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2MS0721)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李超李畅游史小红赵胜男冀鸿兰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包头市水文勘测局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弯道
  • 4篇黄河
  • 4篇河冰
  • 2篇遥感
  • 2篇泥沙
  • 2篇取水口
  • 2篇黄河内蒙古段
  • 2篇干渠
  • 1篇动力学
  • 1篇悬移质
  • 1篇悬移质泥沙
  • 1篇盐溶液
  • 1篇遥感数据
  • 1篇引黄
  • 1篇引黄灌区
  • 1篇引气
  • 1篇引气剂
  • 1篇淤积
  • 1篇运动特性
  • 1篇沙量

机构

  • 9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包头市水文勘...

作者

  • 8篇李超
  • 6篇李畅游
  • 3篇史小红
  • 2篇赵胜男
  • 1篇赵振亚
  • 1篇冀鸿兰
  • 1篇孙标
  • 1篇宋小园
  • 1篇姬宝霖
  • 1篇申向东
  • 1篇李红芳
  • 1篇李彦杰

传媒

  • 2篇泥沙研究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3S技术的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演变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揭示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形态大尺度、长序列的演变规律,选取典型河段蒲圪卜—岔河口为研究对象,以1995—2013年4期(1995年、1999年、2006年和2013年)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3S技术,结合RTK实测数据,对不同年份129个测量断面的河道平面摆动及河槽宽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S技术解译的河道形态与实测河道形态吻合较好,1995—2013年研究区河槽宽度在波动中呈萎缩趋势,2013年与1995年相比主河槽宽度平均萎缩了32.24 m,变化率为-9%;弯道处多次出现裁弯取直,河床地质条件、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及河道形态是影响河道演变的重要因素;相比于基岩河床,砂质河床的河槽宽度变化率较大,变化幅度为-12%^-33%;昭君坟断面较明显的河槽萎缩是受南岸库布其沙漠及上游"十大孔兑"入黄沙量增加的影响。
赵水霞李畅游李超史小红孙标赵胜男
关键词: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演变遥感数据
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悬移质泥沙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对总干渠各断面不同灌水周期和流量下悬移质泥沙进行采样,分析了总干渠悬移质泥沙量沿程变化及颗粒级配,计算了不同粒径泥沙的沉速和起动流速。结果表明,总干渠的悬移质泥沙80%以上为粒径小于0.062mm的冲泻质,除第一灌水周期初始开泵外,悬移质泥沙量沿程基本保持不变,且在大流量下略有增加,含沙量大小与流量相关,悬移质泥沙计算起动流速小于实测流速。因此,悬移质泥沙在正常灌水情况下会被水流输移到下游,在总干渠不发生沉积;而防治大颗粒的推移质泥沙在渠道淤积才是解决总干渠泥沙问题的关键所在。
李超于健李伟帅高兰仲崔瑞军
关键词:泥沙淤积悬移质起动流速推移质
河流弯道取水口河冰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2013年
为保障河流弯道取水口在冰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黄河内蒙古段某电厂弯道取水口为研究对象,研究建立了河流弯道取水口河冰动力学模型。研究主要分为实体模型试验、数学模型开发及调试、优化排冰方案3个步骤。实体模型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弯道取水口处水流的运动特性及其对河冰运动的影响,分析河冰在弯道处的运动规律及积累过程;数学模型主要包括水流非恒定流模型和冰动力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河冰的运动情况来不断优化和完善数学模型;优化排冰方案是通过运行不同的导冰筏设计方案确定出合理的设计结构,最终提出针对不同弯道取水口的合理、有效的排冰模式。
修海峰李超
关键词:水动力学模型河冰取水口弯道河流
