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21)

作品数:74 被引量:1,792H指数:27
相关作者:杨勤科温仲明李锐焦峰王飞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9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4篇土壤
  • 18篇黄土高原
  • 18篇黄土丘陵
  • 16篇沟壑
  • 14篇土地利用
  • 13篇退耕
  • 12篇植被
  • 12篇丘陵
  • 12篇丘陵沟壑区
  • 10篇水土
  • 10篇退耕还林
  • 10篇黄土丘陵沟壑...
  • 8篇丘陵区
  • 8篇黄土丘陵区
  • 7篇有机碳
  • 7篇水土保持
  • 6篇植被恢复
  • 5篇生态
  • 5篇水分
  • 5篇水土流失

机构

  • 49篇西北农林科技...
  • 3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西北大学
  • 3篇首都经济贸易...
  • 2篇贵州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浙江林学院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国立...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作者

  • 36篇杨勤科
  • 18篇李锐
  • 17篇温仲明
  • 16篇焦峰
  • 9篇王飞
  • 8篇张晓萍
  • 7篇焦菊英
  • 6篇梁伟
  • 6篇卜耀军
  • 6篇赵世伟
  • 5篇刘娜娜
  • 5篇苏静
  • 5篇赫晓慧
  • 4篇杨永辉
  • 4篇任洪玉
  • 4篇陈国建
  • 4篇郭胜利
  • 4篇段建军
  • 4篇陈利顶
  • 4篇张彩霞

