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2006021)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季洪赞杨妙芳朱人敏张晓华李敏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腺炎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肝疾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胰腺炎肺损伤
  • 1篇抑制剂
  • 1篇重症急性胰腺
  • 1篇重症急性胰腺...
  • 1篇激酶
  • 1篇肺损伤
  • 1篇肝损伤
  • 1篇氨酸
  • 1篇白介素
  • 1篇白介素-18
  • 1篇白介素-1Β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3篇张晓华
  • 3篇朱人敏
  • 3篇杨妙芳
  • 3篇季洪赞
  • 1篇袁柏思
  • 1篇许小兵
  • 1篇郭婧芸
  • 1篇李敏利
  • 1篇史薇
  • 1篇孙泉
  • 1篇吴晓蔚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Janus激酶2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核心分子Janus激酶2(JAK2)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大鼠SAP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C组)和SAP6h、12h、18h组,每组8只。动态测定各组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AK2在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SAP各组AMY、ALT、A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肝脏组织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SAP后6h有少量JAK2蛋白表达,12~18h达高峰(P〈0.05),且JAK2表达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JAK2蛋白在SAP发生时高表达,参与SAP形成的病理过程,JAK/STAT通路活化可能促进SAP肝损伤。
郭婧芸朱人敏杨妙芳季洪赞李敏利张晓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JANUS激酶2肝疾病
Caspase-1抑制剂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Caspase-1抑制剂二甲基苯甲酰羟甲酮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HC组,n=6);SAP造模+生理盐水组(SAP-S组,n=18);SAP造模+ICE抑制剂组(SAP-ICE-I组,n=18)。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制作大鼠SAP模型。SAP-S组于造模后2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2h后重复1次;SAP-ICE-I组于造模后2h腹腔注射ICE抑制剂。HC组模拟胰胆管穿刺操作,但不注射药物。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肺内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并观察肺湿干重比率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SAP-S组血清IL-1β水平在6h、12h、18h时分别为276.77±44.92、308.99±34.95、311.60±46.51pg/ml,显著高于HC组(P<0.01);SAP-ICE-I组与SAP-S组比较水平显著降低(P<0.01)。HC组肺内可见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表达;与HC组比较,SAP-S组3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SAP-ICE-I组与SAP-S组比较,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Caspase-1 mRNA表达则无显著改变。SAP-S组肺湿干重比率比HC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显著高于SAP-ICE-I组(P<0.05)。Caspase-1抑制剂治疗使肺损伤程度减轻。结论Caspase-1的激活、IL-1β及IL-18的过度表达在SAP肺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抑制Caspase-1可有效地保护SAP肺损伤。
张晓华季洪赞杨妙芳孙泉吴晓蔚许小兵朱人敏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1白介素-1Β白介素-18
Kupffer细胞表达的Fas配体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Kupffer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对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的介导作用以及Kupffer细胞抑制剂氯化钆(GdCl3)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只)、AP组(24只)和GdCl3预处理+AP组(24只),后两组再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用雨蛙素诱导制作小鼠AP模型;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LDH和淀粉酶(AMY)水平;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FasL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P时血清AST、ALT、LDH、AMY水平及肝脏FasL蛋白表达明显升高,AP组4、8、16和24h时血清FasL浓度(505.94±36.21,496.60±33.65,476.64±22.66,450.75±38.21)显著高于对照组(83.60±7.75,P<0.01);用GdCl3预处理后,在AP发生后升高的血清AST、ALT、LDH、AMY水平明显降低,肝脏Fas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GdCl3预处理组4、8、16h和24h时血清FasL浓度(211.37±24.86,190.41±20.36,200.49±32.03,178.60±7.93)显著低于AP组相应时点的浓度(P<0.01)。结论AP通过上调Kupffer细胞表达的FasL介导肝损伤,GdCl3通过抑制FasL的表达对AP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朱人敏袁柏思张晓华史薇杨妙芳季洪赞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肝疾病FAS配体KUPFFER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