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2012)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黄玲王德玉李月云更多>>
相关机构:百色学院厦门大学宿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人类学
  • 3篇文学
  • 2篇右江流域
  • 2篇越南文学
  • 2篇文化
  • 2篇民族
  • 2篇跨境民族
  • 1篇叙事
  • 1篇学生管理
  • 1篇学生管理理念
  • 1篇遗产价值
  • 1篇遗忘
  • 1篇应用型高校
  • 1篇应用型人才
  • 1篇越南文化
  • 1篇越文化
  • 1篇中国民族
  • 1篇中国民族文化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 1篇中国文学

机构

  • 9篇百色学院
  • 4篇厦门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作者

  • 8篇黄玲
  • 1篇李月云
  • 1篇王德玉

传媒

  • 5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江淮论坛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河文化与家园遗产——兼议右江流域的文化结构被引量:1
2014年
人类学的"江河"包含着"长时段"、多层次的人类生产活动与文化创造,也是观照中国地方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尚佳范式。文章在珠江水系—百越古道的整体性背景上,以"水""域""人""家"为文化结构维度,对右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分析探讨了右江流域文化的地方性、走廊性、交融性和共生性。右江的江河水系联通了"水"—"域"—"人"—"家"的文化生发脉络,生动诠释了"江河文化"作为"家园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黄玲
关键词:人类学中国文化遗产右江流域
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与中国民族文化被引量:4
2012年
越南文学蕴藉着神圣与世俗的双重叙事,其中世俗文化是其国家观念与中国儒家精神的结合,神圣文化多是民间叙事与古骆越族群神话叙事的衍化。越南文学在民族化进程中由爱国文学向国民文学发展,并在全球化背景下借用中越跨境民族的神话传说作为民族文化的再生资源。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蕴含着本土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层多维的关联。
黄玲
关键词:越南文学民族叙事中国民族跨境民族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生态与文学教育
2013年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到了大众教育的时代,文学教育作为人文学科通识教育之基础,必然需要对其知识系统和功能价值进行新的认定。文章对"文学"的概念进行反思,运用比较文化视野来观照文化的多样性,也呈现出多样性表述对文学生态的形成发展与互动共生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这也引出与之相关当代社会文学生态的诸多话题,甚至为一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打通提供新思维和新理念。
黄玲
关键词:比较文化文学生态文学教育
“界”与“碑”:界碑的遗产价值与空间实践——以中越53号界碑为考察对象被引量:3
2014年
以人类学"物的民族志"为研究范式,对界碑之符号-文物-遗产的功能变迁进行观察,从界碑之"界"的空间性与"碑"的历史性来阐述边疆地区的地方传统与国家历史,可以探究中越53号界碑作为文化遗产所蕴含的记忆与认同,以及在边境旅游语境中,地方民众与游客如何通过"空间实践"来进行边疆体认。
黄玲
关键词:界碑遗产价值
人类学视野中桂滇黔交界地区的壮学研究
2013年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壮学研究面临着理论提升与实践运用的双重挑战。将人类学引入壮学研究,立足"地方的地理"和比较文化层面,能够将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置放在多元的社会构成和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对照与考察。桂滇黔交界地区就具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展开壮学研究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壮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壮族与多民族语言文化共同发展研究等方面。
黄玲
关键词:壮学研究人类学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问题、理论与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是指生活在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文学叙事,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呈现出对中心文化与异文化的吸纳与创造的民间自觉,具有多元内涵。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比较视域”和“文化间性”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越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i建构边境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黄玲
关键词:中国文学越南文学跨境民族
博易场、互市到区域经济合作:右江流域商业形态变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人类学"长时段"的历史视角来观照右江流域商业活动的形态变迁,并梳理其发展脉络:从博易场、圩市两者的单点设立与互动共生,到沿江商埠-水岸码头-村寨圩市-边境互市的网状联动,右江流域形成了水道与陆路交接循环的物资交换系统。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右江流域边贸互市的商业模式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资源优势,对推进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黄玲
关键词:百越古道右江流域水道水系
石灰瓶:被遗忘的越南文化符号
2015年
人们普遍关注越南的槟榔文化,却很少留意与越南槟榔文化有直接联系的石灰瓶文化。越南民间曾普遍祭俸、信仰石灰瓶翁,文章通过搜集相关资料,阐述介绍了越南的石灰瓶及其相关文化习俗,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思考和尝试性分析,旨在让读者了解这个被忽略的文化想象,也希望本文能有助于读者更全面了越南的槟榔文化和进一步了解越南民间文化。
覃柳姿
关键词:越南文化槟榔
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的探索被引量:20
2013年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崭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要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树立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心化"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重在"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机构设置、服务体系构建、工作队伍培养,将新的学生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有利于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问题的化解、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李月云王德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学生管理
人类学视阈下的中越民族戏剧交流被引量:2
2013年
立足中越民间文化场域,运用人类学的理论视野透视越南民族戏剧的起源与发展,可将越南戏剧的肇端追溯至古骆越族群文化,并在口述文化传统中得到守护和滋养。同时,中越两国民间戏曲的交流共生,是戏剧之民间性契合所释放出的鲜明的民族精神。
黄玲
关键词:人类学民族戏剧民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