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72)

作品数:27 被引量:310H指数:12
相关作者:郑有飞吴荣军赵泽胡程达吴芳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西大学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小麦
  • 12篇冬小麦
  • 10篇臭氧
  • 5篇土壤
  • 5篇酶活性
  • 4篇光合作用
  • 4篇干物质
  • 3篇炭疽
  • 3篇苹果
  • 3篇根际
  • 2篇地表
  • 2篇酸雨
  • 2篇炭疽病
  • 2篇炭疽菌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苹果炭疽菌
  • 2篇气孔导度

机构

  • 27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广西大学
  • 1篇河北省气象与...
  • 1篇河北省气象科...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石化扬子...
  • 1篇气象灾害重点...

作者

  • 27篇郑有飞
  • 20篇吴荣军
  • 14篇胡程达
  • 14篇赵泽
  • 10篇吴芳芳
  • 7篇石春红
  • 7篇刘宏举
  • 4篇张金恩
  • 3篇刘瑞娜
  • 2篇王锦旗
  • 2篇王连喜
  • 2篇陈魁
  • 2篇麦博儒
  • 2篇梁骏
  • 2篇胡正华
  • 2篇李萍
  • 1篇赵国强
  • 1篇王敏
  • 1篇万长健
  • 1篇唐信英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环境
  • 2篇环境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臭氧胁迫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大田实验条件下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灌浆期冬小麦光合日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3:00—15:00大田环境变量(光合有效辐射、温度、水气压差)对冬小麦光合作用产生了胁迫;与对照组相比,100和150nl·L-1臭氧熏气下净光合速率平均下降了6.3%和11.1%(P<0.05);100nl·L-1臭氧熏气下气孔限制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在150nl·L-1臭氧熏气下,11:00之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增加,水分利用率显著下降,13:00—15:00,水分利用率显著增高;在无环境胁迫条件下,100和150nl·L-1臭氧熏气分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产生了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环境变量胁迫下,100和150nl·L-1臭氧熏气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且150nl·L-1臭氧熏气显著提高了进入气孔用于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比例。
郑有飞刘瑞娜吴荣军赵泽胡程达
关键词:臭氧冬小麦环境变量光合日变化水分利用率
太阳辐射减弱麦田根际土壤酶与有效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由于大气气溶胶浓度增加地表太阳辐射减弱地球变暗。采用遮光网模拟太阳辐射减弱,设置60%、40%、20%、15%、0%的遮光递度,大田种植冬小麦,测定了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的活性以及根际土壤Cu、Fe、Mn、Zn等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太阳辐射减弱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太阳辐射减弱,降低了小麦根际有效Fe、Zn和Mn的含量以及脲酶活性。有效Cu元素除了孕穗期有所增加外其它时期也均为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太阳辐射减弱使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效Fe、Zn极显著的正相关,脲酶与Zn也达显著水平。Zn和Fe对土壤酶的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都较大。太阳辐射减弱改变了土壤酶和微量元素在土壤肥力中的权重,最大肥力权重脲酶被过氧化氢酶所取代。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影响了土壤根际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和土壤酶的活性,提高了土壤酶和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反映土壤肥力微小变化的敏感土壤质量指标有一定的变化,脲酶的肥力权重降低,过氧化氢酶的肥力权重增加。
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李萍
关键词:太阳辐射土壤酶活性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酸雨胁迫对双低油菜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酸雨对双低油菜各项品质指标的作用,为生态环境对农产品品质调控及防治酸雨对农作物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秦优七号双低油菜为供试品种,通过大田模拟酸雨喷淋试验,研究酸雨胁迫后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和芥酸含量以及各项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芥酸、亚油酸和花生酸含量则相应升高;而双低油菜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可溶性糖、硬脂酸和油酸等含量则相应降低;双低油菜籽粒还原糖、总酸度和亚麻酸等含量随酸雨pH值降低呈先升后降的变化。酸雨pH值≤3.5,双低油菜硫苷含量≥25.0μmol/g,芥酸含量≥0.30%,质量变差;酸雨pH值≤1.5,硫苷含量≥30.0μmol/g,芥酸含量≥0.40%,超过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而不能进入市场。[结论]酸雨对双低油菜籽粒品质下降有重要的影响。
梁骏郑有飞麦博儒
关键词:酸雨双低油菜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09年
通过模拟大气中臭氧浓度(100 nl.L-1和150 nl.L-1)的升高,观察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抽穗期达最低值,拔节期和成熟期活性较大。转化酶和脲酶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抽穗期达最高值,后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在臭氧胁迫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在成熟期时均显著高于OTC对照(P<0.05)。脲酶活性在生育前期高浓度臭氧处理显著地高于对照,低浓度影响不显著。
郑有飞石春红吴芳芳吴荣军刘宏举赵泽胡程达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酶活性臭氧
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被引量:6
2009年
