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202)
- 作品数:92 被引量:1,223H指数:22
- 相关作者:梁川朱波张信宝王道杰王玉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趋势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了小江流域1987,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分析了1987~2000年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类型之间相互转移,并应用马尔柯夫概率模型对小江流域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3年来小江流域耕地、林地以及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均显著增加,其中耕地增加最为显著,由1987年的345.1km^2增加到2000年的398.7km^2。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很快,年均变化速度达0.49%;对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城乡工矿用地的年均变化速度最大,年变化率达3.52%,其次为耕地和水域。增加的耕地主要来自草地、林地和水域;林地中除部分转化为耕地外,由12.64%的林地退化成草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基本保持不变。到2015年,小江流域耕地、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和比例将会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和比例将会下降。
- 贾松伟韦方强崔鹏
- 关键词: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
- 锌、镉在紫色土中的竞争吸附被引量:42
- 2006年
- 研究了3种紫色土及2种黏土矿物对Zn、Cd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中性紫色土中Zn、Cd的吸附特点相似,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7.9,104.7mg/kg;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先快后慢,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与Elovich方程,快速吸附段的吸附量与易解吸量相近,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为交换吸附;慢速吸附段的吸附量与难解吸量相近,且满足Elovich方程,可能属于深层吸附或专性吸附,3种紫色土及2种黏土矿物对Zn、Cd的吸附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CEC与最大吸附量显著相关,表明紫色土对Zn、Cd的吸附机理为交换吸附所控制.Zn、Cd共存时吸附速度与吸附量降低,表明二者对吸附位的竞争,竞争吸附服从质量作用定律,高浓度者占优,高浓度Zn对Cd的吸附有明显抑制,完善的土壤重金属阈限指标应包含复合污染的考虑.
- 朱波汪涛王艳强高美荣青长乐
- 关键词:吸附-解吸ZNCD紫色土
- 川中丘陵区桤柏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动态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对川中丘陵区的10、15、20、25a桤(Alun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MPAC)和30a纯柏林的土壤(0-15cm和15~30cm)土壤有机质(SOM)的时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年龄段SOM的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也各不相同,在15a左右各样地的SOM含量无显著地差异(P〉0.05),20a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25a时仅有亚表层存在显著差异,30a纯柏林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②在桤柏混交林的生长过程中,SOM含量在158之前显著增加(P〈0.01),15a后呈缓慢下降趋势;30a纯柏林阶段,0—15cm和15—30cm的SOM含量分别比10a的显著增加了80.38%和78.42%,但比15a的显著下降了29.16%和53.37%。SOM动态表明桤柏混交林的土壤肥力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且随人工林的发育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 吴鹏飞朱波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桤柏混交林土壤有机质
- 水电工程施工物料优化调配的模糊约束模型及应用被引量:6
- 2008年
- 水电工程物料运输很大程度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费用和工期控制,建立物料调配数学模型,有利于物料调配决策.施工物料调配模型的约束条件是由施工计划确定的,但是施工计划往往是不精确的,因而需要考虑调配模型约束条件的模糊性.在物料调配模型中加入模糊约束条件,建立模糊约束的施工物料调配模型,能克服确定型物料调配模型刚性的缺点.在求解模糊约束物料调配模型时,引入三角模糊数排序准则,使得变换后的模型约束条件少,算法简单.模型在工程实例中得到验证,结果合理,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 晋良海梁川许光祥
- 关键词:三角模糊数
-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破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赋存的产沙记录被引量:31
- 2007年
- 根据泥沙的137Cs和黏粒含量变化,厚28.12m的云台山沟坝库沉积剖面,区分出44次洪水沉积旋迴.剖面中部旋迴27的137Cs含量最高,加权平均值12.65Bq·kg-1,为1963年沉积;向上、向下137Cs含量逐渐降低,次顶部旋迴2.15Bq·kg-1,底部旋迴0.92Bq·kg-1.通过坝库修建、运行历史,旋迴泥沙137Cs含量的变化,次洪水产沙量和降水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这些洪水沉积旋迴的对应暴雨.云台山沟1960~1970年期间,共发生产沙洪水44次,产沙2.36×106m3.年产沙次数1~10次不等,1961~1964年为多雨年份,秋季降水多,年产沙洪水7~10次;1960,1965~1969和1970年为少雨年份,每年仅1~3次洪水.年均产沙模数1.29×104t·km-2·a-1,略高于甘谷驿水文站以上的延河上游的同期产沙模数1.11×104t·km-2·a-1,略低于相邻的纸坊沟1980年前的实测产沙模数1.40×104t·km-2·a-1.年产沙模数和汛期降水量(6~9月)相关较好.
