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B2008-068)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邹艳曾庆仁丘继哲蔡力汀刘碧源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南大学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吸虫
  • 4篇日本血吸虫
  • 4篇吸虫
  • 2篇东方田鼠
  • 2篇吡喹酮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分
  • 1篇血吸虫虫卵
  • 1篇印迹
  • 1篇日本血吸虫虫...
  • 1篇杀虫
  • 1篇杀虫效果
  • 1篇染色
  • 1篇细胞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反应
  • 1篇免疫印迹
  • 1篇免疫应答
  • 1篇抗体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5篇湖南中医药高...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5篇曾庆仁
  • 5篇邹艳
  • 4篇丘继哲
  • 3篇刘碧源
  • 3篇蔡力汀
  • 2篇黄旭
  • 2篇张祖萍
  • 2篇魏琦
  • 2篇徐妮为
  • 1篇黄志辉
  • 1篇张顺科
  • 1篇刘彦
  • 1篇杨胜辉

传媒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化学染色法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染色的效果分析
2010年
目的探索不同化学染色法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染色的效果,以期获得在镜检下可分辨虫卵和粪渣的染色方法,为粪检血吸虫虫卵的计算机自动化识别奠定基础。方法用AO-EB、罗丹明、中性红、酸性品红、甲苯胺兰、台盼蓝、考马斯亮蓝和孔雀绿等化学染料,选择3个不同浓度和2个不同温度条件,分别对含日本血吸虫虫卵粪液进行染色、涂片镜检,用虫卵和粪渣反差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各种方法的染色效果。结果在8种化学染色方法中,以AO-EB染色和中性红染色的虫卵与粪渣其反差最大,镜下粪涂片中虫卵易于辨认,AO-EB法和中性红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7.5%和65.0%,明显高于改良加藤法的检出率(40.0%)。结论AO-EB法和中性红染色法有助于提高粪检血吸虫虫卵检出率。
丘继哲邹艳曾庆仁蔡力汀黄旭徐妮为
关键词:虫卵化学染色
东方田鼠血清识别日本血吸虫各期虫体蛋白组分的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具天然抗性东方田鼠血清识别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组分特性,为保护性抗原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SDS-PAGE分离Sj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经PAS染色及考马斯亮兰染色,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东方田鼠血清识别Sj不同发育期虫体的蛋白组分,根据标准分子量迁移率测算各蛋白组分分子量,比较被识别蛋白组分的特性。结果东方田鼠血清对日本血吸虫4个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识别的组分数量和分子量范围不尽相同,其中对子胞蚴蛋白(SSP)识别的仅有110 kDa组分,对肺期童虫蛋白(SLWP)识别的有110kDa和45~50 kDa组分,对肝期童虫蛋白(SHWP)识别的有150、110、22和14 kDa组分,与成虫蛋白(SAWP)识别的有110、80/82、90/92、45、22和14 kDa组分。在反应强度上,以识别SLWP和SHWP中的组分为最明显。这些组分与相应蛋白电泳区带与PAS染色结果比较,4个不同发育期虫体中的110 kDa组分及SAWP中45、22和14 kDa组分为糖蛋白。结论东方田鼠血清中存在天然抗Sj多种蛋白组分的抗体,识别的主要组分存在于肺期和肝期的童虫蛋白中,并具糖蛋白特性。
邹艳黄志辉张祖萍曾庆仁杨胜辉刘彦
关键词:东方田鼠日本血吸虫免疫印迹免疫反应蛋白组分
一种分离纯化东方田鼠肝细胞的方法改进
2010年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东方田鼠鼠肝细胞的实验体系。方法采用下腔静脉插管原位灌注结合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纯化出肝细胞,在改良Eagle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a,DMEM)中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AO-EB染色观察测定其活率来评价细胞质量。结果一只东方田鼠肝脏一般可获得1.5×108~3.0×108个细胞,活率达95%,完全符合实验要求。刚分离的东方田鼠肝细胞呈圆球形,大小均匀,培养3h后,大部分肝细胞出现贴壁,形态呈扁平状。培养24h后,伸展良好,并成片生长。结论下腔静脉插管原位灌注结合胶原酶灌注法可以分离出高纯度和活率高的东方田鼠肝细胞。
丘继哲邹艳曾庆仁刘碧源黄旭徐妮为
关键词:东方田鼠肝细胞
黄芪对血吸虫发育及感染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黄芪对日本血吸虫(Sj)生长发育与其感染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取黄芪注射液,在体内用0.25g/d和0.5 g/d两个剂量分别给Sj感染昆明鼠饮服50 d后,观察小鼠体内Sj生长发育情况,并检测实验小鼠血清中抗卵和抗成虫抗体、IL-6和IL-10水平。结果:对Sj的影响:体内试验结果,与感染对照组比,低量黄芪组、高量黄芪组、低量黄芪+半量吡喹酮(PZQ)以及半量PZQ组的减虫率分别为29.2%、30.3%、43.2%和35.8%,雌虫体长度减少率分别为10.49%、10.57%、33.61%和22.76%,雄虫体长度减少率分别为8.40%、15.33%、32.5%和28.52%,肝卵减少率分别为31.1%、36.0%、47.4%和46.9%。对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与感染对照组比,两黄芪组鼠血清中抗SEA抗体水平和IL-6水平降低均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黄芪对Sj童虫具有一定抗虫作用,并对感染小鼠可下调抗卵抗体、促炎因子的应答水平,上调抗炎因子表达。
邹艳丘继哲魏琦曾庆仁刘碧源蔡力汀张顺科张祖萍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体IL-6IL-10
黄芪复合剂抗血吸虫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黄芪、南瓜子仁和槟榔单一与联用抗血吸虫的效果差异。方法实验设感染对照、感染后1~10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8~17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15~24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28~37d用复合中药、感染后1~10d单用黄芪组、感染后1~10d单用南瓜子、感染后1~10d用南瓜子+槟榔、感染后36d用300mg/kg·d的吡喹酮(PZQ)等9个组,观察以黄芪为主药所组成的中药复合剂对感染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虫体作用的差异。结果与平行的感染对照组相比,复合中药用于血吸虫感染后1~10d组、8~17d组和15~24d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6.21%、26.74%和39.04%,肝卵减少率分别为58.6%、32.2%和4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值可见明显减小。在感染后28~37d复合中药组、感染后1~10d单用黄芪、单用南瓜子组和南瓜子+槟榔合用组与平行的感染对照组比较,减虫率和肝卵减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芪、南瓜子和槟榔组合对发育中的血吸虫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黄芪或南瓜子和槟榔组合的抗虫作用。
邹艳丘继哲曾庆仁蔡力汀刘碧源魏琦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杀虫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