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2ZZ0002)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徐雷任清川黄世游叶珍珍何赛松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管端
  • 1篇电连接
  • 1篇电连接器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数学模型
  • 1篇突变
  • 1篇坡口
  • 1篇自适
  • 1篇桁架
  • 1篇桁架结构
  • 1篇相贯线
  • 1篇连接器
  • 1篇接触件
  • 1篇混合编程
  • 1篇贯通
  • 1篇焊接坡口
  • 1篇方管
  • 1篇仿真
  • 1篇编程
  • 1篇VB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徐雷
  • 2篇叶珍珍
  • 2篇黄世游
  • 2篇任清川
  • 1篇何赛松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焊接学报
  • 1篇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通用典型桁架结构管端切割数学模型及仿真
2013年
为提高桁架结构同类型部分切割的效率,以工程管桁结构为对象,整理出典型多体相贯结构进行参数化,在两管相贯相贯线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出空间K形接头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通用的典型多体相贯结构建模方法和步骤.该数学模型给出了实现各种典型多体相贯结构精确建模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模型处理贯通情况适应性差问题.通过实例仿真表明,模型计算精度高、通用性强、编程实现难度小,可用于桁架结构中多种典型多体相贯结构的建模.
任清川徐雷黄世游叶珍珍
关键词:相贯线
方管管端焊接坡口模型及加工工艺精度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一般用于加工圆管的五轴联动数控切割机床在加工方管时出现的加工工艺问题,相对传统的管、管模型,运用解析几何方法推导出了新的圆、方管空间相贯数学模型,提出了解决纵向轴补偿的"外接圆包络法",研究了适用于方管切割时切割角度的割炬位姿和两面角、坡口角等相关参数的数学模型,解决了方管相贯线拐点处坡口处理难题,提出了对带突变的切割轨迹的精度进行控制的自适应分点法和突变位置速度的控制处理方法,并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多功能数控管道切割机床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任清川徐雷何赛松黄世游
关键词:方管焊接坡口
基于VB与Matlab混合编程的电连接器接触件优化设计
2014年
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触件的结构设计,为了快速、有效地优化接触件的结构,提出了一个基于接触件结构形式分类的接触件优化设计系统。以圆柱式直开槽接触件的优化设计为例,以电连接器接触件分离力尽量大、插入力尽量小、特性阻抗变化的百分数要尽量小,以及电压驻波比要尽量小为目标函数,通过局部灵敏度分析提取簧片长度、簧片厚度以及开槽宽度为约束条件,建立电连接器接触件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B调用Matlab进行求解,方便、快捷地得到接触件的优化结果。
叶珍珍徐雷王强
关键词:接触件优化设计MATLABV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