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925)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高春芳周军衣常红李慧明王坤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肝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原发性
  • 3篇细胞癌
  • 3篇肝细胞癌
  • 2篇原发性肝细胞
  • 2篇肿瘤
  • 2篇肝癌
  • 2篇癌患者
  • 1篇蛋白质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诊断
  • 1篇遗传学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患者
  • 1篇乙肝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高春芳
  • 3篇周军
  • 2篇程铖
  • 2篇季君
  • 2篇殷月鹏
  • 2篇衣常红
  • 2篇王坤
  • 2篇李慧明
  • 1篇房萌
  • 1篇吉强
  • 1篇刘艳
  • 1篇吴孟超
  • 1篇赵云鹏
  • 1篇童林
  • 1篇王蒙蒙
  • 1篇周娉婷
  • 1篇高致远
  • 1篇肖潇
  • 1篇何璐

传媒

  • 3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yr6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观察Cyr6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共检测38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7例肝硬化患者和102例正常人血清中Cyr6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LC组Cyr61含量高于HCC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Cyr61表达与肝硬化、TNM分期、AFP浓度、肿瘤大小和是否存在门脉癌栓呈正相关。Cyr61可能在肝癌的发生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肝癌进程中的侵袭转移有关。
季君程铖周军殷月鹏高春芳
关键词:肝细胞CYR61
重视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研究和转化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我国仍属于HBV感染的中高流行区,HBV基因型、基因亚型和基因突变等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者病理转归的重要因素。HBV基因变异一方面通过改变病毒的复制、分泌,改变其致病性,另一方面则可通过改变宿主免疫微环境、改变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病程及抗病毒疗效等。HBV基因型、基因亚型以及关键热点突变位点的变异或缺失检测有助于判断HBV感染者罹患肝硬化和肝癌危险度及治疗后复发转移等预后的辅助预测。应持续重视HBV基因变异与临床致病性的相关研究,并注重转化应用,为临床HBV相关肝病的个体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90—92)
高春芳吴孟超
关键词: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及非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对本院2012年至2014年非自身免疫性肝炎(non-autoimmune hepatitis,NAIH)(75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硬化(non-autoimmune cirrhosis,NAIC)(118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332例)患者进行临床常用的两大类15项自身抗体(4项抗肝抗原与11项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发生率并探索其在PLC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三组非自身免疫性肝病(non-autoimmune liver disease,NAILD)(肝炎、肝硬化、肝癌)中发生率较高的自身抗体为抗线粒体M2型(AMA-M2)(5.3%、10.2%、6.6%)、抗SSA(4.0%、8.5%、7.2%)、抗着丝粒相关蛋白B(CENP-B)(4.0%、5.9%、3.0%),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层分析,HBsAg阴性的PLC组抗AMA-M2、抗SSA、抗CENP-B,抗SSB、抗SLA/LP阳性发生率与HBsAg阳性的PL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胎蛋白(AFP)阴性(AFP<20μg/L)PLC组中抗CENP-B抗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FP阳性PLC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LC患者中,抗AMA-M2、抗CENP-B与AFP负相关;抗AMA-M2与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抗SSA、抗CENP-B与年龄呈正相关;抗SSA与白蛋白、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联合抗AMA-M2,抗CENP-B,抗SSA抗体可作为P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7,P<0.05,95%CI 1.133-4.222)。本研究证实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15种自身抗体在NAIH、NAIC、PLC之间无显著差异。AFP阴性、HBsAg阴性组中的PLC患者自身抗体发生率相对较高。抗AMA-M2,抗CENP-B和抗SSA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PLC的高危因素,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高瑜振衣常红李慧明周军高致远周泓辰吉强高春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自身抗体甲胎蛋白乙肝表面抗原
188例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实验室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回顾性分析胰腺癌(PC)患者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寻找胰腺癌早诊及病程进展相关实验室指标。采集2008年至2012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88例病理确诊为胰腺癌患者的术前临床实验室数据,选择胰腺囊腺瘤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反映肝功能损伤与代谢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远远高于参考范围;而蛋白指标虽在参考范围内,但低于囊腺瘤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与血淀粉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肿瘤标志物CA199在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胰腺囊腺瘤的敏感度为82.45%,特异度为82.76%,正确率为82.49%;CA242在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胰腺囊腺瘤的敏感度为66.07%,特异度为100%,正确率为77.65%;胰腺癌与囊腺瘤两组间HBsAg阳性率无差异。我们的结果提示胰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与糖代谢异常,CA199与CA242可作为胰腺癌较优的肿瘤标志物,而慢性HBV感染与胰腺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周娉婷赵云鹏王蒙蒙李慧明童林王坤高春芳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标志物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CTGF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84例HCC患者、126例慢性肝病患者及102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TGF水平,并分析血清CTGF水平与HCC的TNM分期、肿瘤直径、AFP分级间的关系。结果:HCC患者的血清CT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亦高于慢性肝病患者(P<0.005)。同时,HCC患者的血清CTGF水平随其TNM分期增加而明显升高(P=0.018),且与AFP分级呈正相关(P=0.028)。结论:CTGF可能是HCC的一个潜在的促肿瘤形成因子。血清CTGF水平变化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测定有助于了解HCC的发生机制和患者的预后评估。
程铖周军季君王坤刘艳殷月鹏高春芳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肿瘤
肝细胞癌血清学诊断模型的建立与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逻辑回归模型对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肝细胞癌血清诊断效率。方法收集2012年4—12月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3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细胞癌患者428例、肝硬化患者139例、肝炎患者63例,根据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和非肝细胞癌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两组中的差异性指标,再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最终的差异性指标。指标分别纳入ANN和逻辑回归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诊断效率及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研究筛选确认,最终将甲胎蛋白、总胆汁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碱性磷酸酶和血小板因素分别纳入ANN和逻辑回归模型。两种诊断模型比较,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89~0.94)和0.87(0.84~0.90);两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比较,Delong检验Z=3.882,P<0.001。两种诊断模型截断值分别为0.593和0.647,敏感度分别为82.9%和79.9%,特异度分别为84.7%和81.7%;两种模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指数(Kappa系数)分别为0.68和0.58,准确度分别为83.4%和80.4%。结论在选择相同指标建立肝细胞癌诊断模型时,ANN的诊断效率优于逻辑回归模型,故ANN为肝癌辅助诊断更有效力的模型。
王运九高瑜振衣常红高春芳
关键词:肝细胞癌人工神经网络逻辑回归
铁蛋白及其糖基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铁蛋白是可以与铁特异性结合的大分子蛋白质,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铁蛋白包括蛋白壳与铁核两部分。蛋白壳是一个类似球形的空腔结构,由21个亚基构成。铁蛋白的亚基有重链与轻链两种,重链有亚铁氧化酶活性,可以氧化铁离子;轻链参与铁离子的核化,帮助维持铁蛋白的稳定性。
王运九肖潇何璐高瑜振高春芳
关键词:铁蛋白糖基化
肝细胞癌诊断标志研究与临床应用新进展被引量:21
2013年
我国是HBV感染和肝细胞癌(HCC)的高发国家。HCC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HCC患者生存水平。肿瘤标志检测是肿瘤早期诊断、评估预后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随着蛋白质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HCC标志被筛选出,如甲胎蛋白异质体、脱-γ-羧基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N-糖标志物、HCC易感基因、microRNA等,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近年来HCC诊断标志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作回顾性分析和评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12-216)
房萌高春芳
关键词:肝细胞癌蛋白质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