传媒

  • 16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公路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5篇2007
  • 24篇2006
  • 25篇2005
  • 8篇2004
  • 9篇200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安示范区土地利用与退耕还林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以航片等资料为基础,借助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并且首次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弹性系数等指标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价。揭示了该区各类用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退耕还林的强度和规模。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退耕还林的关系特点,为区域水土保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陈国建张晓萍李锐杨勤科
关键词:示范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退耕还林工作土地利用变化
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被引量:142
2005年
退耕还林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论文以退耕历史较长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选取不同类型植被恢复和不同恢复年限的退耕样区,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后,遭侵蚀破坏的土体构型渐趋恢复,土壤容重、pH值减小,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等增大;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75倍,碳增加了27.29%,氮增加了46.79%;而且,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的速度大于土壤全量元素增加的速度。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刺槐林地,其次是柠条灌木地,最小的是撂荒地。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柠条最利于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比土壤全量元素间的差异明显。随恢复时间的增加,土壤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以及主要离子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增加更明显。土壤有机质在植被恢复5年以上开始明显增加,土壤碳、氮和速效养分则在10年以后增加明显。
彭文英张科利陈瑶杨勤科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土壤性质
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被引量:89
2006年
由于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的需要、土壤侵蚀学科自身的进步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促进,过去的10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区域尺度土壤侵蚀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开展的主要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包括国家尺度)土壤侵蚀调查、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和尺度效应、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等。将区域土壤侵蚀作为现代陆地地表过程的一部分,充分考虑全球变化的影响,集成土壤侵蚀研究成果与遥感和GIS技术,开发分布式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成为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的基本趋势。在对国内外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近期在区域土壤侵蚀方面研究的重点问题为:区域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尺度效应的量化描述、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开发、区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与趋势预测、区域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和区域土壤侵蚀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
杨勤科李锐曹明明
关键词:区域土壤侵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试点地区现状调查与思考被引量:4
2004年
调查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试点地区吴旗县、安塞县的主要特点与退耕还林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必须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大力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技术支持 ;
任洪玉杨勤科张平仓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降水计算插值与插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收集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74个气象站1952—2001年降水数据,用ArcGIS9.3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插值法采用计算插值(calculate then interpolate,CI)和插值计算(interpolate then calculate,IC)的方法生成黄土高原地区1952—2001年50 a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线性趋势系数空间分布表面,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地形分析。结果表明:1)从插值结果统计值看,CII、C法生成的黄土高原地区50 a平均年降水量和线性趋势系数空间分布表面平均值分别为421.65、421.56 mm和-0.541 0、-0.423 1 mm/a,相似系数分别为99.78%和95.99%,二者一致性良好;2)从插值结果表面光滑度看,IC法稍优于CI法,借用地形分析对生成表面进行坡度、坡向运算,可作为评价表面光滑度、空间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方向变化特征的直观方法;3)黄土高原地区50 a平均年降水量具有东南多西北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规律,其中服从东南西北、南北和东西方向递减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区域占黄土高原地区面积的89.34%,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区域占10.66%;4)CI和IC法计算的黄土高原地区1952—2001年降水线性趋势系数平均-0.541 0和-0.423 1 mm/a,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
段建军高照良王小利张晓萍张彩霞杨勤科李锐
关键词:降水量克里金黄土高原
纸坊沟流域黄土丘陵区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被引量:33
2006年
该文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间的关系及政策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林草植被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的特殊作用,林灌草用地与农耕地间的相互转化,是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在1958年,由于植被的彻底破坏,流域不仅土壤侵蚀剧烈,而且土地生产力也为历史最低水平,生态环境极度恶化。随着林草植被的恢复,尤其是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土地生产力的变化切相关。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大大缓减了由于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农耕地的扩张,间接促进农耕地向林草等生态用地的转移,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政策可以通过新技术的推广等提高土地生产力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政策也可以通过直接的实物补贴等对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如退耕补贴。政策途径的选择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温仲明焦峰赫晓慧杨勤科刘宝元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人口变化土地利用土地生产力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被引量:124
2005年
研究了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与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在显域生境下,植被自然演替过程虽然趋向于该区原有植物群落类型,但经过40~50年的时间,仍未形成灌丛或稀树等群落,分布较多的仍是长芒草、铁杆蒿、白羊草、大针茅和达乌里胡枝子等群落类型.从植被恢复时间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来看,除全P外(P>0.05),有机质、全N、速效氮、速效钾的变化极显著(P<0.001),速效磷变化较显著(0.05<P<0.01),并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除恢复时间外,养分含量变化也随土壤剖面深度而变化,其中除全P含量变化较显著外(P<0.05),其余各养分含量变化都达极显著水平(P<0.001).土壤养分变化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氮与速效钾相互间相关极显著(P<0.001),而与全P与速效磷相关性不明显(P>0.05),全P与速效磷二者相关性也不明显(P>0.05).
温仲明焦峰刘宝元卜耀军焦菊英
关键词: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土壤养分
磷素吸附特性演变及其与土壤磷素形态、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被引量:60
2005年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试验(1985-1997年)中,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肥(P2O5 60 kg/hm2,P)、氮肥(N 120kg/hm2,N)、氮磷(N,120 kg/hm2,P2O5,60 kg/hm2,NP)、氮磷有机肥(N 120 kg/hm2,P2O560 kg/hm2,有机肥75 t/hm2,NPM),种植方式为冬小麦连作的5种有代表性的施肥处理,研究了石灰性土壤磷素吸附特性的演变及其与土壤磷素形态、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P素的最大吸附量(Qm),1997年对照(CK)、N处理比1985年分别提高了18%和14%;而P、NP和NPM处理分别降低了26%、13%和24%。吸附能常数(k值)随时间延长,对照和N处理相对稳定,P和NP处理呈升高趋势,而NPM处理有降低趋势。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和零净吸附磷浓度(EPC0)对照和N处理随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P、NP和NPM处理呈升高趋势。Qm与Ca8-P、Al-P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01),与Ca2-P、Pe-P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Ca2-P、有机磷含量变化与土壤DPS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EPC0只与有机磷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Qm、DPS和EPC0变化与SOC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01)。
郭胜利党廷辉刘守赞郝明德
关键词:长期施肥磷形态土壤有机碳
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水区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被引量:47
2004年
以陕北杏河集水区 1 985和 1 99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 ,结合水文、DEM数据 ,定性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效应 ,其中采用双累积曲线法来界定土地利用格局基本没有变化的时间段 ,用 C值在坡度、距河流距离上的分布来表征土地利用格局 ,用不同时期降雨量 /径流量、降雨侵蚀力 /输沙率相对增加的比例来表征水土流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1 ) 1 981~ 2 0 0 0年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剧烈的年份为 1 990~ 1 991年 ,可以用 1 985、1 995年两期数据分别代表 2 0世纪 80年代和90年代的土地利用 ;(2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 ,杏河集水区的 C值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在较陡坡度和距河流距离较近处 ,C值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大 ;(3)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改变了降雨量 -径流量、降雨侵蚀力 -输沙率的关系 ,出现了从 2 0世纪80年代到 90年代 ,虽然降雨量 /降雨侵蚀力在整体上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但是水土流失量 ,却表现出同比增加的现象 ,而且这种增加在不同月份也有差异。用本文中的方法来表征土地利用格局和水土流失效应 ,其结果具有较好的比配性 ,可以用来定性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但是 ,由于水土流失效应的表征方法没有考虑降雨的空间变异特征 ,该方法尚不适于雨量站点比较密集?
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刘永琴
关键词:水土流失集水区C值
基于5变量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的蒸发空间插值被引量:28
2006年
高分辨率、栅格化的气候数据作为环境因子是地学模型和气候模型等相关研究的重要参数,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于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对陆面蒸发空间化研究较少。对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及周围共计53个气象站点(多沙粗沙区30个)蒸发皿测量值Epan进行空间插值,以5变量局部薄盘样条函数(经纬度为自变量,净辐射、水气压差和风速为协变量),建立具有多元线性子模型的蒸发插值模型,以ANUSPLIN为实现软件,生成连续21年共252个蒸发表面。交叉验证表明:引入蒸发影响因子作为协变量线性子模型进行表面插值能显著提高插值精度,夏季提高幅度更大,拟合表面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与平滑度。蒸发随协变量的变率显示,在多沙粗沙区,水气压差是夏季蒸发的主要控制因素,风速对蒸发的影响冬季稍强一些,净辐射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在春分和秋分时节有微小提高。
刘志红Tim R.McVicarLingTao LiTom G.Van Niel杨勤科李锐穆兴民
关键词:样条函数蒸发插值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