黄河(内蒙古段)弯道卡冰过程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野外观测发现天然河流弯道处是封河期最易形成卡冰结坝的位置,冰坝的形成会壅高上游水位,严重时发生凌洪灾害。因此,研究弯道处卡冰过程,分析卡冰结坝机理是河冰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中,通过对2013—2014年冬季不同形态弯道河冰过程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各种形态弯道卡冰结坝的过程、特性。基于二维Dyna RICE河冰动力学模型对三湖河道弯道表面冰输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弯道卡冰位置常发生在弯道出口河面束窄处,弯道处上游流凌密度、上游及下游的水力条件和河道形态是影响弯道卡冰结坝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确定冰坝初始形成位置,为进一步提出防凌减灾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李超李畅游李红芳
关键词:黄河弯道
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抗冻性不足是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轻骨料混凝土弹性能力大,抗冻胀能力强,可以缓解水工建筑物的抗冻性。笔者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灰比、引气剂掺量变化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降低,随着引气剂含量的增长,抗冻性先增大后减小。另外还研究了不同冻融介质(水和盐溶液)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灰比较大的轻骨料混凝土,在清水中的冻融破坏优于盐溶液的破坏。
赵振亚姬宝霖宋小园申向东
关键词:抗冻性水灰比引气剂盐溶液
黄河什四份子弯道河冰生消及冰塞形成过程分析被引量:27
2017年
什四份子弯道因其特殊的河道形态及地理位置而成为黄河内蒙古段易发生冰塞断面。通过对2014—2015年冬季该段野外冰情监测及水文、气象资料分析,结合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研究了什四份子弯道河冰生消及冰塞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野外观测结合遥感影像解译能够准确地反映河冰的时空特性。该河段弯道凹岸处冲积岸冰及凸岸静态岸冰的生长,极大地束窄了河面宽度,降低了水流的输冰能力,而使其成为初始卡冰位置;冰盖至此向上游发展,弯道下游因来冰量减少和上下游水力坡度增大而形成清沟;受弯道径向水流方向改变及弯道螺旋流的影响,导致冰花在冰盖下主槽与滩地的交界处堆积;稳封期受气温升降变化使得冰盖表面冻融交替,冲积冰反射率增大,后期解译的遥感影像中平滑岸冰面积较初始封河期增加。
赵水霞李畅游李超史小红赵胜男
关键词:黄河遥感冰塞
引黄灌区总干渠挟沙能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引黄灌区挟沙能力特性研究一直是泥沙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包头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总干渠挟沙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总干渠挟沙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流量、悬沙中值粒径、来水含沙量。总干渠挟沙能力沿程变化规律是离泵站出水口越近挟沙能力越大;时间变化规律是春灌期挟沙能力小于其他三个灌水期的挟沙能力,秋灌期挟沙能力最大。总干渠挟沙能力在春灌初期小于来水含沙量;其他时段挟沙能力大于来水含沙量。
李彦杰李畅游李超史小红
关键词:含沙量挟沙能力引黄灌区
弯道取水口河冰运动特性及导冰筏优化设置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DynaRICE二维河冰模型模拟弯道及其取水口附近的水面冰运动和堆积过程,探讨弯道取水口导冰筏的优化设计。该模型耦合了水动力方程和冰动力方程,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对水动力方程和冰动力方程进行求解。模拟得到弯道取水口处水流水力特性、不同角度导冰筏下河冰运动规律及其受力情况。结果表明河冰靠弯道凹岸一侧运动,并在取水口附近及其下游堆积,横向环流对河冰运动影响可忽略,取水口上游设置角度和长度合理的导冰筏可有效阻止河冰进入引水渠。但是,下游也需设置导冰筏来防止河冰在取水口下游堆积及向上游延伸到取水口。
李超李畅游SHEN Hung Tao
关键词:弯道取水口横向环流
黄河内蒙古段冰封期泥沙输移特性与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与畅流期相比,河冰的存在改变了河道的水位、流量、流速分布、泥沙浓度等参数,进而影响水流的输沙能力及河道演变。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段冰封期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冰盖对水深、流速的影响。同时根据水文站多年资料分析,探讨了冰封期黄河内蒙古段泥沙特性及输移规律。指出冰封期泥沙浓度随着流凌开始降低,在冰封期达到最低,冰封期浓度值比畅流期小5-20倍,输沙量小2-15倍,开河后逐渐增大,且泥沙颗粒的中值粒径D50值大于畅流期的。本研究对黄河冰封期的泥沙输移规律以及河道演变提供一定的参考。
宋本辉李畅游李超冀鸿兰
关键词:黄河冰封期泥沙输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