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20)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于布为薛庆生赵华平俞红丽董榕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切口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镇痛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疼痛
  • 2篇切口痛
  • 2篇脑源性
  • 2篇脑源性神经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芬太尼
  • 1篇调神
  • 1篇学科
  • 1篇乙酰唑胺
  • 1篇抑制剂
  • 1篇异丙酚
  • 1篇诊疗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篇于布为
  • 5篇薛庆生
  • 2篇赵华平
  • 1篇傅舒昆
  • 1篇董榕
  • 1篇赵仲柏
  • 1篇俞红丽
  • 1篇陈蕾
  • 1篇陈利海
  • 1篇黄东越
  • 1篇朱倩林
  • 1篇范秋维
  • 1篇姜慧丽

传媒

  • 4篇上海医学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Journa...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Neuros...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新发现的双孔钾通道-TRESK 在疼痛及全身麻醉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TRESK是最近新发现的一种双孔钾通道,其在基因、分子结构、生理药理学特性方面不同于其他类别的双孔钾通道。本文总结了TRESK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推测TRESK有可能通过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参与了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发生,是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的作用靶点,有可能通过对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激活影响记忆,从而参与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的术后遗忘效应。对TRESK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揭示某些病理生理状态的内在机制。
黄东越于布为范秋维
关键词:双孔钾通道钙调神经磷酸酶背根神经节
瑞芬太尼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对于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以期改善瑞芬太尼麻醉及其术后疼痛管理的质量。方法100例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Ⅰ组,术中以芬太尼维持麻醉;Ⅱ、Ⅲ、Ⅳ、Ⅴ组分别在术中以瑞芬太尼0.05、0.15、0.25、0.35μg·kg-1.min-1维持麻醉的机械性。术前指导患者掌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泵的使用。术后以vonFrey纤毛测定仪测定距离手术切口3cm处皮肤的机械性痛阈,以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记录麻醉期间和术中、苏醒拔管后的循环指标,患者苏醒即刻、苏醒后30、60、90min以及2、4、6、24h的VAS评分和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以及术后24h吗啡用量和PCA泵使用情况。结果苏醒即刻,各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值均<0.05),Ⅰ组显著低于其余4组(P值分别<0.05、0.01);苏醒后30min,Ⅱ组显著低于Ⅳ、Ⅴ组(P值均<0.01),Ⅲ组显著低于Ⅳ组(P<0.05)。苏醒即刻和苏醒后30、60、90min及2、4h,Ⅰ组机械性痛阈值均显著高于其余4组(P值分别<0.01、0.05);苏醒后6h,Ⅰ组显著高于Ⅲ、Ⅳ、Ⅴ组(P值分别<0.01、0.05)。Ⅱ、Ⅳ组苏醒后24h的吗啡消耗量显著多于Ⅰ组(P值均<0.05)。Ⅰ、Ⅱ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Ⅲ、Ⅳ、Ⅴ组(P值均<0.01)。结论术中持续输注相对大剂量的瑞芬太尼可增加术后对疼痛的敏感性,使患者对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量增大。
俞红丽董榕薛庆生傅舒昆于布为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术后镇痛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对切口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ACT)对大鼠切口痛行为的影响。方法所有大鼠术前6天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假手术+ACT组、切口痛组、切口痛+ACT低剂量(2.25μg)组、切口痛+ACT高剂量(22.5μg)组,每组16只。按照Brennan法建立切口痛模型。ACT和生理盐水均在术后d 1鞘内给予。分别于术前d1(基础值)、术后d 1(给药前,给药后30、75、120、165、240min)测定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并予比较。结果切口痛术后d 1(给药前)与基础值相比TWL、MWT均明显降低(P<0.05);鞘内给予高剂量ACT,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30、75、120 min TWL升高(P<0.05),但不影响大鼠的MWT;与切口痛组相比,切口痛+ACT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75、120 min TWL明显增高(P<0.05)。结论鞘内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ACT部分缓解了切口痛大鼠的热痛觉过敏,但是对机械痛觉过敏没有影响,提示碳酸酐酶可能参与了切口痛的热痛敏过程。
韩潞潞赵华平薛庆生于布为
关键词: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Γ氨基丁酸痛阈
甘氨酸转运体-1对芬太尼诱导的切口痛觉敏化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甘氨酸转运体-1在芬太尼诱导的切口痛觉敏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鞘内成功埋管2周后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为190。230g,以Brennan法制作动物切VI痛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NS+NS(皮下生理盐水+鞘内生理盐水)组、NS+Sar(皮下生理盐水+鞘内肌氨酸)组、Fen+NS(皮下芬太尼+鞘内生理盐水)组和Fen+Sar(皮下芬太尼+鞘内肌氨酸)组。每组各10只大鼠.通过热辐射刺激和yonFrey机械刺激进行痛行为测定,记录手术前(基础值),术后第1、2、3、4、5、6、7天大鼠的热痛和机械痛阈值,分别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基础值比较,术后第1天4组大鼠痛阈均明显降低,术后每天逐步升高。热痛和机械痛阈值以Fen+NS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NS+Sar组热痛和机械痛阈值最高,Fen+Sar组与NS+NS组(P〉0.05)差别不大。结论:芬太尼加重切口痛大鼠的痛觉敏化,该作用可被甘氨酸转运体-1抑制剂——肌氨酸减轻.提示甘氨酸转运体-1功能变化可能参与了芬太尼痛觉敏化作用机制。
陈蕾姜慧丽薛庆生陈利海于布为
关键词:痛觉敏化芬太尼
TRPV1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作为一类与痛觉传递有密切联系的膜通道性受体,在介导炎性痛、内脏痛、癌痛甚至痛觉敏化等多种疼痛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其生理学特点和调控痛觉的机制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如辣椒素等TRPV1激动剂、拮抗剂甚至相关药物的研制也有一定成绩,进一步思考如何合理运用RNAi等新型介入技术开发TRPV1在疼痛缓解上的潜在效能必将为临床疼痛的针对性治疗开辟一条新道路。
朱倩林于布为
关键词:TRPV1疼痛RNA干扰
MECHANISM OF ANALGESIC EFFECTS OF PROPOFOL ON INCISIONAL PAIN:A RAT MODEL STUDY
