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0BB0228)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哲郭劲松孙志禹龙曼陈永柏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三峡水库
  • 5篇水库
  • 4篇溪河
  • 3篇藻类
  • 2篇蓄水
  • 1篇多样性
  • 1篇蓄水期
  • 1篇原位
  • 1篇藻类群落
  • 1篇藻类群落结构
  • 1篇生长速率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通量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小江
  • 1篇类群
  • 1篇回水区
  • 1篇季节演替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3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中国科学院重...

作者

  • 5篇郭劲松
  • 5篇李哲
  • 3篇方芳
  • 3篇陈永柏
  • 3篇龙曼
  • 3篇孙志禹
  • 2篇张利萍
  • 1篇高旭
  • 1篇蒋滔
  • 1篇谢丹
  • 1篇陈园
  • 1篇王琳
  • 1篇闫彬
  • 1篇王胜
  • 1篇冯婧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峡水库澎溪河消落区土-气界面CO_2和CH_4通量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水库近岸湿地(消落区)温室气体(CO2、CH4)产汇是水库温室气体效应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三峡水库支流澎溪河的白家溪、养鹿两处大面积消落区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6 9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对近岸消落区土-气界面CO2、CH4通量进行监测.白家溪消落区土-气界面CO2通量均值为12.38±2.42 mmol/(m2·h);CH4通量均值为0.0112±0.0064 mmol/(m2·h).养鹿消落区CO2、CH4通量均值分别为10.54±5.17、0.14±0.16 mmol/(m2·h).总体上,6 9月土-气界面CO2通量呈增加趋势,而CH4通量水平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消落区土地出露后植被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使得6 9月CO2释放通量的总体趋势有所增加.消落区退耕后,其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得到恢复,加之在土地出露曝晒过程中土壤透气性增强,使得消落区土壤对大气中CH4吸收氧化潜势增强.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明晰消落区土-气界面CO2、CH4产汇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哲张利萍王琳郭劲松高旭方芳蒋滔
关键词:三峡水库CO2CH4通量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澎溪河典型优势藻原位生长速率被引量:10
2014年
在澎溪河高阳平湖半封闭库湾对不同生长策略的5种代表性藻种进行原位培养实验,初步探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藻类原位生长速率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水位时期,CR型生长策略的湖北小环藻(Cyclotella hubeiana)和兼具C、R、S型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出现了正的生长速率特征,分别为0.128±0.006和0.210±0.010 d-1;高水位时期,湖北小环藻、CS型生长策略的空球藻(Eudorina sp.)、兼具C、R、S型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具有较大原位生长速率,分别为0.175±0.009、0.326±0.016和0.187±0.009 d-1;泄水期,湖北小环藻、空球藻以及卵形隐藻依旧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原位生长速率,分别为0.231±0.012、0.281±0.014和0.406±0.020 d-1,但S型生长策略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随着水库泄水水位持续下降而逐渐体现出优势.低水位期影响上述藻种原位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溶解性磷酸盐和水温.高水位时期影响显著的环境因素为颗粒态磷和研究水域最大风速.泄水期影响显著的环境因素为溶解性磷酸盐、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氮.忽略藻类随流输移产生的干扰,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的原位生长速率与同期藻类群落演替特征具有一定关联.
冯婧李哲闫彬张利萍郭劲松方芳张曾宇
关键词:三峡水库藻类
三峡水库开县消落区水域冬季蓄水期间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2008年12月三峡水库第一次试验性蓄水至172.8 m后,开县老县城区域被淹没呈水库特征,对蓄水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生生物生态及水体营养状态的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为了解172.8 m水位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环境的现状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09年1月和2009年12月冬季蓄水期间2次对包括汉丰湖在内的开县消落区水域4个样点藻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观测,初步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从生物角度评估了水域的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2次采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7属69种(含变种),优势种群均为甲藻和隐藻,2009年12月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低于2009年1月.藻类种群结构和污染指示种评价结果显示,冬季蓄水期间开县消落区各采样断面的营养水平属于中-富营养类型.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开县消落区水域冬季蓄水期间处于中污染状态.
郭劲松谢丹李哲陈园孙志禹陈永柏龙曼
关键词:三峡水库蓄水期藻类群落水质评价
三峡小江(澎溪河)藻类功能分组及其季节演替特点被引量:25
2011年
藻类功能分组(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以藻种生理生长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性机制为基础,在藻类生长的C-R-S策略分类基础上,对具有相同适应性特征的藻种进行分组,形成面向藻类集群生态属性的功能组别,便于更直接阐释生境变化对藻类集群的选择机制.本研究尝试将藻类功能分组运用到三峡库区小江(澎溪河)回水区的藻类群落演替中,将2007年5月~2009年4月间的藻类群落划分为26个藻类功能组.对各功能组的季节演替分析发现,J/F/H1/P/LO/LM/B/Y/G/C是小江回水区主要代表性功能组,MP/D/X1/X2/W1/W2等亦较为常见且占较大比重.2 a观测期间,各采样点间藻类功能组的演替序列基本相同,而2个观测整年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但若以C-R-S生长策略为基础对功能组季节演替过程进行归纳,发现2个观测年间藻类C-R-S生长策略的季节演替具有重现性:即S/CS型在春季形成优势,夏季汛期易出现CR/CS频繁交替的混生型群落格局,初秋出现短暂的S/CS型藻种占优的现象,从秋末开始逐渐向R/CR型生长策略的藻类群落演替,并在冬末初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演替成S/CS型群落格局.
李哲方芳郭劲松孙志禹陈永柏龙曼
关键词:三峡水库季节演替
三峡水库156m蓄水前后澎溪河回水区藻类多样性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解156 m蓄水前后三峡水库次级河流藻类多样性变化特征,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澎溪河回水区的藻类种群结构的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基于三峡水库水位调度特点,将监测期划分为蓄水前、中、后三个时段,即7-9月、10月、11月至翌年1月,应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对藻类多样性进行评价,通过Connell中度扰动假说理论结合优势藻种探讨蓄水过程水动力变化及藻类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7-9月蓄水前H'均值为3.466±0.317,10月蓄水期则降为3.246±0.338,而11月蓄水后高水位阶段H'均值上升为3.431±0.352.蓄水前澎溪河回水区具有河流型特征,流量与降雨作为主要的物理扰动因子影响水体扰动强度,进而引起多样性变化.10月蓄水期间水位突升、流量骤降导致水体扰动强度加剧,较蓄水前藻类多样性下降.自11月蓄水后的高水位阶段,降雨较小、流量趋于稳定,水体扰动降低,多样性回升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李哲王胜郭劲松孙志禹陈永柏龙曼
关键词:三峡水库蓄水藻类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