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C51017)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学振王洪泉杨清芝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重庆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民族
  • 3篇老舍
  • 2篇战时
  • 2篇情结
  • 2篇主义
  • 2篇文学
  • 2篇民族情结
  • 2篇民族主义
  • 2篇抗战
  • 2篇抗战时期
  • 1篇新华日报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战争
  • 1篇中国文学
  • 1篇日报
  • 1篇世界主义
  • 1篇退隐
  • 1篇旗人
  • 1篇重庆文学

机构

  • 9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 9篇王学振
  • 1篇杨清芝
  • 1篇王洪泉

传媒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承德民族师专...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华日报》的文艺专刊《星期文艺》被引量:3
2011年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王学振
关键词:《新华日报》
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2008年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意义的民族主义在中国萌生,甲午战后,更是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狂飙巨澜,由此造成了文学观念、文学传统、文学体制、文学语言、文学传播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开始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巨大转型。
王学振
关键词:民族主义文学转型
老舍笔下的旗人形象
2008年
作为一位满族作家,老舍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旗人形象。这些旗人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吃着"铁杆庄稼"、讲究规矩礼节和吃喝玩乐的老派旗人;失去了旗人的体面和尊严、借着洋人的势力满足其贪欲的新派旗人;既吸取了满族文化优长,又扬弃了其消极面的正派旗人。通过这些旗人形象的塑造,老舍艺术地再现了清王朝"残灯末庙"时节作为王朝统治基础的八旗制度的衰朽和旗人社会的分化,由此揭示了清王朝走向崩溃的历史必然性。透过这些旗人形象,我们可以发现老舍对本民族文化既批判又眷恋的复杂情感。
王学振
关键词:老舍旗人满族
徐中玉先生抗战时期的民族文学理论被引量:6
2009年
抗战时期,徐中玉先生对民族文学的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民族文学理论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基础,同时又具备国际主义、民主主义、启蒙主义等新的质素,切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民族文学的种种误解。他在民族文学题材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切实而深入,超越了当时一般民族文学理论的空疏浮浅。
王学振
关键词:抗日战争
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论重庆土家族作家群的小说创作被引量:2
2010年
重庆土家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创作群体。重庆土家族小说作家的创作各有特色,却又表现出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的共同特点:就民族情结而言,他们的优秀之作不但表现了土家族的风物风情和性格心理,而且在语言上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就开放情怀而言,他们表达了土家人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变革欲求,对民族性中的负面因素进行了冷峻的解剖和批判;他们继承了土家族文学中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却又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进行了艺术方面的多元创造。
王学振
关键词:重庆文学小说创作民族情结
“武”的退隐和“侠”的张扬:论老舍与侠文化被引量:9
2009年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王学振
关键词:老舍侠文化国民性
抗战时期的民族文艺运动被引量:1
2010年
在抗战时期,曾经出现一个多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民族文艺运动。官方试图将其引导到文化统制的轨道上去,但由于众多自由文人和进步文人的参与,这一运动已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具备了民主主义、启蒙主义、国际主义等新的质素,没有重蹈30年代初期的"民族主义文艺"和30年代中期的"民族文艺"的覆辙,官方的图谋因此落空。
王学振
关键词:抗战文艺运动民族文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主义关联
2011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倾向是复杂的,它以个人为本位,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世界主义(人类主义)色彩,但仍然与民族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关联。从兴起的原因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从发展的结果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民族主义的高涨;从运动的特点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个人为本位,并具有一定的世界主义(人类主义)倾向,但它所推崇的"个人"和"自我",绝对不是执著于一己痛痒的"个人"和"自我",它所关注的"世界"和"人类",也绝对不是完全超越了民族、国家的"世界"和"人类"。
王学振杨清芝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个人主义民族主义
老舍的民族情结和国家关怀——以《正红旗下》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老舍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情结,又具有强烈的国家关怀:作为一个旗人,他时刻反思着满族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又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红旗下》是能够同时体现老舍民族情结和国家关怀的典范文本。
王洪泉王学振
关键词:《正红旗下》老舍民族情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