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20121037)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高迪史临平樊培新马梦晖谭萍娟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体质学
  • 2篇痛风
  • 2篇中医
  • 2篇中医体质
  • 2篇中医体质学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症
  • 1篇医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关系
  • 1篇预后判断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痛风
  • 1篇酸血症
  • 1篇体质类型
  • 1篇体质学说
  • 1篇痛风性
  • 1篇痛风性关节炎
  • 1篇尿酸

机构

  • 3篇深圳平乐骨伤...

作者

  • 3篇刘彦勋
  • 3篇马坚
  • 3篇谭萍娟
  • 3篇马梦晖
  • 3篇樊培新
  • 3篇史临平
  • 3篇高迪
  • 2篇马雪峰
  • 1篇贾斌
  • 1篇陈志新

传媒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医体质学在疾病预防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判断预后等的新兴学科。该学科对疾病的预防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史临平马坚马梦晖谭萍娟刘彦勋马雪峰樊培新高迪
关键词:中医体质学疾病预防预后判断中医理论影响因素判断预后
体质类型与原发性痛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体质类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发病特点,病情发展规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痛风预后的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风提供中医体质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风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依据中医体质类型分组分为3组: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结果湿热质在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几率、发作时疼痛与其他两组相比呈正性相关(P<0.05);瘀血质在病程、形成痛风结节、引起关节畸形的可能性与其他两组相比呈正性相关(P<0.05)。结论湿热质患者预后较好,此类患者往往有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嗜酒等饮食,生活作息不规律,青壮年患者为多,且经过积极治疗、调整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疗效较好。而瘀血质患者疗效较差,久病缠绵。对于湿热质及痰湿质原发性痛风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并且要改变生活饮食及作息规律,降低痛风的发病率及复发率,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史临平陈志新高迪马梦晖谭萍娟刘彦勋马坚樊培新贾斌
关键词:体质类型原发性痛风预后
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中医体质分层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按照体质类型进行分类护理。护理3个月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标准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中痰湿体质患者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1例,对照组中痰湿体质患者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3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289,P=0.012);观察组中湿热体质患者治愈7例、显效6例、有效1例,对照组中湿热体质患者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2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528,P=0.011)。结论: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护理,可以减轻其疼痛等症状,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
马梦晖史临平马坚谭萍娟刘彦勋马雪峰樊培新高迪
关键词:体质学说高尿酸血症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