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204)

作品数:30 被引量:777H指数:18
相关作者:沈珍瑶刘瑞民丁晓雯杨志峰伍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4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污染
  • 8篇长江
  • 7篇河流
  • 7篇长江上游
  • 6篇点源
  • 6篇非点源
  • 5篇点源污染
  • 5篇非点源污染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信息系统
  • 4篇输出系数模型
  • 4篇土地利用
  • 4篇不确定性
  • 4篇城市
  • 4篇大宁河流域
  • 3篇遗传算法
  • 3篇三峡水库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水库

机构

  • 32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2篇沈珍瑶
  • 9篇刘瑞民
  • 8篇丁晓雯
  • 8篇杨志峰
  • 6篇杨晓华
  • 5篇伍星
  • 4篇王红瑞
  • 4篇郦建强
  • 3篇禹雪中
  • 3篇余红
  • 3篇李洁
  • 3篇陈强
  • 2篇彭期冬
  • 2篇唐阵武
  • 2篇牛军峰
  • 2篇刘芳
  • 1篇冯精兰
  • 1篇刘鸿亮
  • 1篇张可刚
  • 1篇钟德钰

传媒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区域分异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长江上游地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等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为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西藏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覆被最不稳定,但土地利用程度增幅非常小.青海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虽然期间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但土地利用程度有所下降.其余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都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四川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程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云南、陕西和贵州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程度变化的趋势和幅度都基本相似.虽然湖北、甘肃和重庆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幅度不大,但土地利用程度却有明显地提高.
伍星沈珍瑶刘瑞民
关键词:长江上游区域分异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
基于GIS的大宁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评价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view 3.3为分析平台,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等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获取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和侵蚀强度,对大宁河流域的土壤流失量进行了定量化分析.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坡度及土壤类型对土壤流失的影响,对水土流失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大宁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壤侵蚀模数小于101.73 t·km^-2·a^-1,总体上水土保持良好;不同用地类型上,旱地的土壤侵蚀较草地严重,而草地又较水田的严重;不同坡度等级中,15°-25°上土壤侵蚀强度最强,3°-8°上土壤侵蚀强度最弱;各种土壤类型中,黄褐土的侵蚀强度最重,山地草甸土最轻.
范丽丽沈珍瑶刘瑞民
关键词:土壤流失方程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侵蚀大宁河流域
城市绿地补偿理论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
城市绿地补偿在城乡开发、城市规划等许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城市绿地补偿的概念、方法和原理。针对补偿方法中的支付费用法,对不同城市绿地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以上海市为例,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对城...
丁晓雯王红瑞李洁沈珍瑶
关键词:城市绿地货币化
文献传递
非点源污染不确定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滞后性、复杂性等特点,不易控制和治理。围绕非点源污染不确定性的来源、分类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对国内外非点源污染不确定性的研究进行概括。国外对于非点源污染不确定性问题研究较多,但是不够系统,国内则基本未见报道,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对非点源污染不确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余红沈珍瑶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不确定性
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利用1970,1980,1990和2000年4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阐述了长江上游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此特征决定了该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1970—2000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林地转变为草地,草地转变为荒地和水域,耕地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研究区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类开发活动和宏观政策的制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伍星沈珍瑶刘瑞民
关键词:长江上游转移矩阵驱动力
三峡水库主要支流沉积物的磷吸附/释放特性被引量:45
2008年
以三峡水库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为对象,通过连续提取法分析4种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模拟研究了pH和温度对不同沉积物磷吸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均以无机磷为主(占总磷含量的59.29%~78.82%),其中钙结合态磷(Ca-P)含量大于铁/铝结合态磷(Fe/Al-P).上覆水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中性条件下磷释放量最低,酸性条件下由于占优势的Ca-P大量溶解导致磷释放量大于碱性条件,因此,水体酸化易增加三峡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的磷释放风险.pH值变化亦明显影响沉积物对于磷的吸附,pH在6~8范围内,4种沉积物对于磷的吸附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吸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江>大宁>寸滩>香溪.偏酸性条件(pH<6)下过多的H+与固体表面竞争溶解态活性磷(SRP);偏碱性条件(pH>8)下大量的OH-与SRP竞争沉积物表面的吸附位,故这一pH值范围内(pH<6或pH>8)磷的吸附量明显减少.磷在4种沉积物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不同温度下(278K、293K、303K)沉积物对P的吸附均符合修正后的Langmuir模型,标准吸附热为18.92~46.63kJ·mol-1,其中,磷从水体分配到大宁河沉积物中的标准吸附热最大.
王颖沈珍瑶呼丽娟牛军峰
关键词:沉积物
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42
2007年
利用1980年、1990年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 Info和Arc View以及Fragstats(栅格版),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1980~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林地和耕地大幅度减少,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林地转化为草地和耕地、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草地、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地。通过对该区斑块类型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离度和破碎度较大,而耕地、林地和草地在宏观政策和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分离度和破碎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通过对景观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整个区域景观结构日趋破碎,景观异质性也逐渐提高,土地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发展。长江上游地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强烈,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程度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景观生态效应。可通过调整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使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建设及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伍星沈珍瑶
关键词:长江上游
水资源稀缺条件下的水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21
2006年
水资源价值评价是水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水资源短缺条件下,水资源的价值计算显得尤为重要。在综述国内外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模糊-灰色关联分析复合的水资源价值模型,并用其对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价格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目前各类现行水价均低于其计算所得的实际价值。
彭晓明王红瑞董艳艳张可刚
关键词:水资源价值
再悬浮持续时间对沉积物中PAHs释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溶解度低,疏水性强,容易被颗粒物吸附,并随其在沉积物中积累.蓄积在沉积物中的PAHs在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考察再悬浮持续时间对沉积物中PAHs释放的影响,采用沉积物再悬浮模拟装置在0.2和0.5N/m2剪应力的水动力条件下对长江武汉段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PAHs的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悬浮过程的持续,总悬浮颗粒物中PAHs浓度增加,0.5N/m^2下(37%)∑PAHs浓度增幅较0.2N/m^2(30%)大,菲及四环PAHs的增幅较其他11种PAHs大;上覆水体PAHs浓度不断增高,0.5N/m^2(50%)下∑PAHs浓度增幅大于0.2N/m^2(43%),二环三环PAHs(50%-88%)增幅大于四环PAHs的增幅(20%-44%);水体中PAHs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饮用水标准,存在健康风险.
冯精兰沈珍瑶牛军峰杨志峰
关键词:多环芳烃长江再悬浮
河流健康系统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被引量:62
2008年
考虑到河流健康系统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引入了能体现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同异反联系度(IDC)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河流健康系统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SPAM).模型从三个层次阐明评价过程中集对分析理论的具体意义并将多指标表示成一个能从总体上衡量河流健康的n元联系数.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主客观两方面定量计算河流健康程度.将SPAM应用于澜沧江健康系统的评价,结论是:就总指标来说,河流健康评价等级为"良";就各个子系统来说,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相对好于其它三个功能.SPAM模型能充分利用研究问题所包含的不确定性信息,将辩证认识与定量描述有机结合起来,是河流健康复杂系统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胡晓雪杨晓华郦建强耿雷华
关键词:河流健康不确定性集对分析同异反联系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