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1872)

作品数:26 被引量:325H指数:11
相关作者:贺连香李敏徐艳刘万里彭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南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护士
  • 6篇护理
  • 4篇重症
  • 4篇核心能力
  • 3篇重症监护
  • 3篇静脉
  • 3篇监护
  • 2篇导管
  • 2篇医护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孕产
  • 2篇孕产妇
  • 2篇置入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中药
  • 2篇中药熏
  • 2篇中药熏蒸
  • 2篇注射
  • 2篇专科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医学...
  • 6篇中南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贺连香
  • 4篇李敏
  • 3篇刘万里
  • 3篇徐艳
  • 2篇李倩
  • 2篇马倩
  • 2篇彭华
  • 2篇陆巍
  • 2篇刘延锦
  • 2篇朱欢欢
  • 2篇陈湘玉
  • 2篇潘旗开
  • 1篇李映兰
  • 1篇濮红萍
  • 1篇刘昱
  • 1篇郭苗苗
  • 1篇刘传红
  • 1篇周建辉
  • 1篇张蕾
  • 1篇郝增平

传媒

  • 4篇解放军护理杂...
  • 3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护理管理杂志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特点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于北京妇产医院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89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术中及术后情况,根据月经状况、有无异常子宫出血情况分组,分析比较一般情况、息肉的大小(〈1cm、1~2cm、〉2cm)、个数(单发、多发)、部位(宫底、宫角、前壁、后壁、侧壁)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结果①育龄期和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2.6%和4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进行分组,育龄期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32.0%、58.6%和69.2%,绝经期依次为42.1%、43.7%和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息肉患者和多发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在绝经期分别为49.2%、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在育龄期患者的缓解率(69.8%,322/461)与绝经期(94.5%,69/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育龄期和绝经期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术后缓解率在单发息肉和多发息肉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息肉的大小和息肉的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育龄期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率较绝经期高,息肉越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越高,对于单发息肉,宫腔镜手术能更好地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情况。
唐华栋王慧英郝增平蔺莉段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绝经期
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探讨培训者培训(TOT)模式对静脉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静脉治疗管理中采用TOT培训模式,对培训前后护士静脉治疗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及静脉治疗综合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培训后静疗教练理论合格率由70.3%提升到92.9%,技能合格率由90.8%提升到98.9%;全院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由95.9%提升到97.9%,头皮钢针使用率由57.3%下降到49.2%,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由36.0%提升到42.5%,PICC使用率由4.1%提升到5.2%,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由12.2%下降至6.3%,以上指标在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T培训模式为医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静疗教练,进而带动了全院整体静脉治疗水平的提高。
刘传红屈清荣孙巧枝
关键词:培训者培训在职培训
改善早期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改善早期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的患者98例,制定早期PD导管功能障碍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做好PD导管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加强早期PD导管功能障碍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有13例患者术后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其中导管移位4例、各种原因堵塞9例。其中7例经对症处理后获得再通,3例重新置管,2例拔管,1例改血液透析治疗。结论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PD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王娟张苗童薇秦志美邵敏傅荣
关键词:腹膜透析护理
艾灸不同穴位对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百会穴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120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关元组、足三里、百会组及对照组,各组均30例。对照组只接受针灸科常规护理,其他3组患者均接受艾灸治疗,每日施灸1次,每次10-15min,4周为1个疗程,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比较4组疗效。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焦虑得分的干预主效差异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4组间焦虑得分有差异;时间主效差异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因素与干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轮廓交互图显示:百会组在干预后1周达到最低水平,突显出一定的优势,而在干预后2、4周后逐步上升趋势。关元组在干预1周后逐渐呈平稳下降趋势,干预后4周达到最低水平,效应最为明显,具有相对特异性。足三里组及对照组水平浮动不大,变化相对较为平缓。结论:艾灸3穴治疗脑卒中后焦虑障碍分别显示出各自的规律特点:艾灸百会穴早期疗效最为显著;艾灸足三里穴作用规律不明显,对焦虑情绪的调节趋于平缓;而关元穴在长期治疗中效应更为明显,具有相对特异性。
金歌娄小平张阳
关键词:脑卒中焦虑障碍艾灸
临床护士心理授权与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发生现况,分析心理授权对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应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中文版专业生命质量量表和心理授权量表对100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授权与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关系。结果同情心疲乏检出率为93.0%(935/1005),轻度同情心疲乏为53.8%(541/1005),中度为22.7%(228/1005),重度为16.5%(166/1005);同情心疲乏三维度得分:同情满意(34.15±5.53)分,职业倦怠(23.96±5.10)分,二次创伤压力(23.73±5.92)分;同情心疲乏程度与心理授权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为-0.468^-0.094,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工作影响[比值比(OR)值为1.095,95%置信区间(CI)0.094~0.236,P<0.01]、自我效能(OR值为0.920,95%CI-0.250^-0.054,P<0.01)及工作意义(OR值为0.820,95%CI-0.431^-0.240,P<0.01)是影响同情心疲乏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士以轻度同情心疲乏程度为主,主要表现为二次创伤压力。工作影响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有高程度同情心疲乏的可能,而工作意义及自我效能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有低程度同情心疲乏的可能。建议护理管理者针对护士已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同情心疲乏开展及时的干预与管理,如提升护士对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知水平,并在注重工作影响感知水平的同时避免增加工作负荷。
