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6FY220100)

作品数:19 被引量:110H指数:5
相关作者:赵京生杨峰张树剑李素云朱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灸
  • 5篇针灸理论
  • 5篇经脉
  • 4篇素问
  • 4篇《内经》
  • 3篇医学史
  • 3篇中医
  • 3篇注释
  • 3篇《素问》
  • 2篇循行
  • 2篇杨上善
  • 2篇中医学
  • 2篇中医学史
  • 2篇主治
  • 2篇腧穴
  • 2篇腧穴主治
  • 2篇病候
  • 1篇导气
  • 1篇独取阳明
  • 1篇医经

机构

  • 21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赵京生
  • 10篇杨峰
  • 4篇张树剑
  • 3篇李素云
  • 2篇朱玲
  • 1篇张建斌
  • 1篇王宝华

传媒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10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针灸理论演变中的西医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尤其是西医影响下,我国医家开始参合西医知识,运用解剖、实证等方法解读、研究针灸理论。清中晚期中西汇通医家就开始参合动静脉血管解释经络形质,用血液循环及肺呼吸换气解释经脉营卫运行。发展至民国,受日本针灸医学近代化发展的影响,针灸理论中融入的西医知识增多,直接用神经生理阐释经络实质及其作用机理,在腧穴定位中增加西医解剖内容。可见,从最初对西医的参合发展至后来的直接融合,近代针灸理论及人们对其认识发生了显著改变。
李素云
关键词:西医
马王堆养生文献对早期针灸理论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针灸理论体系的研究离不开核心概念术语的研究。通过对马王堆房中养生文献与《内经》针灸理论的对比研究,发现《内经》针灸理论在建构过程中采纳了房中养生理论的“气至”概念,这是房中活动与针刺实践在感觉描述、实际操作术式方面的相似性所决定的。此外,虽然《内经》中建立了气在经脉系统中循环运行的理论模式,但房中养生理论中气向下运行的思想在《内经》某些关于病理与临床治疗的论述中依然有所反映。
杨峰赵京生
从表述形式探讨《灵枢·经脉》成书和经络理论完善的过程被引量:4
2009年
张建斌
关键词:经脉经络循行病候
“四维相代”析义——兼论中医经典概念的理解及再诠释问题被引量:1
2010年
"四维相代"首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是关于不同病因所致症状的一系列描述,文字并不晦涩,只是对其中"四维相代"的解释一直以来颇有纷争。
朱玲杨峰
关键词:素问
从《素问》杨王注看针灸理论解释的思路
注家的注释是经典针灸理论传承的重要形式,也是当下学习、理解针灸理论的重要帮助。本研究拟从杨王两位重要注家对于《素问》针灸理论解释思路的角度入手,探讨经典针灸理论解释所可能涉及的思路模式,希冀为针灸理论的传承、理解提供有益...
杨峰
关键词:《素问》针灸理论杨上善注释
文献传递
《内经》针灸理论分部思想探讨
《内经》部分篇章论述针灸理论时涉及对人体的分部,即将分为头、胸、腹、四肢(胫)部。这种分部思想的来源可能与早期经脉理论向心性循行密切相关,有的还显示出足六经理论影响的痕迹,甚至还对《针灸甲乙经》腧穴分类有所影响。
杨峰
关键词:《内经》针灸理论
文献传递
“以痛为输”与“阿是穴”:概念术语考辨被引量:35
2010年
一般认为"以痛为输"和"阿是穴"属同一概念。分析表明,二者有相同也有区别,反映不同层次治病经验。"以痛为输"是直接取病症处针刺的一般治疗经验;"阿是穴"为局部反应点,亦即刺灸敏感点,是取病症处反应点针灸的特殊经验。"天应穴""不定穴"同"以痛为输",而不同于"阿是穴"。现在对"以痛为输"的解释与运用已经泛化,与"阿是穴"混淆使用。本文对致误原因亦作了分析。
赵京生
关键词:以痛为输阿是穴
论镵针之由来与早期经脉思想被引量:4
2010年
考查了与"镵"有关的文字与史料,认为镵系尖锐的金属器具,医者用以刺脉,农者用以刺土。由于经脉与地脉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刺脉与刺土亦存在理念上的内在关联,镵针系早期针具的代表,其形制与农具"镵"相类,解析镵针的由来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早期经脉思想。
张树剑赵京生
关键词:医学史
“经脉”与“脉”概念内涵辨析——从唐宗海用气化观点阐释“经脉”说起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经脉"与一般血脉之"脉"概念内涵的联系与区别。方法:从唐宗海用气化理论阐释"经脉"内涵,明确区分"经脉"与"脉"开始展开,剖析经脉与血脉(即西医的血管、脉管)两个概念的本质内涵。结果:"经脉"与一般血脉之"脉"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结论:中医"脉"在形态上可对应于西医的血管,但"经脉"是一个包含气化内涵(或称功能)的概念,是人体运行气血的路径,它没有与之对应的特定形态结构。
李素云龚德赵京生
关键词:经脉气化
经典注释与针灸理论传承——以《素问》杨王注比较为中心被引量:1
2010年
注家注释是经典针灸理论传承的主要方式,而现今相关研究较为缺乏,这对于后人学习、理解、传承、运用针灸理论至关重要。研究选择杨上善、王冰两位重要注家对《素问》针灸理论的注释进行比较研究,初步统计其注文数目、所引文献的特点,并参考文史界相关注家注释的研究,将杨王注的关系归纳为沿袭、相异、补充、互补、阐明等5种类型。研究表明,经典的注释系统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学术资源,其中既有"求本义",亦有"出新义",这两种向度都是经典针灸理论传承的内涵。重视并切实对经典注释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注意结合其他医书中的针灸理论传承方式,最终将会获得整个经典针灸理论传承的历史与变迁的轨迹,同时也能为当下理解经典针灸理论提供必要的借鉴与经验。
杨峰
关键词:《素问》针灸理论注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