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作品数:136 被引量:1,402H指数:20
相关作者:党耀国沈以赴顾冬冬沈海军刘思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淮阴工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5篇自然科学总论
  • 25篇理学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机械工程
  • 9篇电子电信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化学工程
  • 4篇矿业工程
  • 4篇冶金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5篇选区激光烧结
  • 14篇分子
  • 11篇动力学
  • 11篇分子动力学
  • 10篇灰色系统
  • 9篇液相烧结
  • 9篇纳米
  • 8篇汽车
  • 8篇汽车操纵
  • 7篇脉冲爆震
  • 7篇脉冲爆震发动...
  • 7篇复合材料
  • 7篇爆震发动机
  • 7篇复合材
  • 6篇硬件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工艺参
  • 5篇电路
  • 5篇有限元
  • 5篇金属

机构

  • 145篇南京航空航天...
  • 6篇淮阴工学院
  • 6篇中国工程物理...
  • 5篇吉林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许昌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电子工业部
  • 1篇中电集团
  • 1篇中国飞机强度...
  • 1篇总参谋部
  • 1篇高能束流加工...

作者

  • 27篇沈以赴
  • 25篇党耀国
  • 23篇顾冬冬
  • 19篇沈海军
  • 11篇刘思峰
  • 10篇王友仁
  • 10篇王正新
  • 8篇赵又群
  • 7篇王家骅
  • 7篇李建中
  • 6篇姚睿
  • 6篇王洋
  • 6篇杨家林
  • 6篇王从庆
  • 6篇崔杰
  • 6篇潘琰峰
  • 5篇唐豪
  • 5篇汪飞
  • 4篇吴鹏
  • 4篇李守卫