沈梦菲赵晓婷叶红芳张新月
关键词:护士心理授权LOGISTIC回归分析
国内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国内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预防及护理的研究现状,梳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开展预防VAP护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法回顾2015年12月31日前发表于国内11种护理科技期刊上的VAP的预防及护理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出有效文献220篇,合著率高达82.27%;文献主要来源于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是发文的主力军;基金论文所占比例为22.73%;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某一种护理干预对预防VAP发生的效果观察。结论近15年,我国VAP的预防及护理相关研究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但总体重视程度有待加强,研究设计及论文质量有待提高,今后可借鉴国外已经发展较成熟的循证实践模式,逐步将循证护理实践模式运用到VAP预防及护理临床实践过程中。
楚姝陈湘玉杜世正冯波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文献计量学
医院2014—2020年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探讨2014—2020年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记录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情况、标本来源、重症监护病房(ICU)科室分布、细菌耐药性。记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分离率。结果2014—2020年全院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932株,各年分离率分别为8.9%(570/6371)、9.6%(861/8999)、9.1%(970/10613)、8.7%(584/6738)、8.3%(597/7215)、8.6%(674/7797)、9.4%(676/7212),标本来源以痰液[28.6%(1412/4932)]、血液[21.5%(1059/4932)]、尿液[19.5%(962/4932)]为主。ICU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328株,其中肝胆外科ICU占55.3%(734/1328)、中心ICU占30.3%(402/1328)、呼吸ICU占12.3%(164/1328)、心外科ICU占2.1%(28/1328)。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最低,但耐药率上升幅度较大。2014—2020年全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共分离1753株,各年分离率呈下降的趋势;CRKP共分离309株,各年分离率呈上升趋势。ICU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高于全院(13.0%比8.6%,P<0.0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全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014—2020年本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率变化不大,呼吸道、血液、泌尿系统为主要感染部位。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增长明显。
马红叶刘哲张蕾孙婧婧刘昱雷金娥郭利涛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耐药性监测重症监护病房
中药熏蒸配合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唑来膦酸对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4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治疗组在使用唑来膦酸的同时,每日在骨痛部位给予中药熏蒸。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治疗后的止痛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2个治疗周期后,治疗组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8例,明显缓解9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0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8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0.633,P=0.001);且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明确的止痛效果,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马倩李敏万茜张玉玲
关键词:骨转移注射用唑来膦酸中药熏蒸疼痛护理
不同组织灌注水平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比较不同组织灌注水平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间液葡萄糖和动脉血糖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18周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1例.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CGMS)和动脉血气分析仪测量患者的组织间液葡萄糖和动脉血糖,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和绝对差值相对数(RAD)的中位数计算两者之间的一致性.根据乳酸(Lac)和脉搏氧灌注指数(PI),将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不同组织灌注水平,使用Bootstrap重抽样技术,比较不同组织灌注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间液葡萄糖和动脉血糖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PI与Lac呈负相关(r=-0.272,P〈0.001),两者反映机体组织灌注的相反变化趋势.Lac〉8 mmol/L患者组织间液葡萄糖与动脉血糖之间的一致性好于〉2~4 mmol/L者,ISO标准差值的95%可信区间(95%CI)为0.026~38.710(P〈0.05).PI≤0.7%患者组织间液葡萄糖与动脉血糖之间一致性好于〉0.7%~1.4%者,RAD中位数差值的95%CI为0.002~0.076,ISO标准差值的95%CI为-27.000^-0.583(均P〈0.05);PI〉3.0%患者组织间液葡萄糖与动脉血糖之间一致性好于PI≤0.7%、PI〉0.7%~1.4%和PI〉1.4%~3.0%患者,ISO标准差值的95%CI分别为3.322~28.302、11.988~40.265和5.170~33.333(均P〈0.05).结论 当感染性休克患者处于组织低灌注时(Lac〉8 mmol/L或PI≤0.7%),组织灌注越差,组织间液葡萄糖与动脉血糖之间一致性越好;当感染性休克患者处于正常局部组织灌注时(PI〉3.0%),局部组织灌注越好,两者之间一致性越好.
郭一峰隆云刘大为孙红郭海凌李尊柱马玉芬韩伟郭爱敏
关键词:组织灌注
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素质的方法与效果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规范化培训的护士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护理部、科护士长、临床科室三级培训体系,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素质培训,建立完善人文素质评价机制,从而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结果经过1年多的培训探索,规范化培训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建立了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
李敏史婷奇
关键词:人文素质护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