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35028)

作品数:56 被引量:1,521H指数:24
相关作者:王仰麟吴健生彭建李双成谢苗苗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经济管理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城市
  • 8篇土地利用
  • 8篇城市化
  • 6篇快速城市化
  • 6篇快速城市化地...
  • 6篇城市化地区
  • 5篇生态
  • 5篇旅游
  • 5篇景观
  • 4篇热岛强度
  • 4篇空间分异
  • 3篇地表
  • 3篇生态城
  • 3篇生态城市
  • 3篇生态足迹
  • 3篇土壤
  • 3篇能值
  • 3篇能值分析
  • 3篇网络
  • 3篇旅游景观

机构

  • 53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台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承德民族师范...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环...
  • 1篇台湾东海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土地勘...
  • 1篇常州市规划设...

作者

  • 40篇王仰麟
  • 18篇吴健生
  • 15篇彭建
  • 7篇谢苗苗
  • 7篇张小飞
  • 7篇李双成
  • 6篇曾祥坤
  • 6篇刘珍环
  • 5篇常青
  • 5篇蒋依依
  • 5篇李贵才
  • 4篇成升魁
  • 4篇李正国
  • 4篇赵昕奕
  • 4篇叶敏婷
  • 3篇李猷
  • 3篇薛怡珍
  • 3篇黄奕龙
  • 3篇谢婧
  • 3篇高阳

