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5y02)

作品数:11 被引量:121H指数:7
相关作者:孟少平张运涛潘钻峰惠卓吕志涛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交通部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徐变
  • 7篇混凝土
  • 4篇配筋
  • 4篇连续刚构
  • 4篇刚构
  • 3篇收缩徐变
  • 3篇桥梁
  • 3篇连续刚构桥
  • 3篇高性能混凝土
  • 3篇刚构桥
  • 3篇高强
  • 3篇高强混凝土
  • 2篇徐变效应
  • 2篇苏通大桥
  • 2篇配筋混凝土
  • 2篇配筋率
  • 2篇桥梁工程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大桥

机构

  • 11篇东南大学
  • 8篇安徽建筑工业...

作者

  • 10篇孟少平
  • 8篇张运涛
  • 4篇惠卓
  • 4篇潘钻峰
  • 3篇吕志涛
  • 3篇刘钊
  • 3篇林波
  • 1篇刘安中
  • 1篇张速
  • 1篇潘钻锋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实验力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工程力学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及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36
2010年
通过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所用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试验,以及其他几组不同强度等级的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探讨了目前常用收缩徐变模型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一般低于常用的徐变模型预测值;而现桥规采用的CEB-FIP90收缩模型有低估高强混凝土收缩发展的危险,并且,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预测精度有降低的趋势。针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特点,提出了考虑混凝土强度因素的修正收缩、徐变模型。最后运用B3变异系数法比较了这几种模型预测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精度,比较结果表明,修正收缩、徐变模型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的精度相对于现有模型有较大提高。
潘钻峰吕志涛刘钊林波王辉
关键词:道路工程高强混凝土徐变
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收缩徐变效应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收缩和徐变是混凝土材料的固有特性,其影响因素众多,具有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是对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较为敏感的结构,正确地预测大跨径连续刚构的收缩徐变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现桥规中收缩徐变模型的形式,以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所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为基础,提出了修正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介绍了结构收缩徐变效应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数值模拟中采用了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减少了抽样次数。基于修正的收缩徐变模型,对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收缩徐变效应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应用于苏通大桥连续刚构的施工阶段计算,并和实桥监控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预测了苏通大桥连续刚构带有一定置信水平的长期变形区间。
潘钻峰吕志涛刘钊孟少平
关键词:连续刚构徐变不确定性
配筋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针对苏通大桥辅桥主梁采用的C60高强混凝土,通过室内标准环境下的混凝土徐变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现有5种徐变预测模型(ACI209-82、CEB-FIP90、GZ1993、B3和GL2000)进行比较,得到适用于苏通大桥辅桥高强混凝土的徐变模型,并根据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对其中的某些参数进行了修正。根据素混凝土和三种配筋率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徐变试验,得出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规律。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松弛三者共同影响,推导了非预应力筋重心和预应力筋重心位置在不同截面高度时配筋对收缩徐变的影响系数计算公式,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根据大跨度预应力梁桥采用的混凝土特性和非预应力筋的布置状况,给出了大跨梁桥中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系数的实用公式。
潘钻峰吕志涛孟少平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高强混凝土徐变配筋率
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桥主梁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为获得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桥主梁所用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规律,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加载龄期配筋混凝土的徐变试验。对短期徐变试验数据分析得出,5 d和7 d加载龄期的徐变发展较快,当条件许可时,建议推迟实桥节段张拉龄期,以减小早期徐变,从而减小预应力损失。长期试验结果表明,配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小于现行桥梁规范公式计算值,徐变发展进程也与现行桥梁规范不同。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对现行桥梁规范徐变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出实桥所用混凝土的徐变预测公式。利用该公式对分批加载的试验试件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徐变试验结果和修正的徐变预测公式可为实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张运涛孟少平惠卓林波
关键词:桥梁工程连续刚构桥配筋混凝土徐变
配筋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获得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桥所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规律,在自然环境下开展了为期两年多配筋混凝土(配筋率分别为0、0.38%、0.76%和1.71%)的收缩徐变试验。徐变试件加载应力水平约为15MPa,与实桥最大应力水平相近。加载龄期有四种,分别为7d、14d、21d和28d,分别模拟了实桥节段施工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在收缩徐变试验基础上拟合出收缩徐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实桥所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小于现行桥梁规范JTGD62-2004取值,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小于素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CivilFEM分析了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一致:当配筋率较低时,配筋对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影响较小,在工程应用范围内,可以不考虑配筋的影响;当配筋率较高时,配筋可以有效地减小收缩徐变的发展。研究成果可为实桥主梁时变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张运涛孟少平惠卓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配筋混凝土徐变
高强混凝土徐变力学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为掌握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桥所用C60高强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开展了自然环境下配筋高强混凝土的徐变力学试验。为获得徐变试验所需75t的加载力,设计并制造出95t的徐变加载装置,解决了混凝土徐变试验大吨位加载的问题。针对应变测试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应变测试的影响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应变计温度影响的修正方法。通过试验结果与现行桥规JTG D62-2004的比较得出:配筋高强混凝土徐变系数远小于规范取值,且在170天后徐变系数有收敛的特征。试验结果说明,实桥所用C60高强混凝土的徐变可以满足桥梁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张运涛孟少平潘钻峰
关键词:徐变试验高强混凝土
基于响应面法的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预测被引量:23
2011年
为把大跨连续刚构桥不可接受的变形风险降到最低,考虑结构长期变形的随机性,将响应面方法引入结构的长期变形预测。实验抽样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响应面模型采用不含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形式,将位移表达成各随机变量的显示函数。基于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变量的选取进行显著性分析,并采用偏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的敏感度。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桥主跨268m,对其主跨跨中变形采用响应面数值实验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对结构的长期变形进行预测,解决确定性分析只能得到变形均值的问题。在回归分析和敏感度分析的基础上,对设计和施工提出相应的建议。
张运涛孟少平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响应面法
基于响应面法的桥梁结构徐变效应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响应面法,将影响长期变形的因素作为随机变量,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对结构的徐变效应进行分析。采取中心复合设计法和不含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形式拟合响应面模型,将位移表达成各随机变量的显示函数;基于向前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变量的选取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并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了输入参数对输出位移的敏感性。以ANSYS为分析平台的数值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法,可实现结构长期变形的分析及预测,解决确定性分析只能得到响应均值的问题,代表一定置信水平的结构位移响应可把不可接受的变形风险降到最低;该方法可用于大跨度桥梁内力和变形的分析与预测。
张运涛孟少平张速
关键词:桥梁工程徐变效应响应面法
高性能混凝土梁预应力长期损失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对C60高性能混凝土梁预应力长期损失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3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自然环境下的收缩徐变、挠度和有效预应力的长期观测与理论分析得出:挠度的长期增大主要取决于截面上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挠度徐变系数大于按规范计算的徐变系数,若用徐变系数计算施工阶段梁的变形,则会低估变形;预应力长期损失测量值大于理论计算值。
张运涛孟少平惠卓潘钻锋林波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徐变应力松弛
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悬臂构件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掌握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桥所用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桥梁结构施工期变形、截面应力以及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在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自然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双悬臂构件的长期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可有效地减小收缩徐变,降低预应力损失,使变形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式对悬臂构件的长期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值吻合较好。
张运涛惠卓孟少平刘钊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悬臂构件收缩徐变挠度预应力损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