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27)

作品数:15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田玉科曹菲高峰肖兴鹏许爱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骨癌
  • 7篇骨癌痛
  • 7篇癌痛
  • 5篇蛋白
  • 5篇受体
  • 5篇鞘内
  • 5篇肿瘤
  • 4篇蛋白激酶
  • 4篇激酶
  • 4篇骨肿瘤
  • 4篇氨酸
  • 3篇蛋白激酶CΓ
  • 3篇疼痛
  • 3篇痛觉
  • 3篇内注射
  • 3篇鞘内注射
  • 3篇注射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脊髓

机构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作者

  • 15篇田玉科
  • 13篇曹菲
  • 11篇高峰
  • 9篇许爱军
  • 9篇肖兴鹏
  • 8篇田学愎
  • 5篇杨少兵
  • 5篇刘希江
  • 2篇杨辉
  • 1篇刘菊英
  • 1篇彭伟
  • 1篇陈益
  • 1篇马国平
  • 1篇梅伟
  • 1篇姚文龙
  • 1篇徐颖
  • 1篇杨京利
  • 1篇罗婷
  • 1篇王萍
  • 1篇刘峰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源性重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因构建及其对细胞的促凋亡效应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源性重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通过重组PCR的方法获得大小亚基顺序颠倒的大鼠重组caspase-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和大鼠永生化神经干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MTr法来检测其促细胞凋亡作用。结果转染后,细胞出现明显的核碎裂,死亡;MTTr法检测发现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抑制率为(48.35±0.16)%和(44.61±0.15)%(P〈0.05);Annexin V-PI共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0.7±1.5)%和(16.0±1.0)%,较对照组细胞有显著的增加(P〈0.05)。结论大鼠源性重组caspase-3基因可在转染的人和大鼠细胞中表达,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不仅可有效用于体内实验研究,且能用于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陈莎莎曹菲高峰许爱军田学愎肖兴鹏杨少兵田玉科
关键词:CASPASE-3凋亡
PKCγ的功能概述被引量:1
2010年
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为PKC家族一员,它能在磷脂酰丝氨酸存在下被钙离子和二酰甘油激活,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元。PKCγ参与疼痛过敏和转导、海马区长时易化的改变、空间记忆学习和浦肯野细胞运动协调等。PKCγ基因点突变可诱发遗传性色素性视网膜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和肿瘤等。
刘峰田玉科
关键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痛觉过敏
丙泊酚麻醉下大鼠反复腰椎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大鼠腰椎水平反复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为大鼠鞘内多次给药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g)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和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采用丙泊酚(50mg/kg)麻醉大鼠后,用50μl微量进样器于腰5~6间隙行经皮腰椎穿刺,以大鼠后肢出现颤动或鼠尾侧向摆动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实验中测定大鼠热甩尾潜伏期、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变化。结果: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及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大鼠热甩尾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较正常对照组亦无统计学改变(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下大鼠反复腰椎穿刺鞘内给药法安全有效,可用于需多次鞘内给药,并在给药后立刻检测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的实验。
刘希江曹菲陈莎莎罗婷肖兴鹏杨少兵王萍田学愎许爱军高峰杨辉田玉科
关键词:鞘内给药丙泊酚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膜表面μ阿片受体表达的鉴定
2007年
目的:阿片类物质可调控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进一步明确阿片类物质对神经前体细胞的影响,对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膜表面μ阿片受体的表达进行鉴定。方法:实验于2007-04/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完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直接检测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膜表面μ阿片受体的表达。另外将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分别予以μ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及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处理,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检测加药前、后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Ca^(2+)]_i)的改变,从而间接鉴定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膜表面μ阿片受体的表达。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表明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内有μ阿片受体mRNA存在,免疫荧光化学结果显示μ受体主要定位表达于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细胞膜及细胞浆。受吗啡刺激后,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内[Ca^(2+)]_i较刺激前显著增高(t=7.61,P<0.05);加入纳洛酮后[Ca^(2+)]_i亦呈显著增高趋势(t=4.96,P<0.05);待纳洛酮作用平稳后再加入吗啡,[Ca^(2+)]_i无明显改变(t=1.00,P>0.05)。结论: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膜表面确有μ阿片类受体表达,这为从体外水平研究阿片类物质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易于培养、稳定可靠的工具细胞系。
曹菲高峰许爱军姚文龙陈莎莎田玉科
关键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吗啡纳洛酮
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μ受体的表达
2008年
