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06900)

作品数:51 被引量:216H指数:9
相关作者:于华郭春涛卢涛穆宁李翠萍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防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理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化学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值模拟
  • 5篇疏散
  • 3篇元胞
  • 3篇元胞自动机
  • 3篇人群疏散
  • 3篇自动机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变换
  • 3篇扩散
  • 3篇基于小波变换
  • 3篇光谱
  • 3篇安全工程
  • 3篇波变换
  • 2篇大涡模拟
  • 2篇地板
  • 2篇电极
  • 2篇型管
  • 2篇应急
  • 2篇应急疏散

机构

  • 21篇北京化工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防化研究院
  • 5篇兰州大学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北京普析通用...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国内贸易工程...
  • 1篇化学品安全控...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6篇卢涛
  • 4篇李翠萍
  • 4篇穆宁
  • 4篇赵英
  • 4篇郭春涛
  • 4篇于华
  • 3篇李磊
  • 3篇董晓强
  • 3篇刘庆明
  • 3篇张建文
  • 3篇张琳
  • 3篇郑小平
  • 2篇汪建平
  • 2篇雷达
  • 2篇师雪霖
  • 2篇左洪超
  • 2篇张述文
  • 2篇高随祥
  • 2篇杨文国
  • 2篇董文成

传媒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计算机与应用...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质谱学报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中国安全生产...
  • 2篇Scienc...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电信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激光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填充烧结铜球的T型管中流体混合的大涡模拟被引量:2
2012年
在FLUENT软件平台上,运用大涡模拟湍流模型及Smagorinsky-Lilly亚格子尺度模型,对填充有烧结铜球多孔介质的T型管道内冷热流体混合过程的流动与传热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与未填充多孔介质时混合区域内的平均温度和温度波动、平均速度和速度波动等数据进行了对比,并对温度波动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可有效削弱T型通道流体混合区域内的温度和速度波动,有效降低1 Hz至10 Hz频域中的温度波动的功率谱密度.
王永伟卢涛姜培学成鹏飞王奎升
关键词:大涡模拟
圆弧型电极离子阱中的多极场研究
2014年
离子阱是质谱仪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质量分析器之一,采用非双曲面电极的离子阱会在四极场基础上引入多极场成分而影响离子阱的性能。为研究掺杂多极场的成分比例,通过GEM语言构建了3组不同的圆弧形电极离子阱,应用软件SIMION8.1计算离子阱内部电势,在此基础上应用软件PAN33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离子阱多极场参数。本文通过计算得出了3种圆弧形电极离子阱在不同场半径下的多极场参数,并对偶数极场(A2、A4、A6)和奇数极场(A3、A5)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圆弧形电极离子阱进一步的实验测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张众垚李翠萍丁传凡李宝强曹丙庆孔景临
建筑内天然气爆炸过程及破坏效应仿真分析
为研究天然气爆炸过程及其破坏效应,首先建立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的物理模型,利用AutoReagas模拟了房间内气体爆炸过程,以获得建筑内气体爆炸的压力参数。然后,使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AUTODYN-3D中的Langran...
赵焕娟钱新明
关键词:民用建筑有限元分析动力响应破坏模式
有限资源下最大可靠性网络流中断模型被引量:1
2015年
提出了最大可靠性网络流中断模型。此模型是在给定的网络图中,通过在边上设置监测点来阻止给定两个顶点之间的网络流量,同时考虑所设置监测点失效的可能,在给定的资源限制下,最大化中断网络流的可能性,即给定起点和终点的网络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些边设置监测点使得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路都包含尽可能多的已被设置中断点的边。在给定图中,两点之间的路的条数是图的规模的指数次幂,为此将此模型转化为双层整数规划模型,鉴于双层整数规划模型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解的,通过探讨下层整数规划问题与其线性规划松弛之间的关系以及线性规划对偶理论来解此双层整数规划模型。本文不仅将该模型约束的个数从图的规模的指数次幂降到一次幂,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解双层整数规划问题的方法。
赵佳于华
关键词:对偶
垃圾填埋场不同产气模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讨论被引量:2
2016年
以敦煌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为例,分别用Scholl Canyon模型、Mgmemcon模型和IPCC推荐的一阶衰减模型(FOD)估算填埋垃圾在运营期及封场后的产气量,对比分析3种模型估算出填埋气在不同时期的产气规律,并据此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探讨不同产气模型的估算结果在大气环境评价等级、评价内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要求和环境影响的范围及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Mgmemcon模型估算的年最大产气量最小,与其它两种方法差异较大;Scholl Canyon模型和FOD模型预测年最大产气量及相应年份一致。合理选择填埋气预测模型,是客观评价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基础,也是项目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杨雪玲王颖赖锡柳王丽霞
关键词:垃圾填埋气产气模型产气规律环境影响评价
基于多参数模型的非分散红外光谱气体检测稳定性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非分散红外光谱传感器零点和温度漂移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零气光强、参考光强、标准温度、环境温度、温度漂移系数等多参数模型,对红外传感器长期连续运行中存在的零点和温度漂移进行自动校正和补偿。测试结果和长时间应用表明,仪器在各种变换的环境条件下检测精度均小于5%F.S。CO2的平均检测精度从未综合处理前的9.26%提高到了处理后的1.23%,CH4的平均检测精度从未综合处理前的10.61%提高到了处理后的0.70%,克服了很多气体检测仪存在的稳定性差,标定周期短等不足,有效提高了仪器的检测精度、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李翠萍韩九强董晓强丁亚明张殿国穆宁
关键词:温度补偿