- 张信宝温仲明冯明义杨勤科郑进军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产沙量
-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产流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36
- 2006年
-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四川盆地紫色土坡耕地产流特征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大雨强情况下,起始产流时间受坡度影响不明显;在小雨强时,起始产流时间随坡度的增加而缩短。小雨强下坡度对起始产流时间的影响可用幂函数表示,相关性显著。(2)裸地径流强度明显大于农地,且变化剧烈;(3)大雨强下坡度对径流系数的影响显著,并存在临界坡度:裸地介于10°~15°,农地约为20^。
- 王先拓王玉宽傅斌王勇强王道杰
-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紫色土产流特征
- 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特征——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被引量:3
- 2006年
- 云南小江流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为揭示其侵蚀机理及探索有效治理方法,对其典型土壤——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展了人工降雨产流产沙试验,并运用水分测定仪(TRA SE 6050X 1 TDR)对土壤水分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灌草地蓄水拦沙能力最强,坡耕地(坡式梯地沿等高线开挖垄沟种植花生)次之,裸坡地最弱;同种利用类型土壤不同土层传输水分和吸收水分能力不同;在较大雨强(0.61 mm/m in)且充足降雨条件下,小江流域燥红土地表产流特征经历了以超渗产流为主、超渗产流和饱和产流同时进行、以饱和产流为主的3个阶段。
- 王道杰崔鹏王军朱波王玉宽
- 关键词:燥红土土地利用类型人工降雨土壤水分变化土壤侵蚀特征
- 基于混沌相空间技术的输沙量预测BP网络模型被引量:3
- 2007年
- 影响输沙量演变规律的前期因素比较多,且难于确定和提取,这就造成对输沙量的拟合和预测精度较低。在对输沙量时间序列混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嵌入相空间来确定前期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混沌相空间技术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既能考虑到影响输沙量时间序列的动力因子,又能解决网络的输入单元数确定的困难和利用神经网络超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通过对龙川江流域控制站月输沙量的拟合与预测表明其结果合理,预测精度较高。
- 张先起梁川刘慧卿
- 关键词:河流泥沙工程学混沌输沙量神经网络相空间
- 溪洛渡水电工程拦沙对三峡水库富营养化潜在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从泥沙吸附的角度,探讨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拦沙对三峡水库溶解性磷负荷的影响。2006年11月在金沙江、长江干流和支流岷江、沱江采集了淤积泥沙和水样,测定了泥沙的全磷、有效磷和磷固定量及水的溶解性磷等指标。岷江和沱江泥沙的有效磷含量远高于金沙江和长江干流,反映了四川盆地支流的磷污染较干流严重;干流泥沙的有效磷含量向下游呈增加和磷固定量向下游呈减少的趋势,反映了干流泥沙沿途不断吸附四川盆地支流汇入干流中的溶解性磷,磷固定能力有所降低。根据金沙江宜宾与长江朱沱泥沙的有效磷含量和磷固定量,金沙江来沙年吸附溶解性磷分别为382和6885t,分别相当于朱沱站的2.6%和46.8%。溪洛渡水库拦蓄泥沙,金沙江来沙吸附长江于流溶解性磷的量将有所减少。水库投入运行后的前50年,以有效磷含量计,金沙江来沙的磷吸附量占朱沱年溶解性磷总量的比例从2.6%降至1.0%;以磷固定量计,从46.8%降至17.4%。长江干流进入三峡水库的年溶解性磷总量有可能增加1.6%~29.4%。金沙江来沙降低三峡入库磷负荷的实际功能,可能介于有效磷含量和磷固定量的计算值之间,具体值还需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 张信宝曹植菁艾南山
- 关键词:拦沙磷三峡水库富营养化
- 基于混沌相空间技术的流域产流预测模型被引量:1
- 2008年
- 在对流域产流时间序列混沌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嵌入相空间来确定前期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混沌相空间技术的BP网络模型。对黄河某支流控制站月径流量的拟合与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合理,精度较高。
- 张凌杰张先起谢海燕
- 关键词:混沌相空间BP网络月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