传媒

  • 11篇南京航空航天...
  • 8篇系统工程理论...
  • 7篇系统工程与电...
  • 6篇中国机械工程
  • 6篇原子与分子物...
  • 6篇航空学报
  • 6篇计算机测量与...
  • 5篇机械科学与技...
  • 4篇系统工程
  • 4篇控制与决策
  • 3篇压电与声光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焊接学报
  • 2篇机械强度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激光杂志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34篇2009
  • 23篇2008
  • 22篇2007
  • 22篇2006
  • 2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冲压成形模拟中有限元方程组求解算法被引量:8
2009年
提出采用迭代法取代自主开发系统Quick-Form中的直接法,提高了计算效率。在"广义相邻节点"以及"节点的广义相邻关系"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整体刚度矩阵的生成原理以及其中非零子矩阵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适合迭代算法的改进一维变带宽压缩存储方法,最大程度上节约了内存,而且避免了节点编号的优化难题。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实例验证了该算法在求解大型有限元模型时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而且能够节省大量存储空间。
鲍益东杜国康陈文亮王志国
关键词:有限元法矩阵
碳管纳米弹簧的轴向压缩刚度与失稳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分析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碳管纳米弹簧的变形与失稳,给出碳管弹簧的轴向压缩刚度Kp与失稳临界载荷Pc的计算公式。为验证公式的有效性,将碳管纳米弹簧Kp和Pc的理论解与相应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碳管纳米弹簧的Kp和Pc理论解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文中碳管纳米弹簧的分析方法与Kp、Pc的公式对人们进一步探讨碳管纳米弹簧的力学特性具有参考意义。
沈海军
关键词:失稳
H_2与C,BN和GaN纳米管的相互作用势能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C,B,N和Ga与H原子间的L-J势函数,系统计算了H2处于(n,n)(n=8,10,12)单壁C,BN和GaN纳米管内部及外部不同处的势能.根据势能变化曲线,分析了3种纳米管氢物理吸附能力的差异,给出了H2在3种纳米管外部的势能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3种纳米管内部的氢吸附力均分别高于管外;随着纳米管直径的增加,各纳米管管内的氢吸附力均略有下降,而管外变化不明显;GaN,BN和C纳米管依次具有更好的储氢能力.
沈海军
关键词:纳米管H2储氢
叠层模板电沉积中沉积均匀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改善叠层模板电沉积技术(LTE)中沉积层的均匀性,以减少辅助工序的工作量,采用直流电流、正脉冲电流和换向脉冲电流3组电流配置进行对比实验,对电流参数包括换向脉冲的脉宽、频率,工作时间、关断时间以及电流密度作了调整和优化.通过对宏观厚度和微观形貌的测量,发现:换向电流配置条件下,模板沉积层具有较好的均匀性,换向脉冲电流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LTE工艺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文中还就换向电流对沉积层整平修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优化的换向电流参数制备出了一批截面为20mm×20mm、厚度为4mm的铜质金属实体,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范晖田宗军黄因慧刘志东
关键词:电沉积均匀性
色噪声背景下基于四元数MUSIC方法的矢量阵列信号参量估计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提取色噪声背景下以Hamilton四元数表示的二分量矢量阵列信号模型参量。首先详细说明了Hamilton四元数矩阵的右特征值分解理论及其具体的计算方法,然后构造了Hamilton四元数的二重相关函数(相关函数的再次相关函数),二重相关函数不仅能够有效地表征二分量矢量阵列信号参量,同时还可以抑制色噪声。最后,定义了二重相关函数的Toeplitz矩阵,利用介绍的四元数矩阵右特征值分解的计算方法得到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再利用噪声子空间与信号子空间的正交性采用四元数MUSIC的方法估计出信号参量。仿真对比实验说明此算法是有效的。
汪飞王树勋张坤雷
关键词:参数估计HAMILTON
基于灰色关联度求解指标权重的改进方法被引量:109
2008年
针对决策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在分析现有权重确定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求解指标权重的改进方法,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该方法是对决策者给出的主观权重经验判断矩阵进行充分挖掘,提取出一个公共比较权重数列,并建立一个简易的数学模型,使确定的权重同时反映主观程度和客观程度。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改进方法的简单性与实用性。
崔杰党耀国刘思峰
关键词:多属性决策数学模型
碳富勒烯在水中的运动阻力特性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Cn(n=60,180,240,540)以及C60@C240富勒烯在水中的速度衰减过程,得到了它们的阻力-速度与阻力-雷诺(Re)数关系曲线;进而将MD模拟的阻力结果和低Re数宏观流体力学中球的Stokes阻力解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低Re数下,富勒烯在水中的阻力要比传统流体力学中球的Stoke解高两个数量级;富勒烯在水中的阻力可通过Stokes解乘以(110.38-1.48/Re)近似估算.
沈海军
关键词:富勒烯分子动力学
基于非等间距的多变量MGM(1,m)模型被引量:15
2011年
针对相互影响的多变量非等间距原始数据序列的模拟预测问题,对多变量MGM(1,m)模型在非等间距情形下进行建模,建立了非等间距MGM(1,m)模型,以提高模拟预测精度.应用实例表明了非等间距MGM(1,m)模型较各个变量建立单变量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有显著提高.该模型适于等间距和非等间距建模,使非等间距建模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熊萍萍党耀国朱晖
关键词:非等间距最小二乘法
多组分铜基金属粉末选区激光烧结致密化机理被引量:30
2005年
研究了选区激光烧结专用多组分铜基金属粉末(组分包括纯Cu,预合金CuSn,CuP)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激光工艺参数(特别是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能顺利实现粉末烧结成形,且无明显的“球化”效应和翘曲变形。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此组粉末体系的激光烧结是基于液相烧结机制,其中熔点较低的CuSn充当粘结金属,熔点较高的Cu充当结构金属;而添加元素P则起稀释剂的作用,能避免Cu颗粒表面氧化。研究了粉末体系中粘结金属含量对粉末烧结致密化和烧结件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粘结金属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烧结致密度;但若粘结金属过量,则会因“球化”效应而降低致密度。
顾冬冬沈以赴杨家林王洋
关键词:快速原型制造选区激光烧结液相烧结添加剂
Ar掺杂碳纳米豆荚中C_(60)富勒烯的碰撞与能量传递被引量:1
2006年
以C60富勒烯之间掺杂有不同浓度Ar原子的碳纳米豆荚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米豆荚中C60富勒烯之间的碰撞与能量传递,分析了入射C60富勒烯初始能量、Ar掺杂浓度对能量传递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60富勒烯之间是通过相互压缩变形来传递能量的;入射C60富勒烯的初始能量以及Ar掺杂浓度越低,C60富勒烯间的能量传递率就越高。
沈海军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碰撞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