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3038)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霄英蒋学祥李飞宇肖江喜许玉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腺癌
  • 2篇前列腺肿瘤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MR波谱
  • 2篇波谱
  • 2篇磁共振
  • 1篇质子
  • 1篇质子MR波谱
  • 1篇前列腺癌转移
  • 1篇癌转移
  • 1篇ROC曲线
  • 1篇MRI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波谱
  • 1篇磁共振波谱学
  • 1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李飞宇
  • 3篇肖江喜
  • 3篇蒋学祥
  • 3篇王霄英
  • 1篇许玉峰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前列腺癌质子MR波谱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前列腺癌的MR波谱(MR spectroscopy,MRS)研究开展已经接近20年,但仍未能在临床应用中普及,除了对软硬件要求高、后处理过程复杂外,最重要的是缺乏完善的定量诊断标准。MRS提供的是由确定的数值反映出来的代谢信息,这些客观数值并不受诊断者诊断经验的影响。所以,MRS有可能帮助诊断经验较少的诊断者提高诊断效能,减少不同诊断者之间的差异,但前提是要建立完善的诊断指标,仅仅证明不同病变之间存在代谢差异是不够的。
李飞宇王霄英肖江喜蒋学祥
关键词:MR波谱前列腺癌质子
MRI三维立体重组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前列腺MRI三维(3D)立体重组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8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4~76岁,平均66.3岁。根据穿刺活检结果,14例为外周带癌,3例为中央腺体癌,另外11例患者为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患者,其中9例采用内分泌治疗,2例采用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行直肠内线圈的轴面T2WI序列扫描,所得图像经3D-Doctor软件处理后得到3D重组立体图像。结果14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3D重组立体图像中,有4例显示癌区局限于外周带内,占位效应不明显,外周带形态未见变化;其余10例癌组织向外周带外生长,造成局部外周带增厚,包膜外凸。3例中央腺体癌患者3D图像表现为受累中央腺体体积增大,压迫相邻外周带。2例放射性粒子置入患者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放射性粒子在前列腺内的空间分布情况;9例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可见前列腺整体和癌区的体积缩小,包膜外凸减轻。结论3D重组图像可以显示出前列腺外周带、中央腺体和癌区的立体位置关系,为穿刺活检提供了更直观的信息。前列腺MRI三维立体重组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李飞宇王霄英许玉峰肖江喜蒋学祥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MR波谱在预测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MR波谱(MRS)在预测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65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未发生转移组(B期和C期)31例和发生骨和(或)淋巴结转移组(D期)34例,通过MRS测定2组患者癌病灶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并比较其差异。同时利用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初步评价MRS在预测前列腺癌发生转移中的效能。结果未发生转移组和发生转移组患者的前列腺癌区(Cho+Cre)/Cit比值分别为1.3±0.5和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P〈0.05)。利用癌病灶区(Cho+Cre)/Cit的平均比值对肿瘤是否发生转移进行诊断试验,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87,最佳临界点为1.53,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4.12%(32/34),特异性为67、74%(21/31),准确性为81.54%(53/65)。结论MRS作为一种无创的MRS检查方法,有可能对肿瘤是否发生转移作出预测。
李飞宇蒋学祥王霄英肖江喜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波谱学ROC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