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3123)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梁国正刘萍薛洁管清宝顾嫒娟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氰酸
  • 2篇氰酸酯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复合材
  • 1篇氮化
  • 1篇氮化铝
  • 1篇导热
  • 1篇电子封装
  • 1篇树脂
  • 1篇氰酸酯树脂
  • 1篇热解
  • 1篇热解过程
  • 1篇联用技术
  • 1篇磷酸铝
  • 1篇耐高温
  • 1篇回路
  • 1篇集总参数
  • 1篇芳纶
  • 1篇芳纶纤维
  • 1篇封装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梁国正
  • 2篇管清宝
  • 2篇薛洁
  • 2篇刘萍
  • 1篇朱小玲
  • 1篇厉世能
  • 1篇钱文虎
  • 1篇叶菊华
  • 1篇顾嫒娟
  • 1篇杨铭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耐高温氰酸酯/磷酸铝复合材料的研究
2012年
基于氰酸酯树脂(CE)和磷酸铝(AlPO4)优良的综合性能,采用"复合技术",设计并制备了AlPO4/CE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偶联剂和AlPO4含量对AlPO4/CE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介电性能和吸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偶联剂对磷酸铝和CE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影响不同。AlPO4(KH-550)和AlPO4(KH-560)与CE间的界面作用力稍高于AlPO4(H-2),并且AlPO4(KH-550)/CE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当加入适当含量AlPO4(KH-550)时,AlPO4(KH-550)/CE复合材料具有比纯CE树脂更佳的综合性能。
薛洁管清宝刘萍梁国正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磷酸铝复合材料表面处理
芳纶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2年
芳纶纤维是当今高性能有机纤维的代表,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其主要应用形式。但是惰性的化学结构、光滑的表面以及由此带来的与基材间粘结性差的问题成为制约芳纶纤维应用的瓶颈。因此,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显示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综述了近年来芳纶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方法,并指出了芳纶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方向。
厉世能顾嫒娟梁国正
关键词:芳纶表面改性
电子封装用氰酸酯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氮化铝(AlN)和纳米氮化铝(n-AlN)、二氧化硅(SiO2)以及经过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的AlN和SiO2与氰酸酯(CE)树脂共混,设计制备了AlN/CE,n-AlN/CE,AlN-SiO2/CE和AlN(KH560)-SiO2(KH560)/CE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的种类、粒径、含量和表面性质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有显著影响,用n-AlN和AlN混合填充CE,不同粒径的AlN可以形成紧密堆砌而提高热导率λ。高含量的AlN添加到CE中会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但将SiO2部分取代AlN,能减少介电常数的增加量。
薛洁叶菊华管清宝刘萍梁国正
关键词:氰酸酯氮化铝导热复合材料
宽频介电谱仪测量误差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宽频介电谱仪综合了中低频段集总参数回路测量技术与中高频段分布式参数回路测量技术,使得该仪器在测量材料的介电性能中不仅测试频率范围可达10-6~109Hz,同时获得很高的测量精度。加上该仪器具有的精确温度控制技术,使得介质样品温度测量范围可达-160~400°C。分析了宽频介电谱仪的测量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包括由于仪器系统本身尤其是样品架与两电极系统的残余阻抗、被测样品的形状尤其是厚度的影响、介质样品与电极接触性能好坏、被测样品所处的环境(即温度、湿度、电磁屏蔽)等各种因素,使得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测量误差,而且上述因素还决定着仪器的测量精度下限。
钱文虎
关键词:测量误差分析
利用TG-FTIR联用技术对Kevlar纤维的热解过程的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现代工业应用与技术领域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质与热学性质,Kevlar纤维做为近年来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等良好的性能。纤维材料的性质依赖于自身的结构和组成,热分解过程对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热学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热红联用技术做为一种新型的联用技术,既能定量又能定性地进行分析,在研究材料的热分解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Kevlar纤维的热分解过程在文献中少有报道,本文首次利用TG-FTIR联用技术对Kevlar纤维在室温到800℃的热解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了Kevlar纤维热解过程的详细步骤及各个步骤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Kevlar纤维的热解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100~240,240~420,420~800℃。在500℃之前Kevlar纤维失重很缓慢,第三个阶段是纤维的主要失重阶段,最终固体的残留质量为56.21%。红外光谱数据表明,Kevlar纤维热解过程先释放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脱水反应和解聚反应,使纤维分子链断裂。最后纤维碎片进一步反应生成小分子气体,水、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主要产物。其中水的析出量逐渐增大;氨气的析出量保持基本一致;一氧化碳仅在515~630℃产生,随后即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析出量经历了一个由于一氧化碳转化而产生的增长后,又下降到一定值保持稳定。
杨铭朱小玲梁国正
关键词:KEVLAR纤维热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