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880109)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正江陈菊恋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道德
  • 8篇教育
  • 3篇道德教育
  • 3篇德教
  • 2篇道德对话
  • 2篇德育
  • 2篇知行
  • 2篇知行不一
  • 2篇培养道德
  • 2篇宽容
  • 1篇大我
  • 1篇大义
  • 1篇大义灭亲
  • 1篇道德规律
  • 1篇道德价值
  • 1篇道德理想
  • 1篇道德认识
  • 1篇道德行为
  • 1篇德行
  • 1篇德育活动

机构

  • 1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2篇张正江
  • 1篇陈菊恋

传媒

  • 2篇教育理论与实...
  • 2篇教育导刊(上...
  • 1篇教育科学
  • 1篇基础教育研究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小学德育
  • 1篇教师教育学报

年份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小议被引量:5
2016年
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盛行一种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其实,列宁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而暂时有所保留地引述了考茨基的"灌输论"。在人民内部,列宁很快就抛弃了"灌输",而主张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的生活之中,引导人民在实践中产生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等坚决反对灌输、说教。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看,人的认识和思想观念的产生,根本上基于自己的物质条件和生活、实践,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当代国内外几乎所有教育理论,无不把"灌输"远远地抛诸脑后。如当代著名的解放教育学家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就深刻批判了培养被压迫者的灌输式教育,主张对话教育。
张正江
关键词:灌输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教育《被压迫者教育学》
试论符合人的本性的道德教育被引量:4
2016年
我国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人的本性的现象。人的先天本性是自然现象,道德教育符合人的本性,就是符合自然规律。人的本性指人本来的、与生俱来的属性。从客观、中立、描述的角度看,人的本性主要是利己的,这符合进化论和分子遗传学理论。但利己有损人利己、利人利己和不损人不利人而利己等。普通道德所追求的就是利己利人。而且,"己"、"我"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模糊的、交叉的。所以,从个人边界角度看,道德教育就是要扩大自我的边界,实现"大我"。符合人的本性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平等协商、约定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建构道德中学习道德。
张正江
关键词:道德教育
诚信教育的冷思考
2013年
开展了十多年的诚信教育,实效不大。因为个体的道德人格是一个整体,把它机械分割为诚信、勇敢、廉洁、感恩等,然后分别实施教育,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开展诚信教育,起因是社会上成人世界的"诚信缺失",而非为了学生的道德发展。这就找错了方向,转移了注意力,把社会问题转嫁到学校里的学生身上。"诚信"在道德体系中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不具有自足性,它由道德原则、道德标准乃至道德理想与目标决定。因此,缺乏了"道"的"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教育在不放松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义""仁"等道德标准;人道理想的教育,更应重视"道"这一道德根基的教育。
陈菊恋张正江
关键词:诚信诚信教育道德理想
学生“知行不一”论是一个伪命题被引量:1
2014年
人们在知道相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还是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这就是学界所认为的知行不一现象。其实,人们只是假知、半知、浅知,而非真知。既无真知,就不能说知行不一。知行统一不是一个应然的理想、目标,而是实然的事实,是规律。知行不一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与危害。为此,需要确立一种对话的德育观,师生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展开对话,共同探讨和追求道德真理,理解道德,获得智慧。
张正江
关键词:知行不一真知知行统一道德对话
关于“道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道德是否可教"问题过于笼统,需要细化为五个具体的子问题。道德包括"道"和"德"。"道"包括天道(世界观)、世道(理想社会)、人道(人生观、价值观)";德"包括公德(普通公德和职业道德)和私德。摆脱"质点思维",从"量化思维"角度看,"可教"是指:了解与熟悉、理解、赞同与接受、行动、个性化或习惯化。人是独立和自由的,把道德价值教给学生,或者施加道德责任(义务)给学生,涉嫌侵犯学生的基本人权。道德教师应有道德专业知识,就如数学教师应有数学专业知识一样。道德教师只需具有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在内的公德即可。直接教道德才是德育专业化之路。人道的、专业化的德育是事实德育,在乎学生道德上的真"知",不在乎道德上的"行"。
张正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师资格
我国信仰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3
2016年
教育的灵魂是信仰教育。近几十年来,我国在一般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对信仰的形象性要素认识不够,信仰和信仰教育泛化,把信仰教育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之中,等等。为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其一是要强调信仰的形象要素,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形象来教育学生;其二是把信仰教育从一般德育中独立出来,专门开设,贯穿于大中小学之中;其三是编写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稳定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读本"。
张正江
关键词: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道德教育应培养既“守道德”又“懂道德”的人——论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科学教育被引量:4
2013年
道德有两种类型:一是各种具体的道德(各种美德或道德规范),二是根本的道德(道德本质、道德理想、道德智慧等)。道德教育也有两类:一是道德规范教育、品(美)德教育、"德"的教育,即道德价值教育;二是认知发展德育、理性德育、知识德育、"道"的教育,即道德事实教育、道德科学德育。前者是培养守道德的人,后者是培养懂道德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既是守道德又是懂道德的人。道德价值教育的主要有效途径是间接道德教育,是"授人以鱼";道德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直接道德教学,是"授人以渔"。目前我国的道德科学教育主要体现为知识德育,且被异化为道德信息教育、道德教条教育等。道德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科学伦理学的发展。
张正江
培养道德上独立自主的人:论道德事实教育
2015年
要培养道德上独立自主的人,就要告诉学生道德的理由。否则就是说教、思想灌输。由"格物致知"而"诚意正心"等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提出了道德成长需要以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为基础。道德的客观必然性不能推出"应该做什么",但能够使人明白所选择的后果。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并非不自由,自由的历史含义是摆脱他人或群体、集团之意志下的思想上或身体行动上的束缚。道德教育有两类:道德价值教育和道德事实教育。道德事实教育的方法有对话法、道德经验知识教育法等。
张正江
关键词:道德价值道德规律
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道德建设与维护能力被引量:1
2014年
当前,社会风气对个体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多数人为了适应社会而慢慢抛弃在学校所习得的道德,只有少数人坚持自己的道德,但难以适应社会。囚徒困境及其游戏表明:最好的做人原则是"宽容的以牙还牙"。这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他们不仅自己有道德,还能够促使别人形成道德,并能够在社会上建设和维护道德。道德建设和维护能力包括正义感、道德智慧、道德号召与合作能力以及"天下有道"的道德理想。
张正江
关键词:道德教育囚徒困境
德育活动中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被引量:1
2016年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学界对孔子的“亲亲相隐”论进行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多数人肯定“亲亲相隐”论,并给予其重新解读。其反面“大义灭亲”则应当冷静对待。从伦理学理论上看,“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的矛盾就是“孝”与“公正”的矛盾,需要在一个对“孝”与“公正”的关系有明确界定的、科学而成熟的规范伦理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够获得正确的答案。但当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这样的伦理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康德的道德定然律令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理“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的问题。
张正江
关键词:亲亲相隐大义灭亲公正道德对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