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4-004-07)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姜汉桥程时清于海洋陆祥安李俊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聚合物驱
  • 5篇试井
  • 4篇试井分析
  • 4篇试井分析方法
  • 3篇油藏
  • 3篇油田
  • 2篇油藏数值
  • 2篇油藏数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黏度
  • 2篇分析方法
  • 2篇采收率
  • 2篇稠油
  • 2篇值模拟
  • 1篇代理
  • 1篇代理模型
  • 1篇油藏条件
  • 1篇油层
  • 1篇油量
  • 1篇增油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江苏油田
  • 1篇海洋石油高效...

作者

  • 8篇姜汉桥
  • 5篇程时清
  • 4篇陆祥安
  • 4篇于海洋
  • 3篇李俊键
  • 2篇刘广为
  • 2篇聂向荣
  • 2篇靳宝光
  • 2篇方文超
  • 2篇郭辉
  • 2篇王成龙
  • 2篇赵林
  • 1篇郑伟
  • 1篇孙传宗
  • 1篇张贤松
  • 1篇刘凡
  • 1篇罗红霞
  • 1篇裴艳丽
  • 1篇赵玉云
  • 1篇杨菁

传媒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物驱三区复合模型试井分析方法被引量:11
2016年
考虑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存在剪切、扩散、对流等物化参数的作用,根据交替注入方式,建立了聚合物驱非牛顿—牛顿—牛顿三区复合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算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绘制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典型曲线图版。聚合物驱三区复合模型典型曲线划分为7个流动段,其中一区径向流段,压力导数曲线近似水平,一区到二区过渡段导数曲线下降,经历了二区径向流后,导数曲线又出现上翘。聚合物溶液初始浓度越大,聚合物溶液的径向流段上移程度越大;一区半径越大,聚合物溶液径向流段时间越长,聚合物到水相的过渡段出现的越晚;二区半径越大,水区到油区过渡段越明显,三区总流动段出现的越晚。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解释三区复合油藏的渗透率和表皮系数等地层参数,确定聚驱及水驱前缘位置。
朱常玉程时清唐恩高于海洋曾杨康晓东
关键词:聚合物驱试井
陆上稠油油田多轮次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被引量:15
2015年
采用聚合物驱技术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已经在国内外海上油田得到成功实践,而陆上稠油油田的开采目前却主要依赖于热力采油。为探究陆上稠油油田聚合物驱开采的可行性及相应技术对策,以我国西部某油田的ZH区块普通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技术,从参数优化的角度对陆上稠油油田聚合物驱的合理实施界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聚合物驱核心技术参数注入量、注入速度、聚合物溶液浓度、注入时机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陆上稠油油田多轮次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多轮次聚合物驱中,5个独立段塞发挥不同功效,组合协同增油作用明显。对ZH区块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多轮次聚合物驱可提高水驱采收率达11.78%,吨聚增油量达到168.97 m3。陆上普通稠油油田聚合物驱的成功探索为该类油田提供了一条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特别是对热力采油技术应用具有局限性的油田有较强实用性。
方文超
关键词:稠油聚合物驱陆上提高采收率
烷基糖苷与重烷基苯磺酸盐复配体系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用质量比为1∶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复配物,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组成了一种新型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后的二元体系与大庆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值在45~80℃之间可达到超低,并且具有较好的抗盐和抗二价离子的性能;此二元复合体系在水驱后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聚驱后能进一步启动和驱替残余油。
姜汉桥孙传宗
关键词:复配二元复合体系采收率
聚合物驱复合模型试井分析方法被引量:14
2014年
文中考虑到地层中聚合物溶液存在剪切、扩散、对流等物化作用,建立了聚合物驱牛顿-非牛顿及非牛顿-牛顿油藏试井复合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算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绘制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图版。研究表明:聚合物驱油藏试井复合模型双对数曲线划分为5个流动段;牛顿-非牛顿复合模型中,外区聚合物黏度越大,内区水相到外区聚合物溶液的过渡段上翘幅度越大,内区半径越大,水相径向流段时间越长,水相到聚合物的过渡段出现的越慢。非牛顿-牛顿复合油藏中,聚合物溶液初始质量浓度越大,聚合物溶液的径向流段上翘的幅度也越大,内外区过渡段斜率减小,外区油相黏度越大,聚合物溶液到油相的过渡段上翘幅度越大。实例应用表明,新方法能准确确定两区油藏参数。
郭辉程时清于海洋王成龙聂向荣张贤松冯国智
关键词:聚合物驱试井分析方法
