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3227110013)

作品数:8 被引量:84H指数:6
相关作者:陈龙黄晨江浩斌沈钰杰汪若尘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车辆
  • 4篇悬架
  • 3篇仿真
  • 2篇元件
  • 2篇智能体
  • 2篇ISD
  • 1篇底盘
  • 1篇底盘系统
  • 1篇动车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悬架设计
  • 1篇悬架系统
  • 1篇悬架性能
  • 1篇元胞
  • 1篇元胞自动机
  • 1篇振动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胎侧
  • 1篇主动悬架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作者

  • 8篇陈龙
  • 7篇黄晨
  • 5篇江浩斌
  • 3篇袁朝春
  • 3篇杨晓峰
  • 3篇汪若尘
  • 3篇沈钰杰
  • 1篇毕勤胜
  • 1篇王志忠
  • 1篇陈月霞
  • 1篇夏天

传媒

  • 2篇汽车工程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机械设计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机动车协商模型与分岔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环行交叉路口交通流中,由于行驶目的的不同存在三种类型冲突.为了真实模拟人类的自治性和智能性,先将机动车建立为一个含有驾驶员模型的智能体,再耦合环行交叉口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组成多智能体系统.在总结每种类型交通冲突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先级策略和动态协商机制消解机动车智能体相互之间的冲突问题.以某中小城市城的典型环行交叉路口交通流量为样本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研究了交通流的分岔特性,发现一定条件下流量的周期分岔和混沌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内环发生冲突越严重车流量越低,随着机动车属性参数k和p的变化,系统从稳定走向分岔再到混沌.
黄晨陈龙毕勤胜江浩斌
关键词:多智能体元胞自动机协商分岔
基于二元件ISD结构隔振机理的车辆被动悬架设计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6
2013年
二元件ISD串并联结构是组成被动机械网络的基础单元,通过在单自由度系统中振动响应特性和系统参数影响的讨论,研究二元件ISD结构振动控制的隔振机理,提出二元件串并联结构的理想匹配关系和悬架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由此设计出车辆被动ISD悬架结构,建立四分之一悬架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被动机械元件的参数,参照相应标准以加权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为指标,对比研究所设计的被动ISD悬架结构的工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车辆被动ISD悬架结构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在悬架动行程均方根值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其加权车身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能同时得到改善,并且有效降低了低频段车身共振偏频处各项指标的功率谱密度峰值,说明所设计的悬架结构可有效改善车辆的乘适性和安全性。
陈龙杨晓峰汪若尘黄晨沈钰杰
关键词:车辆悬架振动
简单三元件结构的车辆被动ISD悬架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改进传统被动悬架工作性能,拓展惯容器理论在ISD(Inerter-Spring-Damper)车辆被动蓄能悬架系统中的应用,结合悬架对机械元件设计、使用和结构上的要求,初步选择可直接用于悬架系统的"惯容器-弹簧-阻尼"简单三元件串并联结构,建立含这些结构的1/4悬架模型,通过研究结构中惯质系数对悬架性能的影响,再选择出可用于车辆悬架的最佳三元件结构,即惯容器与阻尼串联后再与弹簧并联的结构,并采用统一目标函数的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该结构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含该结构的被动蓄能悬架工作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各项指标均优于相应的传统被动悬架,且三元件结构便于在车辆悬架中的布置和工程应用。
杨晓峰陈龙沈钰杰汪若尘
关键词:悬架仿真
稳态工况下横摆角速度与侧倾角的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在分别建立转向、悬架和轮胎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理论推导出横摆角速度与侧倾角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角阶跃输入下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对转向的影响,刻画了不同车速和前轮转角下横摆角速度与侧倾角的变化过程,通过分析总结出两者之间的稳态值变化规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与仿真的结果相吻合,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为侧向和垂向动力学的集成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黄晨陈龙江浩斌袁朝春夏天
关键词:车辆横摆角速度侧倾角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混合模糊控制被引量:15
2014年
针对汽车多工况行驶对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综合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悬架整车控制策略。在Simulink-Stateflow中设计了混合控制器,以某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为例进行了随机路面和蛇形道路上不同车速下的SIMPACK/Matlab联合仿真,最后基于dSPACE和试验车辆的硬件仿真平台,进行悬架系统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模糊控制是可行的,能较好地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黄晨陈龙袁朝春江浩斌牛礼明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混合控制模糊控制联合仿真
车辆底盘系统的快速原型仿真平台设计被引量:2
2013年
在介绍快速原型仿真原理及dSPACE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通用性较高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器开发平台。硬件部分是由单板系统MicroAutoBox作为控制器和Rapidpro通用模块用于信号调理与功率驱动组成,执行机构为EPS无刷直流电机和SAS步进电机。利用simulink/stateflow软件建立数字调节器模型,通过RTI模块用图形化方式对所有I/O接口进行设置,实现与dSPACE的通讯,RTW将所建模型自动生成C语言代码编译器下载。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可快速得到满足控制需求的硬件电路以及控制软件代码,在达到较为理想控制效果的基础上能显著缩短控制器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黄晨陈龙袁朝春江浩斌陈月霞
关键词:DSPACE仿真平台
基于智能体——神经网络的轮胎侧偏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在轮胎接地压力试验台上测量轮胎在充气气压、垂直载荷、轮速等变化的18种工况下获得的轮胎侧偏特性,并定性地分析侧偏特性与侧偏角、轮速、垂直载荷和充气压力等众多因素关系,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据此,将558个样本数据点作为网络特征参数,训练和建立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网络逼近。由于存在网络层数和节点的增加带来的计算量大和众多非线性传递函数相互叠加造成的网络不确定性以及误差大的问题,应用智能体技术,对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效果较好,该曲线的平均误差小于1.5%。通过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比较分析,得到所采用的模型更加逼近轮胎试验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可为汽车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陈龙黄晨江浩斌王志忠
关键词:轮胎侧偏特性神经网络智能体
改进的ISD三元件车辆被动悬架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根据车辆悬架系统的要求,对原始ISD三元件结构并联了"保护"弹簧,得到改进的ISD三元件结构,并基于这些结构,建立了车辆1/4模型;通过线性递增惯质系数的初步数值仿真,筛选性能较优的结构,再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在保持主弹簧刚度不变的前提下,优化被动机械元件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与带有相同主弹簧刚度传统被动悬架的车辆相比,带一种综合效果较好的改进的ISD三元件悬架的车辆的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分别降低1.49%、13.45%和4.77%,有效改善了车辆悬架的性能。
陈龙杨晓峰汪若尘黄晨沈钰杰
关键词:被动悬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