵过程工艺、产品提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郑璞孙志浩倪晔刘璇
关键词:生物基化学品代谢工程发酵生物质原料
不同还原性碳源对重组大肠杆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以过量表达苹果酸酶的大肠杆菌NZN111为出发菌株,考察菌体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并用3L发酵罐以不同还原性碳源作为底物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代谢物浓度以及NADH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值(ORP)的变化。结果表明,以甘露醇、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作为碳源时,丁二酸收率分别为99.7%,83.0%和40.5%,还原性越强的碳源发酵过程产生的NADH量越多,且NADH量随着发酵时间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ORP分别为-358mV,-367mV和-384mV。由此可知,还原性越强的碳源产生的NADH量越多,发酵结束时丁二酸产量越高,副产物乙酸产量越低,氧化还原电位值越高。
王桂兰王益娜马江锋陈可泉姜岷
关键词:大肠杆菌发酵丁二酸
玉米皮酸水解糖液存放过程中总糖浓度变化趋势的研究
2008年
通过温度、pH、梯度总糖浓度以及调pH试剂等因素对玉米皮水解糖液存放过程中总糖浓度变化趋势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选取NaOH作为调pH试剂比较经济,且选择在80~160g/L、pH4.0条件下存放可较好保存糖液品质,确定出在0~48h范围内可选择低温(4℃)至室温(20℃)条件下存放,而48~120h范围内只能选择低温存放(4℃),室温条件下较长存放时间的糖液易被环境微生物发酵利用掉,为玉米皮水解糖液的短期存放提供一定的帮助。
姚嘉旻姜岷吴昊
关键词:半纤维素PH
一株丁二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11
2008年
从瘤胃中筛选到一株高产丁二酸生产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基于16S 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为巴斯德菌科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是产琥珀酸放线杆菌CCUG 43843的变种,二者的序列相似性为99.93%,命名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5L发酵罐分批发酵实验表明,当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50g/L时,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可以产25.8g/L丁二酸,具有较好的丁二酸生产潜力。
姜岷蔡婷陈可泉苏溧谢鑫
关键词:瘤胃丁二酸产琥珀酸放线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