四氯化硅泄漏迁移-转化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四氯化硅泄漏后形成的重气云的三维大气扩散与反应转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模拟,研究了四氯化硅气体与水蒸气反应过程中不同时刻四氯化硅、氯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空间分布与转化情形。四氯化硅受重力作用下沉并向周围扩展,迎风面处的四氯化硅下沉触碰到地面后向上风侧移动,但主体向下风向迁移。反应主要发生在气团外层,生成的毒害性氯化氢覆盖范围较四氯化硅广泛,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近地面的质量分数较大;水解反应消耗水分导致脱水效应和反应放热升温,会对该区域生态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了空气湿度和风速对四氯化硅迁移转化的影响。空气湿度对四氯化硅质量分数影响较小,主要影响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变化,湿度越大氯化氢质量分数越高。风速主要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质量分数分布波峰的时间,风速越大,高质量分数氯化氢的存在时间越短。
张建文殷欣欣张海峰姜春明
关键词:安全工程四氯化硅数值模拟影响因素
Modeling of highly efficient drug delivery system induced by self-assembly of nanocarriers: A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
2013年
Ow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drug delivery in cancer or other diseases' therapy, the targeted drug delivery (TDD) system has been attracting enormous interest. Herein, we model the TDD system and design a novel rod-like nanocarrier by using the coarse grained model-base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hich combines a modified fundamental measure theory for the excluded-volume effects, Wertheim's first-order thermodynamics perturbation theory for the chain connectivity and the mean field approximation for van der Waals attraction. For comparison, the monomer nanocarrier TDD system and the no nanocarrier one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rug delivery capacity of rod-like nanocarriers is about 62 times that of the no nanocarrier one, and about 6 times that of the monomer nanocarriers. The reason is that the rod-like nanocarriers would self-assemble into the smectic phase perpendicular to the membrane surface. It is the self-assembly of the rod-like nanocarriers that yield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targeted delivery of drugs inside the cell membrane. By contrast, the conventional monomer nanocarrier drug delivery system lacks the driving force to deliver the drugs into the cell membrane. In short, the novel rod-like nanocarrier TDD system may improve the drug delivery efficiency. Although the model in this work is simpl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system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cancer targeted therapy.
JIANG JianCAO DaPeng
关键词:药物输送TDD系统
深度学习中先验知识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在多分类问题中使用深度学习方法提高分类效果的模型通常很复杂,且运行时间较长。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先验知识与深度学习结合的方法。对深度学习中先验知识在多分类问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得到3个结果:当先验知识较准确时,带有先验的分类方法能大大提高分类效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绝对值将减小,模型能够求解;深度神经网络中使用的网络结构会更简单。在MNIST手写体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其结果的准确性。
宣冬梅王菊韵于华赵佳
关键词:先验知识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selective gas sensing
2014年
The toxic gases,such as CO and NO,are highly dangerous to human health and even cause the death of person and animals in a tiny amount.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toxic gas sensors that can instantly monitor these gases.In this work,we have used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o investigate adsorption of gases on defective graphene nanosheets to seek a suitable material for CO sensing.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vancancy graphene can not selectivly sense CO from air,because O2 in air would disturb the sensing signals of graphene for CO,while the nitrogen-doped graphene is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selectivly sensing CO from air,because only CO can be chemisorbed on the pyridinic-like N-doped graphene accompanying with a large charge transfer,which can serve as a useful electronic signal for CO sensing.Even in the environment with NO,the N-doped graphene can also detect CO selectively.Therefore,the N-doped graphene is an excellent material for selectively sensing CO,which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the CO sensors.
MA CongCongSHAO XiaoHongCAO DaPeng
关键词:气敏第一原理计算化学吸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