为控制果实采后病害,采用液体共培养、平板菌落计数和活体侵染等方法,研究钙盐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炭疽菌的作用机制和对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钙盐延缓了枯草芽孢杆菌的增殖速率和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即延长了枯草芽孢杆菌世代周期;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可抑制苹果炭疽菌菌丝体干重、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其抑制率分别为54.75%、88.99%和45.88%,抑制效果显著高于钙盐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单独作用,同时推迟了苹果炭疽病的发病时间,抑制了病斑的扩展和分生孢子盘的发育;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55.53%,明显好于各自的单独作用。
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
关键词:钙盐枯草芽孢杆菌苹果炭疽菌
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南京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利用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生长与产量影响的大田实验研究。实验设置三种处理:CK为未经处理的空气,CF100处理O3浓度为100nL/L,CF150处理O3浓度为150nL/L。结果表明,地表O3浓度增加,冬小麦生育期缩短,籽粒的灌浆期缩短,植株提前老化;同时,冬小麦的株高、生物量、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最大降幅分别达到了10.01%、36.56%和29.17%;冬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单位面积产量等产量指标也都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其中CF100、CF150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CK下降了16.11%和39.17%。试验结果对于评估地表O3浓度增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宏举郑有飞吴荣军赵泽胡程达石春红
关键词:冬小麦生长
基于气孔导度和臭氧吸收模型的冬小麦干物质累积损失评估被引量:18
2010年
为深入了解地表臭氧(O3)增加对冬小麦的伤害,利用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大田试验,综合分析了不同生育期温度、光照、水汽压差等环境变量的变化,以及生育期差异和O3胁迫的影响,利用Pleijel等2007年修正的Jarvis型气孔导度阶乘模型,计算了冬小麦气孔导度的变化,并与冬小麦扬花期测定的日气孔导度变化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本地O3增加对冬小麦影响的评估。同时,根据O3吸收通量模型,计算冬小麦的O3日吸收通量大于6nmol.m-2全生育期的累积吸收通量AFst06,并建立其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损失响应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O3熏期期间的150nL.L-1和100 nL.L-1处理的AFst06与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累积相对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1和0.93(P<0.01),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AFst06增加10mmol.m-2,150nL.L-1和100nL.L-1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其干物质累积分别损失16.41%和13.23%。此外,讨论了O3胁迫下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劣和通量响应评估模型的优势,以及不同水汽压差(VPD)等环境条件对气孔导度和O3吸收通量的影响。
吴荣军郑有飞赵泽胡程达王连喜
关键词:气孔导度O3冬小麦通量
地表臭氧胁迫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为深入探讨地表臭氧(O3)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3个处理组:CK(对照组)、CF100(O3浓度为100nL·L-1)、CF150(O3浓度为150nL·L-1),通过大田试验和实验室分析,开展了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氨基酸及其组成、淀粉含量等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籽粒氨基酸总量依次为CF100>CF150>CK,而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为CF150>CF100>CK,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②粗蛋白含量随O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各组分间变化趋势不同:清蛋白、球蛋白的含量为CF150>CF100>CK,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含量则为CF100>CF150>CK。③淀粉含量随着O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K相比,CF100、CF150冬小麦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4.06%和16.61%。可见,O3胁迫能促进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合成。
郑有飞刘宏举吴荣军赵泽胡程达石春红
关键词:臭氧冬小麦氨基酸蛋白质
麦田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对O_3熏气和太阳辐射减弱的响应
2014年
为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和太阳辐射减弱复合背景下,麦田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2O排放的变化,采用开顶箱(OTC)法和遮光网技术,设置3个臭氧浓度梯度及3个辐射减弱梯度,连续4a对小麦生长季麦田土壤进行臭氧浓度增加太阳辐射减弱以及它们的复合作用的试验。采用MPN(最大或然数)法测定反硝细菌的数量,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反硝化强度。结果显示反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强度受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小麦成熟期收割后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强度增加得特别明显。O3连续作用3个生长季后,以及太阳辐射减弱处理,土壤反硝化菌和反硝化强度显著升高,N2O排放量显著增加。减弱的太阳辐射与增加的O3复合作用,在小麦的每个生育期均显著促进了反硝化菌数量增加和反硝化强度增强,促进率显著高于O3和遮荫的单独作用。结果说明,O3浓度增加以及太阳辐射减弱对土壤反硝化菌和反硝化强度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减弱的太阳辐射与高浓度的O3两因素之间存在协作关系,太阳辐射减弱有利O3的吸收,增加O3伤害,促进反硝化过程。
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王锦旗李萍
关键词:小麦
天然黄酮物质提取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9年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及分析方法。新型提取技术如微波萃取法、超声波法、超临界萃取法、酶法、半仿生提取法;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等。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郑有飞石春红汪本友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