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132)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袁宏林王晓昌刘永军李成成左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造粒流化床
  • 9篇生物造粒流化...
  • 6篇污水
  • 5篇水处理
  • 5篇微生物
  • 5篇污水处理
  • 4篇生物降解
  • 4篇降解
  • 3篇固液分离
  • 3篇反应器
  • 3篇变性梯度凝胶...
  • 2篇微生物多样性
  • 2篇微生物特性
  • 2篇城市污水
  • 1篇造粒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 1篇生物反应器处...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载体

机构

  • 10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安市政设计...

作者

  • 10篇袁宏林
  • 8篇王晓昌
  • 7篇刘永军
  • 2篇李成成
  • 2篇左丽丽
  • 1篇马美玲
  • 1篇王芳
  • 1篇于鲲
  • 1篇付莎
  • 1篇张斌令
  • 1篇杜于蛟
  • 1篇王黎
  • 1篇刘强
  • 1篇王欢
  • 1篇马美铃

传媒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煤化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造粒流化床中造粒颗粒的形态及微生物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生物造粒流化床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扩展。利用显微摄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生物固定技术,对沿流化床不同高度处所采集的造粒颗粒污泥进行了形态学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造粒颗粒污泥球形度较好,自下而上存在粒径变小且球形度降低的趋势;流化床底部的颗粒污泥中杆菌占据优势,顶部的颗粒污泥中球菌占据优势,显示着微生物群落沿床高的一种转变;对于单个颗粒污泥,杆菌多聚于颗粒表面及外层,球菌多聚于颗粒内部及里层;认为在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中存在着好氧/缺氧/厌氧区域,可以起到降解有机物和脱氮的作用。
袁宏林于鲲刘永军王晓昌
关键词:生物造粒流化床微生物特性
生物造粒流化床微生物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研究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分别从生物造粒流化床10、60、110cm处取颗粒污泥,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颗粒污泥细菌基因组DNA。以细菌和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530F/1490R,对活性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长约1kb的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结果显示,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在10cm处微生物的种属达到23种,60cm处为21种,110cm处为20种;生物造粒流化床不同高度都有一些各自的特有种属和共有种属,反应器不同高度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83.1%,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袁宏林刘永军王晓昌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群落结构
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中污染物转移转化规律研究
2010年
通过中试运行的结果并结合原水水质分析、混凝实验、吸附实验等,研究了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中典型污染物的转移转化规律。结果显示,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对COD、BOD_5、NH_3-N、TN去除作用中,混凝作用分别占到68.2%、65.2%、11.4%、15.8%,生物作用占到19.56%、16.85%、15.17%、21.17%;吸附作用很小。TP的去除率为94.89%,几乎全部靠混凝作用去除。由此得出,在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中各种典型污染物主要靠混凝作用和生物作用去除。
张斌令袁宏林
关键词:生物造粒流化床生物降解混凝作用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对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10cm、60cm、110cm处好氧细菌总数以及反硝化菌、反硫化菌分别进行计数,同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石蜡切片技术对粒状污泥中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化床中好氧细菌非常丰富,在反应器10cm处,每克污泥微生物的数量可达1.6×108个,说明好氧细菌在生物造粒流化床有机物生物降解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流化床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兼性厌氧菌存在,并且随着流化床床体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这与溶解氧(DO)随流化床床体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有关;随着回流比的增加,溶解氧增高,相应的好氧细菌有所增加而兼性厌氧菌减少;对于颗粒污泥,其表面和内部微生物分布数量有很大的差异。
刘永军袁宏林王晓昌左丽丽马美铃
关键词:好氧细菌微生物分布
物化/生化集成的生物造粒流化床处理污水技术被引量:6
2008年
介绍了一种将上向流造粒流化床固液分离技术与好氧生物降解技术高度集成的生物造粒流化床处理污水新工艺,从其除污效率、造粒颗粒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特性等方面介绍了该工艺的特点。研究表明,生物造粒流化床在总水力停留时间仅为33min的条件下能同时完成混凝造粒、生物降解、固液分离等多个过程,对SS、COD、TP和T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90%、94%和40%左右,达到了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当的二级处理效果。
袁宏林王芳刘永军王晓昌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造粒流化床生物降解固液分离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在传统膜生物反应器(CMBR)的生物反应区内投加一定量的悬浮填料作为生物载体,组成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系统用于处理城市污水.经过连续实验,结果表明:HMBR较CMBR能更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氨氮、TN和TP;随着载体上生物膜的形成及增多,TN和TP去除率显著提高,当生物膜量达到1400mg/L时,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由挂膜前的28.7%和71.2%提高到60.3%和82.3%;HMBR生物脱氮除磷的效果受生物膜量和厚度的影响.
袁宏林杜于蛟李成成付莎刘强
关键词: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载体生物膜脱氮除磷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利用传统细菌计数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新近发展起来的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与A2/O工艺的微生物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反应器中好氧菌、反硝化菌及反硫化菌的计数结果显示,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中,生物造粒流化床中好氧菌的分布数是A2/O工艺好氧区的1~2倍,反硝化菌总数介于A2/O工艺的好氧区和缺氧区之间,而反硫化菌的总数介于A2/O工艺的缺氧区和厌氧区之间.用PCR-DGGE技术对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及A2/O工艺中的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比A2/O工艺丰富;DGGE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与A2/O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57.6%.
袁宏林刘永军王晓昌王黎
关键词:A^2/O工艺微生物特性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研究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别从生物造粒流化床10、60和110cm处取颗粒污泥,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颗粒污泥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后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对特征条带进行序列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18个OTUs均属于细菌域,其中61%属于变形菌,17%属于放线菌,11%属于低G+C革兰氏阳性菌,11%属于其它未知细菌。
袁宏林刘永军王晓昌马美玲左丽丽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RNA微生物多样性
生物造粒流化床——物化生化法高度集成的高效污水处理技术
本文介绍了将上向流造粒流化床固液分离流程和好氧生物降解流程高度集成的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工艺,从造粒污泥的形态学和物理化学性质、生物造粒流化床的污染物去除效率、生物造粒流化床的微生物特性等方面,叙述了该工艺的特点。研究...
王晓昌袁宏林刘永军
关键词:生物造粒流化床生物降解固液分离微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生物造粒流化床处理城市污水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处理特性,将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装置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并利用溶气泵对处理水进行回流溶氧方式向流化床内提供溶解氧,使其具有好氧生物处理能力,从而构成了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系统.实验表明,生物造粒流化床能在一个单元内同时完成混凝造粒、生物降解、高效固液分离等多个水处理过程,对SS、COD、TP、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0%、94%、45%以上,大幅度缩短了流程而且达到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当的二级处理效果.
袁宏林王欢李成成王晓昌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生物降解固液分离生物造粒流化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