聚合物驱双层窜流复合模型试井分析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大量多层油藏聚驱实测试井曲线后期导数曲线出现明显上翘的特征,而现有的聚驱试井模型无法解释的问题,通过研究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的剪切、扩散、对流等物化参数作用,考虑层间窜流和非牛顿-牛顿复合特性,建立了聚合物驱双层窜流非牛顿-牛顿复合试井解释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算法进行了数值求解,研制了典型曲线图版.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聚合物浓度、窜流系数、地层系数比、内区半径对典型曲线非常敏感,而弹性储容比对曲线不敏感.双层窜流复合模型与一般双层窜流模型相对比,后期导数曲线出现了明显上翘,甚至出现与压力曲线交叉的趋势,大量聚驱试井实测曲线也出现类似特征,说明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聚合物驱双层窜流复合模型典型曲线拟合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测资料解释,解释结果与一般双层窜流模型解释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新方法能准确解释双层油藏的渗透率和表皮系数等地层参数,确定聚驱前缘位置,提高了拟合结果的可靠性.新方法能确定聚驱动态参数,能为聚驱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朱常玉程时清唐恩高曾杨康晓东
关键词:聚合物驱试井
聚合物驱增油量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确定聚合物驱增油量是油田聚合物驱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聚合物驱增油量评价方法中以产量递减分析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当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伴随提液措施时,该方法计算的增油量误差很大。提出了考虑提液影响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并与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增油量结果进行了对比,考虑提液影响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计算聚合物驱增油量误差为2.99%,精度较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北布扎奇油田聚合物驱试验井组计算实例表明,考虑提液影响的产量递减分析法相比于产量递减分析法,误差减小了24%,可以客观评价聚合物驱增油效果。
刘广为姜汉桥王敏陆祥安
关键词:聚合物驱增油量产量递减分析数值模拟
油藏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老化数学模型新探被引量:4
2016年
聚合物老化降解是影响高温油藏中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因素。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评估聚合物老化降解对驱替效果影响的技术关键在于聚合物老化降解数学模型的建立。基于聚合物老化降解的黏度一阶常微分方程建立了油藏条件下的黏度修正模型,给出了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黏度变化的偏微分方程描述形式。结合聚合物质量守恒方程,证明了在黏浓关系是多项式关系的条件下,黏度修正模型是成立的。黏度修正模型揭示了油藏中任意一点聚合物黏度受到聚合物自身降解和流动两方面影响的过程,描述了聚合物老化降解过程中质量浓度不变,黏度降低的物理现象,比目前商业数值模拟器中的黏度模型更加贴近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物理实际。修正黏度模型的推导与论证为聚合物老化降解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李俊键姜汉桥陆祥安赵玉云常元昊王依诚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藏数值模拟
基于核磁共振的正韵律厚油层高含水期挖潜室内实验被引量:10
2014年
设计了三维平板模型驱替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应用核磁共振技术,从孔隙尺度研究了河流相储层高含水后期水平井和注入凝胶2种方法挖潜时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不同孔喉波及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后在顶部(低渗层)布置水平井挖潜,可以对低渗层大孔隙有很好的动用,但剩余油依然主要富集于低渗层以及中渗层的中—小孔隙;注入凝胶段塞可以有效调整吸水剖面,对后续水驱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与水平井挖潜相比可以有效动用低渗层的大—中孔隙,对低渗层小孔隙也有动用。
姜汉桥宋亮张贤松刘凡
关键词:高含水期核磁共振剩余油分布
渤海油田早期聚合物驱注入能力综合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注聚时机条件下注入能力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渤海某油田实际数据,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了渗透率、原油黏度、聚合物溶液黏度、注入速度和注入时机对注入压力的影响。运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设计50个试验样本,运用基于代理模型的方法建立注入压力与各因素之间的二次响应面数学模型并利用实际注聚井数据,对所建立的二次响应面数学模型进行检验,其相对误差小于10%,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靳宝光姜汉桥张贤松郑伟杨菁
关键词:渤海油田代理模型响应面
聚驱后水驱的试井解释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聚驱后水驱的地层流体分布,考虑了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存在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基于注聚井附近地层流体分布,建立了聚驱后水驱油藏牛顿-非牛顿-牛顿三区复合模型,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算法进行数值求解,绘制了压力与压力导数双对数典型曲线图版,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先聚合物驱再水驱的三区复合模型典型曲线划分为七个流动段,其中典型特征是二区到三区过渡段,当三区原油黏度较低时压力导数曲线呈现下降趋势;当原油黏度较高时压力导数曲线呈现上升趋势。三区径向流段,当原油黏度较低时压力导数曲线呈现水平段;反之压力导数曲线呈现上翘特征。聚合物溶液初始浓度、一区半径、二区半径对典型曲线非常敏感。提出了曲线拟合确定地层参数和地层流体黏度分布的分析方法。实例应用分析表明,此方法能准确解释三区的渗透率和复合半径等参数,确定聚驱及水驱前缘位置并得到地层流体黏度分布情况,为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朱常玉程时清唐恩高曾杨康晓东于海洋
关键词:聚合物驱试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