目的鉴定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μ受体的表达。方法星形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培养、消化、传代后,接种于50ml培养瓶中,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率达80%~90%时,采用RTPCR法测定μ受体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测定μ受体蛋白的表达。将C6细胞接种于无菌的盖玻片上,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率达40%~50%时,孵育、去脂后,随机分为5组:A组加入PBS20μl;B组加入μ受体选择性激动剂DAMGO1μmol/L20μl;C组加入吗啡1μmol/L20μl;D组先加入k受体选择性抑制剂nor-Binaltorphimine 1 μmol/L 20μl,10min后再加入吗啡1μmol/L 20μl;E组先加入纳洛酮1μmol/L 20μl,10min后再加入吗啡1μmol/L 20μl。采用FV500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给予激动剂前、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C6细胞存在μ受体mRNA,且μ受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细胞浆;A组、B组和E组[Ca^2+]i无变化(P〉0.05),C组和D组[Ca^2+]i呈一过性升高(P〈0.05)。结论标准条件下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系C6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μ3型受体。
曹菲田玉科许爱军高峰肖兴鹏陈莎莎彭伟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受体阿片样物质
鞘内给予蛋白激酶Cγ基因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对骨癌痛大鼠痛觉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γ(PKCγ)基因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pLV-PKC2对骨癌痛大鼠痛觉的影响,探讨PKCγ基因shRNA对骨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PKC组、骨癌痛组(CIBP组)、磷酸缓冲液组(PB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只.于骨癌痛模型制作前1 d、模型制作后每隔3天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和机械缩爪持续时间.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PKC组大鼠鞘内注射慢病毒载体pLV-PKC2模型制作12 d后,各时点机械缩爪阈值较CIBP、PBS、C组明显升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PKC组大鼠脊髓背角PKCγ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CIBP组(P〈0.05).结论 慢病毒pLV-PKC2能明显降低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PKCγ的蛋白表达量,同时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
肖兴鹏曹菲许爱军高峰田学愎田玉科
关键词:骨癌痛蛋白激酶CΓ
艾芬地尔治疗骨癌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型选择性拮抗剂艾芬地尔对大鼠胫骨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雌性Wistar大鼠胫骨癌痛模型。于第15天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吗啡(5、10、20mg)组、艾芬地尔(2.5、5、10mg)组和MK-801(0.1、0.25、0.5mg)组。腹腔注射后,观察各种药物及不同剂量对大鼠自发疼痛和机械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艾芬地尔对胫骨癌痛大鼠的自发疼痛和机械超敏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作用与吗啡相似;而MK-801仅在较大剂量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全身给予NMDA受体2B亚型选择性拮抗剂艾芬地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许爱军田玉科曹菲高峰徐颖
关键词:疼痛N-甲基-D-天门冬氨酸艾芬地尔
鞘内注射μ、δ阿片受体激动剂对大鼠骨癌痛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比较鞘内及RVM区注射μ阿片受体(MOR)和δ阿片变体(DOR)激动剂对大鼠骨癌痛及神经病理痛的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MOR和DOR在骨癌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分为14组:骨癌痛+NS组、骨癌痛+DAMGO(1、5、10μg)组、骨癌痛+DPDPE(0.1、0.5、1μg)组、SNI+NS组、SNI+DAMGO(0.5、1、5μg)组、SNI+DPDPE(0.1、0.5、1μg)组。注药20min后,观察不同剂量药物对大鼠触诱发痛及机械痛觉过敏反应的影响。结果:在骨癌痛大鼠,DAMGO5、10μg可显著升高大鼠双侧后爪对von fray的缩爪阈值,明显缩短术侧后爪对针刺的缩爪持续时间(P<0.05);DPDPE(0.1、0.5、1μg)对骨癌痛大鼠双侧后爪的触诱发痛和术侧后爪的机械痛觉过敏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在SNI模型大鼠,DAMGO和DPDPE均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大鼠的触诱发痛和机械痛觉过敏反应(P<0.05)。结论:鞘内给予μ、δ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对大鼠骨癌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所需的剂量在骨癌痛大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许爱军田玉科曹菲陈莎莎高峰
关键词:骨肿瘤Δ阿片受体脊髓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PKCγ)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n=16):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骨癌痛组右侧胫骨上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0μl制作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同部位注射热灭活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0μl。各组于术前1d、术后3、6、9、12、15、18和21d时测定术侧后爪机械痛阈,并于术前1d、术后6、15和21d时各处死4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术前1d时比较,骨癌痛组术后PKCγ表达上调,术后15d时达最大值(P〈0.05);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术后机械痛阈降低,PKCγ表达上调(P〈0.05);PKCγ表达水平与机械痛阂呈负相关(r=-0.984,P〈0.05)。结论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PKCγ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维持。
肖兴鹏曹菲杨少兵高峰田学愎陈莎莎刘希江田玉科
关键词:骨肿瘤蛋白激酶C脊髓
鞘内注射BN50730抑制SNI大鼠痛敏和脊髓TNF-α的表达
2009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BN50730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参与痛觉信号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鞘内置管的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SNI组,SNI+DMSO对照组和SNI+BN50730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1、3、5、7、10和14d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d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脊髓TNF-α的表达。结果: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TNF-α表达增强,ELISA检测脊髓TNF-α含量升高(P<0.05);鞘内应用BN50730降低脊髓TNF-α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BN50730对SNI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作用,TNF-α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镇痛机制有关。
马国平杨京利田玉科刘菊英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神经病理性疼痛肿瘤坏死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