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90182)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欣崔日明王亮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大学大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实证
  • 3篇对外贸易
  • 3篇实证分析
  • 2篇政府支出
  • 2篇贸易风险
  • 2篇贸易条件
  • 2篇价格贸易
  • 2篇价格贸易条件
  • 2篇规避
  • 2篇风险规避
  • 2篇波动性
  • 1篇动态性
  • 1篇对外贸易风险
  • 1篇对外贸易模式
  • 1篇账户
  • 1篇中国价格
  • 1篇人民币
  • 1篇人民币汇率
  • 1篇人民币汇率波...
  • 1篇省际

机构

  • 7篇大连民族学院
  • 5篇辽宁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作者

  • 6篇张欣
  • 5篇崔日明
  • 2篇王亮

传媒

  • 3篇经济数学
  • 2篇亚太经济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本文使用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对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9月5日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拟合检验结论显示,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中存在的时变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来自MCMC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存在的非对称特征不同于在股票市场普遍发现的"放大利空,缩小利好"型的"杠杆效应",而是突出表现为"放大利好,缩小利空"。但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和强度较弱,这意味着央行在采取措施干预和管理汇率波动时,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且更应注意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及非对称类型。
张欣崔日明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波动性
政府支出能规避对外贸易风险吗?——来自“灵猫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
2012年
以"灵猫六国"等新兴经济体为样本,采用边界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等方法,从时间序列视角研究了一国政府支出与对外开放程度之间的长期影响关系,并验证了Rodrik(1998)提出的政府支出规避对外贸易风险假说的存在性.研究结果显示:除越南以外,其他五国的政府支出与对外开放程度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关系,但政府支出规避对外贸易风险假说仅在中国、印尼和南非三个国家成立.继Islam(2004)发现该假说在OECD国家不成立之后,本文的研究结论又表明政府支出规避对外贸易风险假说在"灵猫六国"等新兴经济体中同样也不具有普遍性.
张欣崔日明
关键词:政府支出风险规避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政府支出与对外贸易风险规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2012年
文章使用边界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等计量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1980-2008年间我国政府支出规模与对外开放程度之间的长期影响关系和关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政府支出规模与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影响关系,规避由贸易条件波动而引致的对外贸易风险是二者长期影响关系的内在关联机制,这一结论与Rodrik(1998)使用截面数据方法得到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这也意味着,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防范和抵御对外贸易风险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亮张欣
关键词:政府支出贸易风险风险规避
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演变的实证分析——来自SITC(Ⅱ)数据(1987-2012)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使用SITC(Ⅱ)四位数数据考察了中国1987年至2012年间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2012年与1987年相比,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动态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且,其它(非农)初级产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最强,大宗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次之,高价值农产品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最弱。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动态和演进的对外贸易模式理论更适合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张欣崔日明
关键词: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
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冲击持久性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价格贸易条件对经济增长、经常账户和贸易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而忽视了对价格贸易条件自身统计性质的研究。文章采用中值无偏估计方法对1980-2011年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冲击的持久性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估计结果显示: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序列服从近似单位根过程.价格贸易条件冲击的中值无偏半衰期为13.51年。这意味着,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冲击是长期的和持续性的.相关部门在应对价格贸易条件冲击时,不宜采用短期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储蓄调整政策。而应着眼于持续提高居民收入、积极培育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和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张欣崔日明
关键词:半衰期
价格贸易条件冲击与经常账户动态——基于时间序列分解视角的实证分析
2016年
本文使用B-N分解方法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序列的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进行了动态分离。研究结论显示:前者与经常账户正相关,后者与经常账户负相关。前者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后者,持久性冲击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反应更为敏感、记忆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从长期看中国存在HLM效应,政府在处理经常账户与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时,要加强对价格贸易条件持久性趋势变化的研判和预测,在政策干预力度考量和时机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持久性成分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时滞效应以及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记忆强度。
王亮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经常账户
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及其波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考察了1980~2010年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均值水平及波动性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价格贸易条件均值水平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推动作用,而且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和基于跨国数据所得出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与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的经验结论截然不同。这意味着我国在管理和干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过程中,不要忽视适度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和积极作用。
张欣崔日明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经济增长
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路径的收敛性检验
2012年
提出了强σ-收敛和弱σ-收敛等新的σ-收敛概念,并选择实际人均GDP自然对数标准差和实际人均GDP变异系数两个指标来度量σ-收敛性,运用DF-GLS单位根检验方法和ARFIMA模型,检验了强σ-收敛和弱σ-收敛在我国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存在性.检验结论显示:所研究的四个区域都不存在强σ-收敛特征,但均表现出显著的弱σ-收敛特征.
王亮
关键词:ARFIMA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