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070559)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4
相关作者:靳英华周道玮秦丽杰段佩利肖荣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玉米
  • 2篇饲料
  • 2篇粗饲
  • 2篇粗饲料
  • 1篇东北农牧交错...
  • 1篇虚拟水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玉米生产
  • 1篇玉米田
  • 1篇生长季
  • 1篇适应气候变化
  • 1篇水足迹
  • 1篇饲养
  • 1篇饲养价值
  • 1篇饲用
  • 1篇饲用价值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温度

机构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靳英华
  • 5篇周道玮
  • 4篇秦丽杰
  • 2篇段佩利
  • 2篇贺欣欣
  • 2篇肖荣
  • 1篇姜世成
  • 1篇陈钱磊
  • 1篇常永智
  • 1篇彭菲
  • 1篇张辉

传媒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6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适应气候变化的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播种期被引量:17
2012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对该区域的玉米生产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于2008年进行了3个早播和传统播种试验,早播的玉米种子分别进行3种处理(10℃催芽、25℃催芽和干种子),考察早播不同种子处理对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比较早播与传统播期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研究区玉米生长季初日提前,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呈减少趋势;目前,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播种可提前至4月11日;采用10℃水温浸种催芽播种、直接播种干种子、坐水种等方式,均有利于早播的出苗和抗寒;早播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显著高于传统播期,产量比传统播期高35%~48%.
靳英华周道玮秦丽杰
关键词:气候变化玉米播种期催芽半干旱区
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田收获高品质粗饲料方法研究Ⅰ--玉米去雄摘叶对产量及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在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田中两种垄距种植玉米,吐丝期对玉米进行三种去雄摘叶(去雄穗+1顶叶。去雄穗+2顶叶,去雄穗+3顶叶)处理,收获膏绿秸秆作饲料。研究不同去雄摘叶处理对产量及鲜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窄垄种植玉米三种去雄摘叶的处理与不去雄摘叶传统垄距种植的玉米产量比较,增产16.6%~32%,又可获得较多的含粗蛋白高、消化率大的青绿秸秆,并提供较多的代谢能。如果仍然保持传统垄距种植,去掉雄穗+1个顶叶的处理产量略高于不去雄摘叶的对照并可获取优质青绿秸秆。因此,在不影响玉米籽实产量的前提下,提前收获青绿秸秆,将为东北农牧交错带家畜提供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可替代部分饲草的青绿饲料,为发展草地农业,缓解草原压力提供可行途径。
靳英华周道玮姜世成陈钱磊
关键词:玉米秸秆吐丝期饲用价值东北农牧交错带
不同播种时间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绿水足迹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农作物,水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证玉米高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播种时间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过程中绿水消耗量及其来源的影响,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3a大田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较充足的2005年,还是一般干旱的2006年和极端干旱的2007年,玉米生产需水量中均以绿水消耗量为主,占98%以上。玉米生产的绿水足迹中,2005年以有效降水足迹为主,2006年、2007年以土壤水足迹为主。前3个播期的玉米绿水足迹中有效降水量所占比例,2005年分别为80.4%、87.6%和89.1%,2006年分别为41.3%、43.3%和46.6%,2007年分别为34.2%、35.5%和36.5%。适当晚播使玉米生长季中有相对较多的降水量,气温亦较高,雨热匹配较好,利于玉米生长,而且绿水足迹中有效降水量所占比重也较大。因此,适当晚播有利于提高雨养农业区雨水的利用率,保护土壤水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秦丽杰靳英华段佩利
关键词:玉米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生长季水热变化及其种植策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论文旨在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平原地区和林区的低、中、高海拔地区生长季水热变化规律,并据此提出各地区作物种植调整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生长季积温增加和生长季长度延长及初日提前、终日延后的变化最大,种植策略的调整空间最大;林区中、高海拔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和积温变化大于低海拔地区,三个海拔地区生长季长度的变化主要是生长季终日延后贡献的。以玉米种植为例,平原地区可提前播种时间,延后收获时间,改种晚熟品种代替中晚熟品种;为躲避严重的春旱,其西部地区可延后播种时间,仍然种植中晚熟品种。林区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以中晚熟品种代替中熟品种,林区中海拔地区用中早熟、中熟品种代替早熟、中早熟品种,林区高海拔地区可用中早熟品种代替极早、早熟品种,三个地区主要通过延后收获时间,达到作物成熟所需热量。
靳英华周道玮
虚拟水视角下吉林省西部玉米耕作方式优化被引量:4
2012年
虚拟水研究是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中观层次上,微观层次研究甚少。为了探讨虚拟水微观层次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05~2007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了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虚拟水变化的大田试验。通过分析6种耕作方式(65cm垄台、65cm垄沟、43cm垄台、43cm垄沟、98cm双行垄台、130cm三行垄台)之间单位质量玉米虚拟水含量的差异,及不同耕作方式对单位质量玉米虚拟水含量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适合吉林省西部的最优玉米种植模式,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新思路。经过三年的大田试验,认为98cm双行垄台的耕作方式最佳,不仅虚拟水消耗量小,而且波动也较小,特别是在极端干旱年份其单位质量玉米虚拟水含量最低,建议本地区玉米种植方式应从65cm垄台种植改为98cm双行垄台种植。
秦丽杰靳英华常永智张辉
春、秋整地对吉林省西部农田风蚀、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比研究了春、秋整地对吉林省西部农田风蚀、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春季的大风天气和很少的降水量,春天整地导致土壤含水量减少、风蚀加剧;对比春整地,秋整地的苗床土壤可风蚀率和风蚀数量都较小,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温度略低.因此,在该地区应以秋整地代替春整地;如果不能进行秋整地,春整地也要延迟到4月25日以后进行.
靳英华周道玮彭菲肖荣贺欣欣
关键词:风蚀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
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水足迹研究被引量:51
2012年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农作物,通过在吉林省西部开展玉米大田试验,探讨在相同的土壤及农田管理条件下,不同试验年份玉米生产需水及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玉米生产水足迹的动态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a大田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占80%以上,蓝水足迹不足1%,灰水足迹介于10%~20%之间。而在绿水足迹中,降水较充足的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占70%以上,一般干旱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占一半,极端干旱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则只占30%,这将对土壤水分平衡带来不利影响。3a中,单位质量玉米蓝水量约0.005~0.006 m3/kg,占单位质量玉米需水量的比例低于1%;单位质量玉米绿水量为0.559~0.839 m3/kg,占单位质量玉米需水量的99%以上;单位质量玉米灰水量为0.099~0.122 m3/kg。通过对玉米生产水足迹的研究,明确了绿水在吉林省西部雨养农业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秦丽杰靳英华段佩利
关键词:水足迹玉米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玉米去叶管理对收获高品质粗饲料的影响
2012年
在不影响玉米籽实产量的前提下,探讨了提前利用玉米秸秆青绿叶片的可行性.在大田玉米处于开花期和抽丝期的3个可辨识的阶段,对玉米穗位下叶片进行了不同数量的去叶处理.结果表明:去叶时间对产量影响显著,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并且没有互作效应.在抽丝期雌穗花丝可见2~3cm时从穗位下去叶,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特别是留8个叶片的处理与不去叶的处理产量对比差异不显著,此时去叶获得的青绿叶片其营养价值、消化率、代谢能都大于7月和8月份的羊草和收获后的干叶片.在开花后雌穗不可见时去叶,将引起严重减产.雌穗可见花丝不可见时去叶,不同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同.
靳英华周道玮肖荣贺欣欣
关键词:饲养价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