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200)

作品数:94 被引量:854H指数:16
相关作者:李义天孙昭华谈广鸣邓金运张为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水利工程
  • 7篇理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长江
  • 20篇水库
  • 17篇三峡水库
  • 14篇泥沙
  • 13篇水沙
  • 11篇河段
  • 8篇河床
  • 8篇河道
  • 8篇长江中游
  • 7篇蓄水
  • 7篇航道
  • 6篇三峡工程
  • 6篇数学模型
  • 6篇水位
  • 5篇输移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小波
  • 5篇河床演变
  • 5篇冲刷
  • 5篇冲淤

机构

  • 62篇武汉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广东水利电力...
  • 2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家电力公司

作者

  • 37篇李义天
  • 16篇孙昭华
  • 10篇谈广鸣
  • 9篇邓金运
  • 8篇张为
  • 8篇陈建
  • 6篇郭小虎
  • 5篇周建中
  • 5篇张秋文
  • 5篇王乘
  • 5篇陈少辉
  • 5篇甘富万
  • 4篇赖永辉
  • 4篇葛华
  • 4篇唐金武
  • 3篇何用
  • 3篇李明
  • 3篇梅亚东
  • 3篇朱玲玲
  • 3篇万仲平

传媒

  • 1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2篇泥沙研究
  • 7篇人民长江
  • 6篇水力发电学报
  • 5篇水利水运工程...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应用基础与工...
  • 3篇Journa...
  • 2篇水利学报
  • 2篇人民黄河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 2篇水运工程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年份

  • 4篇2010
  • 9篇2009
  • 23篇2008
  • 25篇2007
  • 11篇2006
  • 14篇2005
  • 9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n Newton-Like Methods for Solving Nonlinear Equations被引量:1
2006年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family of general New to n-like methods with a parametric function for finding a zero of a univariate fu nction, permitting f′(x)=0 in some points. The case of multiple roots is n ot treated. The methods are proved to be quadratically convergent provided the w eak condition. Thus the methods remove the severe condition f′(x)≠0. Based on the general form of the Newton-like methods, a family of new iterative meth ods with a variable parameter are developed.
KOU Jisheng LIU Dingyou LI Yitian HE Julin
关键词:牛顿法迭代法数学方程
泥沙研究对比性分析与展望被引量:5
2005年
着眼于泥沙研究的历史和前沿领域,从传统泥沙与未来泥沙、灾害泥沙与资源泥沙、实体模型与数学模型等3个方面作了对比性分析和展望,指出:①由于泥沙现象本身十分复杂,量测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一些关键问题尚未突破,对基本概念甚至同一问题争议较多;②解决泥沙灾害及其灾害链是泥沙研究工作的归属,要变被动为主动,引泥沙灾害向泥沙资源的方向发展;③应改进实体模型的观察手段,提倡正确的研究方法,数学模型应向综合性、高水平模型发展;④研究泥沙问题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兼顾随机性与偶然性;⑤理论分析、实验观测和数值计算共同促进了对泥沙的认识,应努力提高其竞争力、创造力和适应性。
万远扬余明辉黄文波
关键词:泥沙输移泥沙运动对比性分析泥沙研究
河道采沙对河流河道演变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研究述评被引量:9
2008年
河流采沙活动将引起河流水体水质与河道演变的变化,同时亦将对水生生物与人类的生活环境以及相关人类生产活动造成巨大影响,该问题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和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者就河流采沙活动对河流河道演变及相关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问题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综合性介绍,并就该问题在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赖永辉谈广鸣曹志先
关键词:河流河道采沙河床演变
基于归一化方差的多分辨率图像融合方法被引量:11
2005年
针对遥感多光谱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归一化方差的多分辨率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二维小波变换,然后根据高频小波系数的均值和方差来定义图像局部灰度相关矩,从而得到包含更多信息和有效特征的融合图像。试验结果证明融合图像在保留地物光谱信息和提高空间细节表现能力上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陈少辉张秋文王乘周建中
关键词:小波变换图像融合
梯级水库综合利用调度的动态规划方法研究被引量:66
2007年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水电站群承担发电、灌溉、防洪、防凌等任务,是目前国内综合利用要求最多的梯级水电站群。本文针对该系统的特殊要求,建立了含有水位、流量和出力等式约束的梯级优化调度模型,目标函数为兼顾保证出力要求的发电量最大,采用约束惩罚法将等式约束转化为目标函数的一部分,然后应用DP-DDDP组合算法求解。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求解具有复杂、多变约束条件的长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梅亚东熊莹陈立华
关键词:水资源系统动态规划罚函数综合利用水库
STUDY OF INFLUENCE ON COHESIVE DEPOSITS INCIPIENT MOTION AND EROSION BY DRY BULK DENSITY
Based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cohesive deposits, from the motion mechanism of cohesive deposits to ...
Caiwen Shu①
采砂河道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河道采砂影响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水流数值模拟、泥沙数值模拟、采砂坑数值模拟等,最后关于河道采砂影响的数值模拟在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和评述和预测。
曾慧俊谈广鸣吕平
关键词:河道采砂数值模拟
一个unified系统与Rssler系统的组合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将Unified系统和Rssler系统凸组合构造了新的混沌系统,包括含两个参数的Unified-Rssler系统,以及含一个参数的Lorenz-Rssler系统和Chen-Rssler系统,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谱、维数谱和计算机仿真,确定Chen-Rssler系统的混沌区域.
高秉建陆君安陈爱敏
关键词:混沌凸组合LYAPUNOV指数谱
蓄水方案改变对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航道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在分析蓄水方案变化对三峡水库枯水期保证水位回水末端的影响的基础上,计算对比了三峡蓄水方案变化前后重庆河段的淤积发展、分布及其对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库运用初期河势调整或者炸礁措施的投入及枯期消落水位155m回水末端的上延,重庆河段是变动回水区碍航的重点区域;蓄水方案改变对重庆河段初期淤积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随着蓄水时间增长,蓄水方案调整前后河段的淤积量及淤积分布差别逐渐消失;蓄水方案调整后,淤积量逐年增长,泥沙淤积纵向分布仍然集中宽阔的浅滩段,横向分布仍然集中在汛期的回流区或边滩部位,部分浅滩随着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出现碍航问题,与蓄水方案调整前基本一致,总的来说,蓄水方案调整对重庆河段的航道影响不大。
陈建李义天孙东坡
关键词:变动回水区冲淤变化航道
河网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建立了能够适用于多种情况的河网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推导提出了河网泥沙方程组的分级解法,提出了适用于河网计算的汊点分沙模式,分析和对比了多种分沙模式的适用性,对河网区域中可蓄水汊点也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采用汉江杜家台分蓄洪区的资料作了模型的验证和应用。
孙昭华李义天曹志芳
关键词:水沙数学模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