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8C26)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华芳于丽孙丽江洪魏志新更多>>
- 相关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临朐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富集及向神经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寻找一种稳定、高效的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探讨脐带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双酶消化法分离人脐带MSCs,对比其培养成功率;BrdU掺入实验检测脐带MSCs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MSCs表面分子标志;采用丹参联合生长因子的方法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成功率高;BrdU阳性标记率达90%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90,不表达CD34;脐带MSCs经诱导分化,伸出长突起,呈神经元样细胞改变,且表达神经元标志性蛋白NSE、MAP2。神经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GFAP表达较少。结论:成功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脐带MSCs分离培养方法。脐带MSCs经诱导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为临床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 孙丽于丽张华芳江洪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的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MSCs,对比其培养成功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脐带MSCs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采用丹参联合生长因子的方法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观察脐带MSCs向神经元分化潜能。结果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成功率高;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90,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型CD34。细胞倍增时间为30h,G0-GI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8.47%和21.53%。脐带MSCs在体外经诱导分化出现神经元样细胞改变,且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论成功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脐带MSCs分离培养方法,脐带MSCs具备较强的分化潜能和增殖能力,为临床移植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 孙丽于丽张华芳江洪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 早产胎儿脐血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对比早产胎儿脐血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成功率,探讨早产胎儿MSCs获取的最佳途径。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早产胎儿(不足37周)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脐血MSCs;将脐带剪成1 mm3大小组织块,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分别观察脐血和脐带MSCs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MesencultTM培养基,早产胎儿脐血MSCs培养成功率为100%,脐带MSCs培养成功率为67%,明显低于脐血MSCs;早产胎儿脐血和脐带MSCs均表达CD29、CD44和CD90,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结论早产胎儿脐血中较易获得MSCs,为临床移植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 张华芳徐景涛孙丽于丽
- 关键词:脐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胎儿
- 人脐血和脐带源MSCs分离培养难易及生物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 2011年
- 目的 比较从人脐血和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难易及两种不同来源MSCs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最佳MSCs来源.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血MSCs和脐带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和脐带源MSCs表面分子表型;采用丹参联合生长因子的方法诱导两种不同来源的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结果 脐带 MSCs原代分离培养成功率可达88%,而脐血MSCs分离培养成功率只有24%;脐带MSCs和脐血MSCs倍增时间分别为22h和38h;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者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均表达黏附分子和基质细胞标记,不表达造血细胞标记、内皮细胞标记和HLA-DR;两种来源的MSCs在体外均可分化为樟经元样细胞.结论 脐带源 MSCs在生长速度、培养成功率上远高于脐血源 MSCs,在细胞表型及分化能力方面无差别.脐带 MSCs 是一种理想的 MSCs 来源.
- 张华芳孙丽于丽
- 关键词:脐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分离纯化人脐血MSCs,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MSCs移植组(BrdU标记),移植后7、14、21d,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的迁移、存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炎症因子HMGB1、NF-κB及凋亡蛋白Caspase-3在脊髓损伤部位的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后21d,MSCs移植组大鼠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移植组大鼠脊髓损伤区及周边可见BrdU阳性细胞。相同时间点,MSCs移植组HMGB1、NF-κB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远低于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血MSCs移植可显著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康复,这可能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张华芳孙丽于丽魏志新
-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
- 人脐血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及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纯化人脐血MSCs;制备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术后3 d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培养液和BrdU标记的MSCs。移植后7、14、21、28 d,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SCs在脊髓内的迁移、存活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核因子(NF-κB)在脊髓损伤部位的表达规律。结果移植后28 d,MSCs移植组大鼠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与生理盐水组和培养液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7、14、21d,脊髓损伤区及周边均可见大量Brdu+细胞,其中BrdU+GFAP+细胞约占53.3%,BrdU+NSE+细胞约占22.15%。相同时间点MSCs移植组HMGB1和NF-κB的阳性表达率远低于生理盐水组和培养液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血MSCs移植后可替代损伤的神经细胞,并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
- 孙丽于丽张华芳王力魏志新
-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
- 香丹注射液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选择一种高效、细胞损伤低的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是其应用于临床的前提。目的:拟采用传统中药香丹注射液联合生长因子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并且与单纯生长因子的诱导作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免疫细胞化学水平的细胞观察实验,于2006-09/2008-04在潍坊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材料:人脐血标本取自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香丹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丹参素。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筛选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表面抗原。分为2组进行诱导分化,香丹注射液联合生长因子诱导组采用30g/L香丹注射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并且与单纯生长因子诱导组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诱导前后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神经元核抗原、β-TubulinⅢ)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香丹注射液联合生长因子诱导法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损伤作用小,诱导效率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香丹注射液诱导后出现类似神经细胞的形态改变,胞体呈椭圆形,伸出长突起。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特异性表达神经元核抗原和β-TubulinⅢ,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较少。香丹注射液联合生长因子诱导组的β-TubulinⅢ和神经元核抗原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生长因子诱导组(P<0.05),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生长因子诱导组(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联合生长因子诱导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损伤作用小,诱导效率高,优于生长因子诱导法。且体外诱导后细胞主要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非星形胶质细胞。
- 于丽张炳强管英俊张雪莉马丽张华芳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香丹注射液神经细胞分化
- 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功能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RSV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更昔洛韦治疗,5mg·kg-1次-1,2次/d;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400mg·kg-1次-1,1次/d,持续治疗14d;检测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kg)、达峰容积比(VPT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等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PTEF/TE及VPTEF/VE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可有效抗病毒,丙种球蛋白可增强RSV肺炎患儿免疫力,促进炎症消除,两者合用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立平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功能丙种球蛋白更昔洛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