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840008)

作品数:33 被引量:595H指数:12
相关作者:赵晓峰贺雪峰田先红刘燕舞陈柏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20篇社会学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农村
  • 5篇农民
  • 4篇低保
  • 4篇新农村
  • 4篇新农村建设
  • 4篇农村低保
  • 4篇个案
  • 3篇乡村
  • 3篇婚姻
  • 3篇村庄
  • 2篇低保制度
  • 2篇私人生活
  • 2篇农村基层组织
  • 2篇乡村治理
  • 2篇离婚
  • 2篇理性化
  • 2篇面子
  • 2篇老年人
  • 2篇婚姻生活
  • 2篇家庭

机构

  • 2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南财经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郑州市社会科...

作者

  • 6篇赵晓峰
  • 5篇贺雪峰
  • 3篇刘燕舞
  • 3篇田先红
  • 2篇陈柏峰
  • 2篇陈玲
  • 2篇杨华
  • 2篇刘勤
  • 1篇袁松
  • 1篇荣娥
  • 1篇宋丽娜
  • 1篇陈锋
  • 1篇徐莉萍
  • 1篇曹广伟
  • 1篇刘涛

传媒

  • 5篇湛江师范学院...
  • 3篇调研世界
  • 2篇天津行政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中国乡村研究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西北人口
  • 1篇学习论坛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中共青岛市委...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古今农业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2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民主位的新农村建设——从“乡村不动”说开去被引量:2
2008年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学界对此已经有诸多的讨论,也提出了不少的观点和政策建言,地方政府也在实践中开展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实验性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综观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农村地区都出现了“政府动、农民不动”的局面。政府的行动,尤其是税费改革和不断增加的财政转移支付使农民获得了物质性实惠,增强了党和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合法性。不过,农民自身的行动能力表现地严重不足,在村庄层面出现了普遍性的“乡村不动”的现象。
赵晓峰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主位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
依附性支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被引量:58
2011年
本文根据辽东地区幸福村的调查,首先呈现出当前农村妇女在家庭权力、婚姻自主性等家庭地位方面的现状,进而阐述与分析了闲适在家并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的农村妇女,却获得支配性的家庭地位的悖论性。其原因是在既有的婚姻市场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下,通过村庄的经济分化与夫妻情感需求增强两种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笔者提出了"依附性支配"的概念作为当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补充了已有的多从农村妇女自身经济能力的提高与参与社会性的大生产来理解这种现象的研究视角。
陈锋
关键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经济分化
农民价值观的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皖北李圩村调查被引量:98
2007年
皖北李圩村分家、赡养和家庭关系的经验材料表明,年轻人对父辈的剥夺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赤裸裸,孝道日益衰落,同时,年轻一代的兄弟关系也越来越离散。这体现了当前农民家庭关系的日益理性化,家庭和村庄生活的日益功利化而缺乏长远预期,这些仅仅从权利义务、公德等角度去理解显然是不够的,而应当放到农民价值观变迁和价值世界倒塌的宏大背景下,才能做到正确理解。
陈柏峰
关键词:家庭关系孝道价值观变迁
农村夫妻关系与家庭结构的变动被引量:5
2009年
以湖北省J县J村为个案,以J村的离婚现象为具体分析对象,采用半结构与无结构访谈法,描述了农村离婚现象在J村的具体样态,就农村离婚现象的具体样态展开分析,对农村夫妻关系、婚姻市场、伦理、家庭结构变迁进行讨论。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打工大潮的兴起,婚姻市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原有的小区域婚姻圈被全国婚姻圈所取代,而妇女在这种婚姻市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这种结构性的变动反映在家庭结构的变动上就是大量离婚现象的出现。伴随越来越多的离婚现象的发生且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人们的家庭观念与伦理开始发生变化,核心家庭本位的观念也逐步为个体本位的观念所取代,而这种观念与伦理的变化又反过来再生产出家庭结构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农村的离婚和夫妻关系的解体。
刘燕舞
关键词:农村夫妻关系离婚家庭结构
作为乡村社会控制手段的“面子”:涵义、特征、运行机制被引量:12
2009年
我们基于对中国数个村庄的田野调查,以探索"面子"如何成为乡村社会的非正式社会控制手段之一。"面子"具有可交换性和可逆性,争面子行为在村庄形成面子等级结构。在这个等级结构中不同层级之间权力与义务不对等,并且在上下层之间有着畅通的流通机制。面子具有他律性,在乡村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越轨行为更容易受到集体的排斥,导致面子惩罚的有效。然而面子作为控制手段的前提是村庄的生活面向,在一个生活面向向外的村庄,农民不在乎他人的评价,村庄中的"面子"也就不再起作用。
汪永涛
关键词:面子乡村社会
打工潮与农民婚姻生活变革——兼评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被引量:5
2009年
文章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到打工潮兴起之前,中国农民的婚姻生活逐渐发生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是有限的、渐进的,直到打工潮兴起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式的婚姻爱情革命才开始浮现。打工潮的兴起为青年农民情感的表达与释放提供了组织条件和独立空间,正是打工潮的大规模兴起而非国家政权或者其它因素在当下中国农民的浪漫革命中起着主导作用。阎云翔注意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婚姻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但是囿于他对中国农村经验积累的有限及其研究的时限,他并没有能够真切地体悟到促使当下中国农民婚姻生活变革的更为根本的动力。相较于阎云翔研究的打工潮大规模兴起之前农村婚姻生活的变迁而言,当下的农村婚姻生活变革更具有革命性意义。
田先红陈玲
关键词:婚姻生活国家政权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人协会发展——基于湖北洪湖和河南兰考两个村庄老年人协会发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中国社会将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其中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更加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照顾到农村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老年人协会的建立不仅可以为村庄里的老年人带来丰富的非物质福利,而且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实践中的老年人协会建设离不开第三种力量的支持,而乡镇基层政权与村民自治组织,配之以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完全能够替代第三种力量的角色。
赵晓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老年人协会
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面子竞争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对数个村庄的田野调查,围绕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致性竞争行为,发现面子的真正内涵及面子竞争的含义是:面子是一种价值观和规范,这套价值观和规范进一步衍生为资源;面子的本质是权力,而面子竞争指个人在社会压力之下为获得各种价值而与他人争胜的行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面子竞争行为围绕着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而进行,所以形成了生儿子、建房子、娶媳妇的人生模式;当本体性价值衰落,这种"三位一体"的面子模式也就被打破。
汪永涛
关键词:面子
土地流转意愿与后果简析被引量:18
2009年
土地流转是目前政策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土地流转涉及三方面的主体:土地流出方,土地流入方,村社集体。文章从用于农业经营的土地流出方和流入方的流转意愿,及土地流转可能造成的后果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作了简要分析。
贺雪峰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户村社集体农业
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逻辑与运作逻辑被引量:9
2008年
税费改革没有改变国家政权建设以来捉村基层组织延续下来的生存逻辑,它们不可能主功地、根本性地从赢利型经纪角色转向保护型经纪角色,谋取私利的动机依然非常强烈。由此而来,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逻辑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它们会把刚性任务弹性化,也会把国家政策结合进农民的观念与行为中并借此谋取私利,还会因为利益空间的有限而出现村座干部之间的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的治理性危机进一步加剧,给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赵晓峰
关键词:税费改革农村基层组织生存逻辑运作逻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