传媒

  • 10篇资源科学
  • 7篇生态学报
  • 7篇地理研究
  • 6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Chines...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热带地理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水利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19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台南市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城市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层面共同提升,通过开展城市生态旅游,使区域特色产业、文化与自然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从而展现城市人文风貌,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本文基于对生态旅游与城市的认识,分别从空间关系、供给面与需求面探讨城市生态旅游发展应考虑的因素,并选择台南市为研究区,基于区位、资源特色将其分为自然生态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并进一步探讨其发展策略。其中,文化生态旅游是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古迹的基础上,结合开放空间与旅游路线的绿化、美化,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同时,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自然生态旅游则重点利用当地盐田、渔塭、湿地及红树林等自然与半自然资源,以保护及保育为前提对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在提升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强化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薛怡珍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
城市居住空间生态质量评价--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环境经济学方法考察城市居住空间生态质量,描述居民生活环境现状,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深圳市为例进行探讨,挖掘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的根源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结果发现:深圳市呈现出以福田为中心向两侧居住空间生态质量逐渐降低、东部优于西部、北部稍劣于南部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是由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演进共同驱动形成的。因此,增加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用地规划与调整工业结构以消除污染,是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政策方向。
陶静娴王仰麟刘珍环
关键词:生态质量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
珠三角地区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被引量:32
2012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尤以城市热岛效应最为突出。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对TM遥感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并运用TM热红外波段线性拟合模型进行近地表气温反演,分析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及地域性差异,以及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近地表气温与土地利用类型紧密相关,城市建设区形成高温中心,是热岛的主要贡献因子,植被和水体则有明显的冷岛效应;研究区热岛具有区域性集中与分散分布的特点,且以区域性热岛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分析热岛强度剖面线发现,由于地形、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影响,研究区热岛强度的南北差异较大,而东西差异较小;热岛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格局较为一致,但也有分布不一致性的区域,表现为城市热岛向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
牟雪洁赵昕奕
关键词:地表温度城市热岛热岛强度土地利用类型
不透水表面遥感监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9
2010年
不透水表面是城市中一种人工地表特征,隔离地表水下渗到土壤,割断了城市地表与地下水文联系,主要由城市中的道路、停车场、广场及屋顶等建筑物组成。不透水表面影响城市的地表径流、水文循环、水体质量、局部气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要素,是监测城市生态系统及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许多生态环境模型的主要输入参数。本文归纳了不透水表面提取技术及其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从遥感提取技术方面看,亚像元分解等新的运算方法提取中尺度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不透水表面,将是未来遥感技术应用到城市自然资源环境研究的趋势。在数据源方面,中分辨率(10~100m)与高分辨率(0.3~5m)遥感数据为不透水表面指数在大范围、多时段的获取提供了可靠基础。在不透水表面指数应用方面,城市地表覆被监测与模拟可以为城市未来发展及规划管理提供基础。鉴于不透水表面决定了城市地区的地表水文循环、非点源污染、能量分布、植被变化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要素,因此搭起深入理解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桥梁,是研究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的最佳切入点。
刘珍环王仰麟彭建
关键词:环境指标城市化
基于能值分析及小波变换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15
2011年
深圳市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区域,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0年间发生了较大改变。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深圳市1979年-2008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利用小波变换分解环境负载率(ELR)时间序列,并对比M-K法分析结果,测度环境负载率突变时间点及其与影响因子间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1979年-2008年生态经济系统流入能值增加,能值产出下降,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幅下降,环境负载率不断升高。M-K法验证小波变换结果与Morlet小波作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结果基本一致,环境负载率存在3年和13年的特征时间尺度,且3年特征时间尺度下波动幅度小于13年尺度,但两者突变年份基本一致,1994年为最显著突变点。政策扶持、开放的贸易形势、高外部资源依赖是深圳市环境负载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高阳黄姣王羊冯喆李双成
关键词:能值分析小波变换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深圳为例被引量:34
2008年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赤字构成并给出生态足迹矩阵,以使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计算公式中,对深圳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人均生态赤字为3.16hm^2/人,生态足迹是其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57倍;1986年~2005年深圳生态赤字扩大10倍,20年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2003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05年最大,为6.49,是20年前的4倍多。
吴健生李萍张玉清
关键词:生态足迹分析
台湾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案例被引量:8
2008年
整理全球生态城市相关研究成果,拟定台湾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架构分为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层面。其中,环境层面包括了城市绿化、城市环境、环境治理等3部分;社会层面则包括人口结构、居住适宜性、社会保障、资源条件、文化教育等5部分;经济层面则包括产业结构与生产效益两部分。在案例研究中,选择台湾地区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进行比较,结果可知4个城市中以台北市的各项发展现况较接近生态城市指标的理想值。
薛怡珍赖明洲张小飞谢佩珊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被引量:42
2009年
海岸带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海岸线动态演变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年、1986年、1995年、1999年和2005年等5期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各期海岸线,系统分析海岸线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该方法的各类型海岸线遥感影像提取精度较高,精度均在70%以上;②研究时段内,深圳海岸线长度呈现先增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并且西海岸岸线变化相比东海岸更为显著;③人为造陆是海岸线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作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④地貌环境由海拔、坡度以及岩性等地貌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条件和海岸物质组成,通过制约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影响海岸线动态变化。
李猷王仰麟彭建吴健生吕晓芳
关键词:海岸线遥感GIS地貌环境
基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深圳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17
2010年
为探讨深圳市农林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分菜地、果园、林地和荒地等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共采集了52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其重金属Cu、Pb、Zn、Cd、Cr和Ni全量,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了6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评价结果显示,部分土壤样点存在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Cd的污染最为严重,Cu的污染最轻;不同用地类型下的污染等级不同,荒地处于尚清洁(警戒限)水平,菜地和林地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果园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全市农用地土壤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谢婧吴健生郑茂坤王仰麟李俊杰彭建
关键词:农用地重金属污染评价
城市植被覆盖变化可预测性及其空间格局的定量递归分析——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10
2008年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经济要素的大量聚集,城市是下垫面性质改变最为显著的区域。本文应用定量递归分析技术对1999-2006年逐旬的1km 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揭示NDVI时间系列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的NDVI时间系列的RQA特征值居于随机系列和确定性系列之间,属于含有随机成分的确定性系列。不同覆被类型下NDVI系列的特性不同,林地区的NDVI系列规则性最高,农地区次之,建设用地区最差,表明人类活动作为一种噪声对于NDVI系列性质的扰动。用二阶Rényi熵作为NDVI系列的可预测性指标,其空间格局表现为海拔高、坡度大、林地分布集中的西北和东南部可预测性高,而海拔相对低、建设用地相对集中的中南部地区可预测性低。
李双成赵志强高阳王仰麟
关键词:NDVI可预测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