2009年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role of propofol in controlling incisional pain and its potential effects on the spinal opioid receptor expression. Methods A postoperative model of nociception was established in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ighing 200-250 g. A total of 96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8 groups. All drugs were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either 5 min pre-operation or 5 min post-operation.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systemic propofol were demonstrat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a cumulative pain score (CPS). After that, the lumbar enlargement of the spinal cord was removed to evaluate the mRNA level of the μ-opioid receptor (MOR) and δ-opioid receptor (DOR) by RT-PCR. Results CPS and DOR mRNA express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operation. Both propofol post-treatment and propofol pre-treatment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of the increased CPS and the expression of DOR mRNA evoked by pain stimulation. Interestingly, propofol pre-treatment had a more pronounced effect in decreasing CPS and the expression of DOR mRNA. Furthermore,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dose-dependent. MOR mRNA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operation in all animals and propofol treatment had no impact on it. Conclus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suggest that propofol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adjunct in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Systemic propofol induces an analgesic effect on acute incisional pain in a dose-dependant manner, and this effect is mediated in the spinal cord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pinal DOR.
黄志华宋晓星胡炯于布为
关键词:异丙酚老鼠切口镇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在大鼠切口痛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切口痛大鼠疼痛的影响,以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rkB通路在切口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7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切口痛(I)组、K252a+切口痛(K+I)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切口痛(D+I)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K+I组和D+I组分别于切口痛模型制备前30 min鞘内注射K252a 1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和0.01%DMSO 10μL+PBS 10μL,并用PBS 10μL冲管,I组接受同样的处理但鞘内不予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前(0 d)和术后1、3、5、7 d采用von Frey纤毛法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值,采用热辐射法检测大鼠热痛阈值的变化。结果 I、D+I和K+I组术后1、3 d时的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同组0 d时(P值均<0.01)。术后1、3 d时,K+I组与I组、D+I组机械痛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组术后1、3、5 d时及D+I组术后1、3 d时的热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同组0 d时(P值均<0.01)。术后1 d时,K+I组与I组、D+I组热痛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鞘内注射K252a可以减轻切口痛引起的大鼠疼痛行为学改变,BDNF-TrkB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切口痛的形成机制。
赵华平韩潞潞薛庆生于布为
关键词:切口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热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钾氯共转运体2信号通路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糖尿病大鼠机械性痛阈、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钾氯共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以了解BDNF-TrkB-KCC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神经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22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10只分别于链脲霉素(STZ)注射前及注射后1、2、4周检测其机械性痛阈;上述时间点各取3只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DNF、KCC2的表达。第二部分:取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0.9%氯化钠溶液组、STZ+K252a组、STZ+K252a溶剂组,每组10只。STZ注射4周后,STZ3组分别予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K252a10μg/10μL、K252a的溶剂(0.01%二甲亚砜)10μL,每天1次,连续4d。分别于给药前30min及末次给药后30min,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腰膨大脊髓背角BDNF、KCC2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STZ注射后2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升高(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升高(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第二部分:鞘内给药后,STZ+K252a组机械性痛阈值较给药前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K252a溶剂组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Z+K252a组BDNF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K252a溶剂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K252a组KCC2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
赵仲柏薛庆生于布为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机械痛敏
《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出版
2012年
本书主编李兆申教授为国家重点学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本书主要介绍当前国内、外公认的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基本规范,主要内容分为3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消化内镜的基本设置和消毒,第二章主要介绍内镜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第三章主要介绍各种内镜诊疗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消化内镜出版重点学科主任委员诊疗工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